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腹主动脉瘤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螺旋CT的容积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在轴位CT图像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以弥补轴位图像的不足。我院对1例超声检查考虑腹主动脉瘤的病人,采用螺旋CT进行了三维重建的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西藏自治区自1993年在拉萨工作的外国人中首次检出一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至2005年共检出HIV感染者30例,其中3人发展为艾滋病(AIDS)病人,2人已死亡,1人转介到新疆。对全西藏13年来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  相似文献   
83.
了解西藏自治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和行为特征。方法对全区所有监狱和看守所的201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出HIV阳性者8例,检出率3.98%,其中男性176名,HIV阳性7例,检出率3.48%;女性25名,HIV阳性者1例,检出率0.50%。201名吸毒人员年龄最小17岁,最大40岁。与暗娼有性行为者100人(49.75%),从不使用安全套50人(50%)。56名(27.86%)静脉吸毒者中有19名共用注射器(33.93%),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结论此次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区两劳吸毒人员中HIV的感染水平,为对此类人群提供有关检测咨询教育,制定管理办法进行综合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根据传统藏医论著,把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与现代解剖学进行了分析对比,按藏医理论,人体有360块骨,与现代医学的统计相差154块。其主要差异在椎骨、胸骨、肋软骨、牙和指、趾甲、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藏医骨的概念与现代医学有不同之处,二是对某些骨,藏医是从形态上计数的;三是藏对某些骨从新生儿及胚胎发生学进行计数。  相似文献   
85.
依据现行宫颈癌筛查策略与世界卫生组织宫颈癌筛查指南, 未来会考虑将基因甲基化纳入新的指南。然而, 关于DNA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的具体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讨论。本文回顾了DNA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并讨论了甲基化检测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女性管理中的潜在临床应用。认为甲基化检测不仅可用于hrHPV阳性女性的初步分流;还可用于轻微细胞学异常女性的二级分流, 以确定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或癌的高风险;同时也可用于即将终止宫颈癌筛查规划者的辅助检测, 为CIN的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藏药"流感丸"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以期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处方中显微特征强、重重复性高的敏间那布印度獐牙菜、莪达夏进行显微特征的定性鉴别;对处方中藏菖蒲、角茴香、亚大黄、木香进行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对处方中榜嘎、榜那乌头碱进行限量鉴别。结果:显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薄层色谱法与限量检查简便、专属性强。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流感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7.
88.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西藏消除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计划,2006年继续在山南地区扎朗、加查、乃东、琼结、曲松五个试点县实施以碘盐推广、碘盐监测、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为主要内容的碘缺乏病综合干预工作,现将2005年~2006年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川藏香茶菜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熊果酸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lient XDB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熊果酸在60-190μg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回收率为94.50%,RSD%为1.5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川藏香茶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CNA和EZH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EZH2和PCNA的表达。结果 50例食管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EZ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5%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0%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H2和PCNA可能均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作为监测肿瘤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