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定量及定位检测β1整联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性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其LECs中均有β1整联蛋白、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定量检测其LECs中β1整联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8.41±16.98%、39.22±21.18%,Fa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3.46±13.30%、31.46±17.25%。LECs中β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白内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大部分共同定位于LECs的细胞膜上。结论Fas蛋白介导的LECs的凋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在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LECs凋亡中可能存在其他通路。β1整联蛋白的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促进LECs凋亡的蛋白,它与Fas蛋白一起促进LECs凋亡。  相似文献   
92.
眼内应用γ-干扰素防治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γ 干扰素眼内应用时对眼组织的毒性反应 ,为γ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前房注药组 :大耳白兔 15只 ,分为 5组 ,向前房内注入γ 干扰素 0 .2ml,浓度分别为 5 0万IU、2 5万IU、12 .5万IU和 6 .2 5万IU ,对照组注射平衡盐液 0 .2ml。晶状体囊袋内注药组 :大耳白兔12只 ,分为 4组 ,右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向囊袋内注入γ 干扰素 0 .2ml,浓度分别为 5 0万IU、2 5万IU及 12 .5万IU。对照组同时行手术 ,术中囊袋内注入平衡盐液 0 .2ml。结果 :前房注药组 :5 0万IU组用药后 1~ 3d前房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2 5万IU组用药后第 1天前房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所有实验组兔眼角膜透明 ,眼底未见异常 ,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病理切片检查 :5 0万IU用量组有一只眼见虹膜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其余实验组兔角膜、虹膜及视网膜均未见异常反应。晶状体囊袋内注药组 :5 0万IU用量组术后 1~ 3d前房反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病理切片检查所有实验组角膜、虹膜及视  相似文献   
93.
梁舒  卞春及  管怀进  陈辉 《眼科研究》2006,24(6):654-65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在反应体系中加入5%DMSO的改良法检测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有DR)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0例正常对照者(NC)的ACE基因I/D多态性。比较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24.39%:10.00%,P〈0.05),D等位基因频率也显著升高(46.34%:30.56%,P〈0.01)。结论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是DR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靶向Ccnd1基因小干扰RNA(si RNA)对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3条靶向大鼠Ccnd1基因的siRNA(si-Ccnd1-1,si-Ccnd1-2,si-Ccnd1-3),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LE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表达变化,筛选最有效si RNA序列。MTT法连续测定转染最有效si RNA序列后24、48、72、96和120 h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条si RN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的表达,以si-Ccnd1-3最为有效(P<0.05)。与对照组比较,si-Ccnd1-3转染后24 h开始明显发挥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持续至120 h以后(P<0.05)。结论靶向Ccnd1的si RNA能有效降低大鼠LECs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抑制LECs增殖。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DOX)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CK)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HPFs。分别设置对照组、DOX低、中、高浓度(50、100、200mg/L)组,应用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PFs活力及迁移能力,利用细胞三维培养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各组细胞VM生成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呈梭形且Vimentin阳性表达,CK阴性表达,符合成纤维细胞特性。与对照组相比,DOX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VM密度及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DOX各浓度组组间相比均有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HPFs形成的VM密度与MMP-9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49、0.960,均P<0.05)。

结论:DOX可通过减少MMP-9及VEGF的表达抑制HPFs的活力及迁移能力,减少VM的形成,提示MMP-9和VEGF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VM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6.
检测36例早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功能、血浆凝血因子和纤溶活性。结果,RVO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维连接蛋白、因子Ⅷ相关抗原和纤溶酶原均高于正常人。表明RVO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这种血液凝固性异常可能在RVO的发生发展及其缺血性并发症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浆中因子Ⅷ相关抗原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35例正常人、4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29例分支静脉阻塞(BRVO)病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结果表明CRVO组血浆FⅧRAg(112.26%)尤其19例缺血型者(132.3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7.70%),而BRVO组(101.08%)和非缺血型CRVO组(94.90%)FⅧRAg含量正常。缺血型CRVO血浆FⅧRAg还比非缺血型明显增多(P<0.01)。提示CRVO患者有血管内皮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它们在CRVO尤其缺血型者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1992,8:148-150)  相似文献   
98.
眼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觉器官特别是视网膜、视路以及分布于视器各组织中的支配神经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眼的神经解剖角度看 ,眼部神经竟有 12对颅神经中的 6对。此外 ,眼组织中还有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纤维分布。可见视觉器官中的神经种类多、数量大 ,神经支配极为复杂 ,且与中枢神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眼的神经生物学或称视觉神经生物学范畴广泛 ,包括使用各种方法、各种学科技术对眼的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近十几年来在视觉器官神经组织的突轴学、轴浆流动与运输以及神经保护与再生方面已取得丰硕…  相似文献   
99.
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抗原抽提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0.
pAdCMV-tk/pJM17同源重组及扩增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酸钙沉淀法同源重组穿梭质粒 p Ad CMV- tk与腺病毒基因组改装质粒 p JM17的可行性。方法 :用磷酸钙沉淀法将质粒 p Ad CMV- tk与质粒 p JM17共转染至 2 93细胞 ,获得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 Ad-CMV- tk,将其在 2 93细胞中扩增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扩增病毒 ,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质粒 Ad-CMV- tk与质粒 p JM17在 2 93细胞中同源重组后 7~ 10天出现完全的细胞病变态反应。纯化后病毒滴度为 3× 10 1 0pfu/ ml。结论 :磷酸钙沉淀法能成功获得同源重组病毒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可得高滴度腺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