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篇
  4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2%亚甲蓝注入犬硬膜外腔后病理变化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亚甲蓝是噻嗪类染料,为氰化物的解毒药,同时对局部有止痛作用。本组杂种犬13条在戊巴比妥静脉麻醉下硬膜外腔注入2%亚甲蓝2.5ml,注药时6条犬出现下肢及腹部颤动,持续30s,注射后40~48h 内不能站立行走,50h 后逐渐恢复正常。于2h、4h、1周、3周后分别将犬放血致死,取出脊柱,沿椎弓前缘纵形锯开,肉眼观察:2~4h 椎管呈蓝色,药液分布3个神经节段;2d 后椎管内颜色明显减淡;1~3周后硬膜外腔无粘连及变形。病理切片:2~4h 出现应激性变化,2d~3周无粘连,硬脊膜及神经细胞无病理性改变。本实验提示,亚甲蓝作用原理与局麻药有相同之处,2%亚甲蓝作用时间长,可用于晚期肿瘤镇痛及顽固性疼痛治疗,但不能作为长效局麻药代替局麻药。  相似文献   
42.
43.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0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于病后3 ̄10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每天2次,30 ̄50min/次,第1次主要由康复医生完成,家属协助;第2次以后主要由家属完成,康复医生督促和指导,共84d。以临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即FMI)、肌力、FIM、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是安生有效的。  相似文献   
44.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内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06年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系统评价,对胺碘酮(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1)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3.44,P=0.000,OR=1.68,95%CI:1.25~2.2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2)口服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2.51,P=0.010,OR=1.49,95%CI:1.09~2.03,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综合检验结果:OR=0.85,95%CI:0.62~1.1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结论胺碘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组;目前国内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试验中,设计仍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艾滋病病毒Ⅰ型(human immundeficiency virus 1,HIV -1)基因亚型及耐药性HIV-1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1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DNA测序后进行进化系统树分析和重组分析,以确定HIV-1基因亚型和重组体,并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性突变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93例合肥地区HIV-1感染者,经RT-PCR扩增并获得有效基因亚型序列77例,基因分型以CRF01 _AE重组亚型为主,有46例(59.7%);其次是CRF07_BC亚型23例(29.9%)、B亚型6例(7.8%)和CRF08_BC亚型2例(2.6%).耐药分析结果表明,在65例未治疗人群中,发现1例(1.5%)蛋白酶抑制剂(PIs)主要耐药基因突变,2例(3.1%)反转录酶抑制剂( RTIs)耐药基因突变.抗病毒治疗组出现耐药突变位点6例(50.0%)高于非治疗组3例(4.6%)(x2=20.21,P<0.001).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合肥地区HIV-1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的流行情况,初步了解合肥地区的HIV-1遗传变异多样性并建立耐药检测体系,对合肥地区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本院自1975年10月~1994年11月共收住前列腺增生症并行手术治疗557例,其中括耻骨经膀胱前列腺除术370例,耻骨后前列腺包膜切开除术16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2例,经会阴前列腺除术6例共4种术式。本结合临床实践,试图将各种术式进行比较并加以讨论,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7.
麻醉的反馈控制有利于维持麻醉深度稳定,满足个体药物需要量,同时还可根据术中刺激调节药物输注速度。而近年来数量化脑电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静脉靶控麻醉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吸入麻醉药反馈控制麻醉的研究。由于吸入麻醉技术自身复杂性,吸入麻醉药反馈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尚无定论。本试验应用自编吸入麻醉反馈软件“吸入麻醉执行者”,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控制变量进行安氟醚反馈麻醉,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
郑世建  崔瑜  类维富 《山东医药》2005,45(22):47-47
1995年1月~2004年2月,我院分娩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正> 患者女,61岁,农民,主因脓性白带月余,持续性右下腹疼痛5天,加剧1天,于1990年4月24日住院。患者近一个多月白带增多,呈脓性,伴恶奥。4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在本村肌注阿托品,口服红梅素、抗菌优等疼痛减轻。23日下午疼痛突然加剧,并迅速向全腹扩散.患者全身出冷汗,伴便意及尿意,频发恶心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9年5月收治8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临床表现血尿8例,腰痛7例,腹部包块1例.B超检查8例,IVU检查8例,CT检查4例.术前诊断为肿瘤3例,诊断为肾结石5例,结石术中发现肿瘤并经冰冻病理确诊2例.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4例、单纯性肾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术1例.结果 8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中分化6例,高分化和低分化各1例;pT1 1例,pT2 1例,pT3 3例,pT4 3例;淋巴结转移2例.获随访7例,失访1例.术后生存时间2~42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患者均死于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常合并结石,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术后短期内易复发转移,预后极差.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October 1991 to May 2009 of eight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hematuria (eight cases), pain (seven cases) and abdominal mass (one case). All patients underwent B-ultrasound and IVU examination and four cases underwent CT scan. Three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a tumor before surgery. Five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renal calculus, two of the five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were performed in four cases, nephrectomy in three cases and palliative resection in one case. Results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revealed that six cases were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one case was well differentiated and one case was poorly differentiated. Two cases had stage pT1/pT2 and six cases had stage pT3/pT4. 2 cases had region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 Seven cases were followed-up. All patients died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The median tumor specific survive time was six months (range from two months to 42 months). Conclusion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is often occurs concurrently with urolithiasis which could lead to difficulty in diagnose before operation. As the 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advanced stage diseas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renal pelvis tended to early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nd the prognosis was very p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