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3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09篇
综合类   663篇
预防医学   313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15篇
  2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31.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TAPVC患者按照Darling分型方法分型,并将心上型和心内型各分为2个亚形。将全组病例分成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对照术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术后疗效。结果:46例TAPVC中心上型25例,肺静脉总干经垂直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23例,肺静脉总干直接开口于右侧上腔静脉2例;心内型17例,肺静脉总干开口于冠状静脉窦11例,开口于右心房6例;心下型4例。肺静脉总干通过垂直静脉连接于肝门静脉。肺静脉回流梗阻7例,均依据解剖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死亡4例,余康复出院。结论:TAPVC的解剖分型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2.
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抗氧化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血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中药加谷胱甘肽组(29例)及西医常规治疗组(2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观察其疗效,并检测各组用药前后的血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显效率比较:中药组56.7%,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为75.8%,西医常规治疗组为44.8%,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与中药组及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其显效率均有显差异(P<0.05,P<0.01)。(2)Webster评分比较;中药组和中药加谷胱甘肽组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比较均有显差异(P<0.05,P<001)。(3)对血抗氧化酶的影响。中药组、中药加谷胱甘肽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抗氧化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中药加谷胱甘肽和中药组对PD患血抗经酶活性均有增强效应(P<0.05,P<0.01);而西医常规治疗组血抗氧化酶活性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患具有较好的疗效。提示其对P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治疗作用,而西医常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D病人的抗氧化能力,提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3.
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石梅  苏明权  杨秀芝  马海昕  张歌萌 《医学争鸣》2001,22(14):1321-132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CR-TRAP微孔杂交法检测45例子宫颈癌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的子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45例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6.6%,其中宫颈癌Ⅰ期27例,阳性率77.7%,宫颈癌Ⅲ期6例,阳性率100%。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检测出端粒酶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指导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用正交试验法对心脑安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用正丁醇浸出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4种因素对其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水量的多少是影响切药材煎煮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有效成分的煎出,心脑安胶囊拟采用13倍量水,浸泡12h,煎煮2次,每次1.5h为宜。  相似文献   
3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ADR监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头孢菌素是一类较安全的抗生素。与其他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相比,其药物副反应(ADR)例次较少,但在常规应用剂量下,它也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有些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反应。我国ADR监察工作刚刚起步,药物的ADR监察制度尚不健全,因此,需逐步宣传普及ADR监察工作的性质、目的、意义,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
朱雪莲  张昕 《农垦医学》2000,22(2):80-81
目的 探讨多系统萎缩的临床和发病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了11例多系数萎缩的临床表现,包括橄槛桥小脑萎缩8例;纹状体黑质变性2例;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1例。.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三种疾病均为中年发病,大多为慢必起病进行加重,平均病程在4年左右。结论 随着现代化诊断仪器的普及,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但尚缺乏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7.
NMDA受体与NOS在大鼠脊髓中间外侧柱的定位和生后发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魏丽春  石梅  马海昕  王志祥 《医学争鸣》2000,21(10):1178-1181
目的 探讨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R1和NMDAR2A/B亚基)、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还原型辅酶Ⅱ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d)活性在大鼠脊髓中间外侧柱(IML)的定位与生后发育特征。方法 在甲醛固定的脊髓切片上,进行ABC法免疫染色和NADPH-d组织化学反应与半定量分析。结果 MMDAR1,NMDAR2A/B,NOS I和NADPH-d反应产物丰富地分布于IML,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样纤维终末。在生后早期发育中它们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生后7d(P7)有微弱或中等的表达,随后逐渐上调,P21或P28达到高峰,然后保持于此水平于成体动物。结论 NMDA受体-NO通路可能是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并参与神经元生后发育成熟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38.
知足乐     
北宋时的宋君日方,自号“四休居士”。一次,大词人黄庭坚问他“四休”是什么意思,他笑而回答:“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两满过即休(平平安安过日子),不贪不妒老即休。”黄庭坚闻后大加赞誉:“此安乐法也。”古人也好,今人也罢,都生活于世俗的红尘之中,而生活本身又喜欢常开些不愉快的玩笑,那么人该怎么办?这就需要去创造生活的快乐,事事处处就应想:“事情原来可能更糟糕”。你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丈夫挣钱也不多,但他忠实可靠,家庭和睦,你这辈子就该开心;要是丈夫挣得很多,生活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你…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GLT)对帕金森病人治疗效果,观察GLT治疗后病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临床未治疗或服用美多巴因副反应被迫减药病人,应用GL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行血SOD、GSH—PX、MDA测定,并设立对照组、正常人组比较;治疗、Px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前后H—Y分级及Webster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正常人组比较,血SOD、GSH—Px显减低(P<o.01),MDA显增高(P<o.01);GLT治疗后,SOD、GSH—Px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o.05、P<o.01),MDA值下降(P<o.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评分,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改善(P<o.0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有显差异(P<o.01)。结论 GLT对PD病人有较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0.
韩昉  黄韵竹  赵明 《贵州医药》2003,27(8):755-756
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测定结果质量的有力的手段 ,而评价室内质控的优劣 ,可运用许多统计学方法。例如 :均值—标准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改良Monica质控分析、均数范围分析、病人结果分析及累加分析等 ,它们均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评价实验室内的误差程度和性质 ,从而防止和纠正实验室内部的各种误差。累加质控方法与均值—标准差等室内质控方法不同 ,它能发现质控中准确度的灵敏性变化[1] 。本文用累加质控分析法 ,对三个月来实验室尿酸测定结果进行质控分析 ,观察室内质控准确度的灵敏性变化 ,因而从另一角度观察了尿酸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