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海南省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海南省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研究,为我国制订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和PPS调查方法调查NT死亡率、育龄妇女TT接种率、抗体水平;开展NT病例监测,对育龄妇女进行TT突击接种并与儿童常规免疫系统同时运行,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结果 三亚、琼中NT发病率逐年下降,2001年三亚已降到1.07%,琼中县达到0.92‰,育龄妇女TT3针累计接种率达到95.1%、97.8%,育龄妇女TAT水平血清学监测结果与接种率调查结果一致,育龄妇女TT 1针接种后可产生保护水平TAT,并且有51%的人可维持13个月左右,在符合最短间隔条件下,不同免疫间隔TAT差异没有显统计学意义。建议 将育龄妇女TT接种与计划生育工作密切挂钩,在育龄妇女领取计划生育指标时,必须出示TT接种证,使育龄妇女TT接种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贫困地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应用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项目的市县采取组群抽样(PPS)方法,抽查12—24月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未梢血用胶体金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检测HBs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b。结果项目地区共抽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4.9%,抗-HBs阳转率为79.3%,保护率为100%,儿童HBsAg携带率为1.3%;住院分娩儿童全程接种率和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分娩儿童,差异有显著性,两者HBsAb阳转率和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医院接种儿童HBsAb阳转率高于在家接种儿童,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全程接种儿童与未全程接种儿童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城镇与农村儿童、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间接种率、HBsAg携带率和HB&Ab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贫困地区新生儿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率,降低了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对不同的人群有同等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何提高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改进本省免疫规划策略和措施.[方法]采取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和机械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单位,采用国家现场访问和查验资料方法调查儿童疫苗接种率,并采集部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标本进行相应抗原抗体检测,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海南省学龄前儿童卡介苗(BCG)、糖丸(OPV)、百白破(DPT)和麻疹疫苗(MV) (简称"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3.5%;乙肝疫苗(HepB)全程接种率为98.7%,首针及时率为90.8%;乙脑减毒活疫苗(JE)基础免疫接种率为93.6%;DPT、MV和JE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1.1%、91.3%和89.8%.小学学生"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1.2%,白破二联(DT)接种率为73.4%,各苗接种率均明显低于学龄前儿童.汉族地区学生的HepB和JE接种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的麻疹IgG抗体(平均水平)、白喉IgG抗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分别为97.1%(3 282.1 mIU/ml)、91.7%、69.2%和95.1%(1 550.7 mIU/ml)、74.6%、33.6%;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1.2%,明显低于学生组的6.6%;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汉族.[结论]海南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和抗体水平达到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乙肝和乙脑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效果显著,城区流动儿童和边远少数民族农村儿童为免疫规划管理薄弱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5—2021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不同人群乙肝发病趋势,基于流行特征及预测结果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南省乙肝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及多项式模型研究海南不同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规律,采用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小原则选择最佳模型,并预测未来发病率。结果 海南省2015—2019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起出现了下降趋势,2017—2021年报告发病率在0~<15岁和15~<30岁年龄组均呈现下降趋势,60~<75岁和≥75岁年龄组发病率基本趋于平稳。30~<45岁和45~<60岁人群年均发病数、每年发病率均较高。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男女性别比约为2∶1。各职业中乙肝发病数以农民为主且年均占比为43.06%。乙肝报告年发病数存在地区差异性分布,其中5个市县逐年下降、1个市县先上升后下降,2个市县保持稳定,其他市县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2024年的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127.43/10万、116.05/10万和102.09/10万。结论 近年来,海南省30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成本一效益,为制定乙肝控制规划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对海南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项目成本进行测算;比较2003年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前后5岁以下儿童中携带HBsAg数,计算海南省慢性携带者转患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相关病例的发生数、发生率。按乙肝病例医疗成本调查表调查乙肝慢性病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治疗费用。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计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成本、效益。运用失能调整生命年计算其疾病负担作为效用指标。结果海南省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2004—2009年6年内共减少HBsAg阳性携带者为94090人,慢性乙肝病例9409人,肝硬化病例941人,肝癌病例94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总成本为0.159亿元,获得的总效益为81.18亿元,成本一效益比为1:511元:减少慢性乙肝病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总疾病负担为127945个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挽回1个DALY的成本为113.50元。结论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公益事业,在降低乙肝感染率的同时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的患病率,有效保护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制定贫困地区乙肝疫免疫应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儿童用标准组群抽样(PPS)方法,检测HBsAg用ELISA方法。结果: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39.9%,HBsAg携带率为9.4%,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HBsAg携带率,接种疫苗较未接种儿童的HBsAg携带率低72.5%,不同接种率地区的HBsAg携带率不同,两个市县间,城镇与农村间的接种率及HBsAg携带率均存在显性差异,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收费过高和不知道要接种。结论: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降低儿童的HBsAg携带率,降低乙肝疫苗接种费用,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是提高贫困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全省糖尿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海口市美兰区和定安县抽取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建筑和其他六大类行业共600名流动从业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了解其糖尿病患病及危险因素情况,采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9.8%,血脂异常率为56.5%,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8.7%和6.0%,现在吸烟率30.0%,过去12月饮酒率51.2%,畜肉摄入过量率为72.3%,新鲜蔬菜摄入不足率为21.0%,新鲜水果摄入不足率为27.2%,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8h;不同行业、性别和文化程度流动从业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与年龄、流动方式有关,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和每天静态时间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静态工作方式、畜肉摄入过量、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和超重肥胖是流动从业人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结论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及其部分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常住居民的水平,应重视与加强流动人口糖尿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系统建立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掌握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疫情动态,分析乙脑疫情报告质量,评价监测系统建立效果。方法建立乙脑病例专报监测系统,收集历年乙脑疫情资料及建立监测系统后乙脑病例监测资料,分析乙脑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海南省近年乙脑发病疫情仍呈周期性,2003年为发病高峰年;监测系统建立后,2001-2003年全省共监测到疑似病例51例,经实验室确诊19例(2001年确诊0例),呈高度散发,发病季节仍为5.7月,皆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结论乙脑病例监测系统能大幅度提高了乙脑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有效的降低了漏报率、误诊率,并加强了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能有效地控制乙脑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乙肝疫苗在海南省推广应用10年的效果,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随机原则根据海南省不同经济状况分层抽取5个市县,各市县根据不同经济水平抽取3个点,每个点按年龄组对1-10岁儿童各调查30-50名;按调查表内容调查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史和表面抗原携带率(HBsAg),并与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了1-10岁儿童1552名,乙肝接种率为54.2%,HBsAg平均携带率为6.44%。在1992年全国肝炎流调的同一地区10岁以下儿童中,乙肝疫苗接种率由0提高到92.3%,HBsAg携带率由乙肝疫苗推广应用前的16,2%降到了2,11%;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不同。结论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乙肝感染率的极其有效的措施,经济条件是影响海南乙肝疫苗接种率和HBsAg携带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确保安全注射是实现乙肝控制目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