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RNA干扰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高效特异的方法,近年来在眼科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已逐步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新生血管性疾病等的研究中.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晶状体中惟一的活性细胞,是白内障形成的基础.本文就RNA干扰技术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代谢、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等研究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索Ccnd1反义寡核苷酸(Ccnd1-ASON)脂质体对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Ccnd1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cnd1-ASON脂质体(反义组)、Ccnd1正义寡核苷酸(Ccnd1-SON)脂质体(正义组)、空白脂质体(空白组)转染培养的SD大鼠LEC。转染后24h、72h、120h,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EC中Ccnd1表达变化;转染后24h、48h、72h、96h和120h,MTT法连续测定细胞增殖的状况。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转染后24h、72h、120h,反义组与正义组和空白组相比较Ccnd1表达量均下降,正义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转染后24h内3组细胞增殖未见明显差别;转染后48~120h,反义组的细胞增殖明显慢于正义组和空白组(P<0.05),正义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cnd1-ASON脂质体能有效降低大鼠LEC Ccnd1表达,抑制LEC增殖。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比较结膜囊内使用庆大霉素注射液,50g/L的进口聚维酮碘以及5g/L的国产聚维酮碘的除菌效果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5-08/12连续的150例住院患者(150眼),随机分为3组:庆大霉素组、50g/L聚维酮碘组和5g/L聚维酮碘组,每组50例。分别用这3种药物冲洗结膜囊或点眼。在用药前和用药30min后采集结膜囊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前庆大霉素组、50g/L聚维酮碘组和5g/L聚维酮碘组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52%,54%,54%,用药后分别为20%,34%,46%,三者间效果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庆大霉素的效果最好。结膜囊内使用50g/L聚维酮碘和5g/L聚维酮碘均有一定的眼部刺激症状,5g/L聚维酮碘较50g/L聚维酮碘轻(P<0.01)。结论: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依然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非麻醉状态下,5g/L国产聚维酮碘的不良反应低于50g/L进口聚维酮碘滴眼液,说明5g/L国产聚维酮碘结膜囊内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5-01/2006-12间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6眼分别多次行视网膜光凝,部分患者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不能行视网膜光凝,即行全视网膜冷凝,1wk后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12mo,30眼眼压控制正常,成功率达8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达100%。结论: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5.
梁舒  卞春及  管怀进  陈辉 《眼科研究》2006,24(6):654-65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在反应体系中加入5%DMSO的改良法检测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有DR)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0例正常对照者(NC)的ACE基因I/D多态性。比较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24.39%:10.00%,P〈0.05),D等位基因频率也显著升高(46.34%:30.56%,P〈0.01)。结论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是DR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iERM患者(iERM组)25例(27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3例(2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房水,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房水中48种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分析iE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相关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体积(MV)和黄斑平均厚度(MT)的变化与房水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ERM组患者房水样本中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白细胞介素 (IL)-2、IL-7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 5)。iE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明显改善,CFT、MV和MT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iERM组患者房水细胞因子CTACK浓度与BCVA(logMAR)变化(术后与术前的差值)呈正相关(r=0.445,P=0.043);细胞因子IL-4浓度与MT变化(术后与术前差值)呈负相关(r=-0.471,P=0.031)。结论 对于iERM患者,房水中GRO-α、IL-2、IL-7和PDGF-BB可能参与了iERM的形成机制,CTACK可能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缓慢有关,而IL-4则可能与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7.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免疫学研究已表明Rb瘤细胞上存在肿瘤相关的特异性抗原,Rb的发生可能与免疫遗传有一定关系;Rb患者存在特异性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大多数病人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抗肿瘤免疫被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病因,发病机理及病变转归的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在R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抗肿瘤免疫已成为Rb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Rb的肿瘤抗原,免疫遗传学、机体对Rb的免疫应答、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8.
有关交感性眼炎的国内外文献报道颇多,但在发病机理与治疗方面尚有讨论的余地。本文结合我院20年来所收治的交感性眼炎病例资料对本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作一探讨。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970~1989年20年间我院共收治交感性眼炎患者18例,为一组连续性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18~73岁,平均38.9岁,其中40岁以下者占69%。二、致病因素外伤所致14例,其中眼球穿通伤9例,巩膜挫裂伤5例;内眼手术4例,其中白内障囊外摘出术2例,青光眼行虹膜嵌顿术和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各1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建立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体外培养的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培养,并利用形态学检查方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组织块接种72小时后可见细胞生长。且保持上皮细胞形态,12-14天细胞融合,体外传代5代以后,细胞呈纤维化生长,细胞周期分析提示体外培养的RLEC保持正常的增殖能力。结论:组织块培养法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可用于白内障术后前囊膜及后囊膜混浊发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观察视觉电生理在评价视网膜挫伤程度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检测眼挫伤 12 7例 F- ERG、视觉诱发电位 (VEP)结果 ,运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等方法分析视觉电生理改变与视网膜挫伤程度及视力变化的关系。结果 :(1)视网膜挫伤组 ERG a波、b波的振幅下降、峰时值延长 ,较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2 )初诊视力 <0 .0 5、0 .0 5~ 0 .2 5、≥ 0 .33组之间及视网膜挫伤轻度、中度、重度 3组之间 ERG a波、b波振幅及峰时值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 ;(3) ERG测定结果与治疗后视力变化有明显联系 ,Spearman相关系数 rs为 - 0 .5 31;(4) ERG单独检测的异常率为 74 .0 2 % ,ERG与 VEP联合检出的异常率为 93.70 % ,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ERG对视网膜挫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而 ERG与 VEP联合检查 ,对眼挫伤预后作出的评价则更全面更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