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睑缘(睫毛根部睑板腺开口处)和结膜囊应用不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及不同结膜囊冲洗液冲洗结膜囊后的灭菌效果。

方法:选取2015-01/11在我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6例216眼随机分成A(72眼)、B(72眼)、C(72眼)三组,术前分别采用3g/L妥布霉素滴眼液、5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上述两种滴眼液点眼; 再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110眼)和聚维酮碘组(106眼),分别于术野常规消毒后手术正式开始前使用1.6g/L莫西沙星和5g/L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分别于入院未用药前、手术未消毒前及结膜囊冲洗后采集术眼睑缘和结膜囊标本,术毕采集结膜囊标本并抽取前房水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前睑缘、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6.6%、25.0%。A、B、C组患者应用不同抗生素滴眼液点眼前后睑缘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6.1%和36.1%、84.7%和31.9%、88.9%和30.6%; 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0%和11.1%、26.4%和11.1%、23.6%和8.3%。采用莫西沙星和聚维酮碘组进行结膜囊冲洗前后睑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3.6%和10.9%、32.1%和10.4%; 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0、10.4%和0。

结论:白内障术前联合使用3g/L妥布霉素和5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清洁睑缘和结膜囊效果更佳,5g/L聚维酮碘和1.6g/L莫西沙星均可作为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液使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索人正常晶状体前表面的地形特征。方法: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扫描8只人离体眼球晶状体前表面,通过图形软件surfacerv10.0将扫描获得的数据重建晶状体前表面,计算获取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测量出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并作两因素方差分析。计算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并和离中心点的距离作曲线回归。计算晶状体表面非对称性指数(Lens Surface Asymmetric Index,LSAI)。转换坐标系后,将晶状体前表面水平经线和垂直经线各点作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的曲线拟合。结果:人晶状体前表面地形图显示中央区较陡峭(中心曲率半径9.09±0.80mm),往周边区逐渐平坦(周边曲率半径17.05±2.20mm)。每个晶状体前表面各处的曲率半径作两因素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离晶状体前表面中心点不同距离处的平均曲率半径和距离作曲线回归显示两者间为三次幂函数关系。LSAI从晶状体前表面中央(0.013±0.005)至周边(0.184±0.065)逐渐增大。晶状体前表面水平经线和垂直经线作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为双曲线最大(0.9989-0.9999)。结论:人晶状...  相似文献   
133.
随着防盲治盲工作的国际化和区域间合作的加强,防盲治盲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其重要性已远远超出眼科学本身的涵纳范围。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全体眼科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982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24届国际眼科学会和第27届美国眼科年会联合大会上,大会主席Maumene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今后召开任何眼科年会,首先要报告防盲治盲的工作情况。他的讲话语重心长、意义深远,体现了一位眼科学泰斗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积极响应Maumene教授的号召,努力推动我国的防盲治盲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青光眼术前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UBM(Humphrey 840型,扫描频率50 MHz,扫描深度范围5 mm×5 mm)对96例96只眼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经药物降压后常规进行术前检查。结果:睫状体多发性囊肿4例4只眼(4.1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4例24只眼(25.00%)。睫状体囊肿表现为睫状体交界处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壁薄,腔内少或无内回声反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表现为巩膜与睫状体脉络膜之间存在一无回声区,睫状体平坦部层间分离,与巩膜和脉络膜之间的无回声区沟通,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患眼的前房深度(1664±421μm)与对侧健眼的前房深度(2443±36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UBM检查可发现睫状体部位的细小肿物,区分肿物性质,并提供其部位、大小,有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UBM还可发现术前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揭示手术前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以指导青光眼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和近视患者眼球的前后径、水平径及相应比值的变化。方法:对53例86眼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57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以及49例88眼近视患者(近视眼组)使用日本AL-1000眼科A型超声仪进行眼球前后径、水平径的测量,并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青光眼组上述指标皆明显低于白内障组(P<0.05),而近视眼组相应指标则明显高于白内障组(P<0.05)。青光眼组眼球水平径下降幅度低于眼轴长度的下降,近视眼组相应指标的升高幅度低于眼轴长度的升高。结论:眼球前后径、水平径及相应比值是反映眼球整体形态的组合指标。原发型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眼球趋于扁圆形全眼球缩小,而近视眼患者眼球趋于眼轴方向长椭圆形全眼球扩大。  相似文献   
136.
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贫困农村,由于一些县乡医院没有独立的眼科,加上患者经济困难,难以承担医疗费用造成相当多的白内障盲人不能手术复明。组派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医疗队赴技术力量薄弱、不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县和边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角膜异物外伤后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例(12只眼)非结核分枝杆萧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经过以及预后情况.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角膜病灶刮取物的微生物培养、抗酸染色、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变角膜的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以及角膜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结果 本组11例为同一基层医院角膜金属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感染,另1例发生于芦苇刺伤角膜后.较特征性的体征包括角膜基质灰蓝色或灰白色结晶样、多灶性浸润,可伴有溃疡形成、后弹力层放射状改变等.12例微生物培养均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5例鉴定为龟分枝杆菌脓肿亚型),8例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7例细菌阳性,3例电镜检查均见吞噬了细长杆状或短粗型的分枝杆菌的门细胞和坏死组织.10例经局部和全身应用多种抗生素(阿米卡星、利福平、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以及5%碘酊病灶烧灼清创2~5个月治愈,2例药物治疗6个月无明显疗效经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治愈.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在角膜异物摘除术后群发流行,诊断困难,易被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可经细菌培养、抗酸染色明确诊断.该病病程长,药物治疗反应慢,大多数患者可经抗生素控制,顽固性病例需角膜移植治愈.  相似文献   
138.
聚合酶链反庆检测角膜组织中的单疱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正常和病变角膜上皮等组织中的HSV-1基因DNA。结果提示角膜组织可能是HSV-1另一潜伏部位。  相似文献   
139.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静脉内血栓形成是其病理学基础,但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理仍不甚清楚,不同年龄和类型的RVO 的发病机理也可能不尽相同。近年来,我们从视网膜静脉壁、静脉血流和血液成分等方面同时对RVO 病例作了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以探讨RVO 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视紫红质(rhodopsin,RHO)基因第23、58、347密码子等40余种突变,可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目前用于RHO基因检测主要是酶切方法。该法所用酶受点突变的严格限制,一种酶只能用=p--种点突变。为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