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7篇 |
临床医学 | 73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74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221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6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52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的趋化作用以及dMSCs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培养体系,观察伤口提取液对dMSCs的趋化作用。用3HTdR标记dMSCs,经尾静脉输入大鼠体内,液闪法测量各组织内dMSCs的含量。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后创面残留面积。结果在伤口液的作用下,复合伤组Transwell培养小室内上层细胞迁移到下层的明显多于正常组织液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1周,复合伤组创面皮肤dMSC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伤后3和4周,复合伤组单位重量创面组织dMSCs含量明显高于同组的肺脏、肝脏等组织。伤后15d开始,dMSCs输注组创面残留面积明显小于复合伤对照组(P<005)。结论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提取液对dMSCs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进而促进静脉输注的dMSCs偏向分布于创面,并促进其愈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培养人毛囊外根鞘细胞群,观察其增殖活性及细胞角蛋白K19的表达。方法:利用人头皮拔出的毛发,以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毛囊外根鞘细胞,用四氮噻唑蓝(MTT)法比较其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免疫组化检测培养外根鞘细胞中细胞角蛋白K19的表达。结果:外根鞘细胞具有较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更强的增殖能力,而且在培养的外根鞘细胞中有大量细胞角蛋白K19阳性的细胞。结论:由于外根鞘细胞具有较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更强的增殖能力,同时含有大量K19阳性细胞,可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3.
104.
烫伤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变化及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烫伤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可能的调节措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轻度烫伤组和重度烫伤组大鼠血浆IL-1β的水平.用体内注射TNF-α、IL-1β中和抗体和α-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 α-MSH)和合成肽KPV(Ac-D-Lys-L-Pro-D-Val)等措施调节其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6.36±5.26 pg/ml)相比,烫伤后12h, 轻烫组的血浆IL-1β水平(130.13±26.01 pg/ml)显著升高(P<0.01);与轻烫组相比,重烫组 (214.08±27.25 pg/ml)升高更加明显(P<0.01).体内注射TNF-α、IL-1β中和抗体和α-MSH及KPV均能明显降低重烫组动物血浆IL-1β水平.结论不同程度的烫伤均可使大鼠血浆IL-1β水平显著升高,重度烫伤时,升高更加明显;体内注射TNF-α、IL-1β中和抗体、α-MSH及KPV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度烫伤所致的病理性高细胞因子血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对创伤患者实施颈交感神经阻滞前后呼吸循环的变化、并发症。方法将西南医院创伤病房于2009年1-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30例(男女不限,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8)与对照组(n=12)。治疗组在严密监护下用0.75%盐酸利多卡因行右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利多卡因,其他常规治疗不变。记录阻滞前、阻滞后10、50 min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脉搏氧饱合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血气分析中的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pH值3个参数,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HR在阻滞前为(115.9±10.5)/min,阻滞后10、50 min时为(101.6±3.6)、(104.0±4.6)/min,阻滞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气分析各指标、...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通过观察辐射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系L929生长及CCNI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CNI基因与辐射损伤的关系. 方法 体外培养L929细胞系,以4 Gy60Coy射线照射为辐射组,并设对照组,MTT法测细胞增殖变化,平板克降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L929细胞中CCN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辐射组细胞辐照2 d增殖抑制明显(P<0.01),克隆形成也明显受到抑制(P<0.05);辐射后24 h,细胞出现G2,期停滞;辐射后6 Hl929细胞CCN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至24 h开始回调(P<0.05);辐照后24~48 h,细胞CC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 结论 因辐照生长受到抑制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其CCN1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提示CCN1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下是辐射导致细胞生长抑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小鼠皮肤创伤后,创面局部的真皮干细胞是否被激活并参与创伤愈合过程.方法 小鼠背部行全层皮肤损伤后,首先应用腹腔单次注射BrdU 2 h后标记快速分裂细胞(rapidly dividing cells,RDCs),检测创面局部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反应情况;其次通过多次连续注射BrdU长时间后在体检测标记存留细胞(label-retaining cells,LRCs),以反映创伤后局部真皮干细胞被激活情况;最后分离BrdU在体多次连续标记后的肉芽组织细胞和正常真皮细胞,通过比较其集落形成能力并检测BrdU信号存留情况,研究肉芽组织中真皮干细胞被激活和参与修复的情况.结果 单次注射BrdU 2 h后,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在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上皮细胞中存在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而创伤后在创缘表皮、毛囊、创缘真皮和肉芽组织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增殖反应;创伤后多次连续注射BrdU 3 d后,通过长时间示踪,证实创面愈合后肉芽组织中存在LRCs,而在正常真皮组织中未检测到被BrdU标记的细胞;进一步发现肉芽组织细胞较正常真皮细胞具有更强的集落形成能力,且在肉芽组织细胞形成的集落中仍可检测到BrdU信号阳性的LRCs.结论 创面肉芽组织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LRCs,提示皮肤创伤后局部真皮干细胞被激活并参与创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9.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脐带血(HUCB)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条件,探讨其作为种子细胞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的稳定性与实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生产的脐带血,经CPDA-1复合抗凝剂抗凝,然后经过去红细胞处理,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层,采用定向诱导分化方法检测鉴定获得的MSCs.结果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态学上可见间充质样的细胞,间充质样细胞为类似成纤维样的细胞形态,但偏向半月形弯曲状,经过成肌、成脂肪、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成功后确定为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分离、培养出有用的进一步实验所需要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分离纯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结构、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及增殖周期、免疫细胞化学及细胞化学染色对分离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以成纤维样为主,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29、CD105阳性,CD34阴性;细胞周期分析:9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CD106、纤维连接蛋白表达阳性,CD45、CD14及层连蛋白、胶原蛋白Ⅱ表达阴性,细胞糖原(PAS)染色强阳性,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阴性.表明细胞不是造血细胞且未向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而是处于未分化阶段的间充质干细胞.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传代培养可以分离纯化MSCs以满足下一步实验研究,该细胞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