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2篇 |
免费 | 250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54篇 |
基础医学 | 197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648篇 |
内科学 | 308篇 |
皮肤病学 | 67篇 |
神经病学 | 68篇 |
特种医学 | 18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81篇 |
综合类 | 1208篇 |
预防医学 | 444篇 |
眼科学 | 194篇 |
药学 | 593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543篇 |
肿瘤学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213篇 |
2012年 | 203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44篇 |
2009年 | 228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对缺血性心肌病(ICM)的诊断价值和疗效评价价值。方法选择321例临床综合资料确诊的ICM患者进行组合核素显像(CR I),与190例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DCM)的核素显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核素显像诊断IC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对167例ICM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显像,并与临床疗效评价情况对比,验证核素显像评价疗效的准确性。结果核素组合显像诊断ICM的灵敏度为92.8%(298/321),特异度为88.1%(170/193),阳性预测值93.7%(298/318),阴性预测值89.5%(170/190),准确性为91.6%(468/511)。核素显像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5.0%(142/167),临床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3.8%(140/167),二者结果接近。结论核素组合显像能提高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在监测疗效方面与临床评价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32.
34.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MRI是诊断MS的主要手段.本文分别从MS患者MRI的T2WI上提取病灶区、表观正常脑白质区,和健康对照组的MRI图像提取正常脑白质区三组感兴趣区,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图像进行了纹理分析,提取了能量、对比度、方差、逆差矩、熵等纹理特征参量,发现上述三组感兴趣区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MS患者表观正常脑白质中存在常规MRI无法显示的微观结构的改变,为进一步研究可能表征MS脑白质微观结构改变的特征提供了依据,如果此结论成立有助于揭示MS发病机理,从而有助于实现MS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5.
36.
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具强烈致炎、免疫调节等免疫学性质的裂解片段,C_5a便是其中之一。它由C_5α链氨基末端裂解产生的74个糖肽残基组成,是唯一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都有趋化活性的过敏毒素。C_5a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至炎症反应区,也能引起白细胞的其他重要生物学反应,如脱颗粒、增强氧化代谢以及CR_1和CR_3的表达。虽然C_5a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只需几秒钟,但白细胞能显著地增强C_5a介导的反应。C_5a与白细胞相互作用也能引起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介质在炎症和变态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体外研究表明,C_5a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特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中(P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提高ARDS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2004年2月我院PICU的14例确诊为ARDS患儿的特点。结果ARDS的发病率为2.3%。诱发ARDS的因素有体外循环、肺炎、脓毒症、休克等,其中以体外循环为最多见(占发病人数的42.9%)。确诊时急性肺损伤指数和PaO2FiO2分别为(3.2±0.6)和(86.5±23.8)。机械通气时最高吸气峰压和呼气终末正压分别是(33.8±8.4)cmH2O、(8.3±4.8)cmH2O。ARDS平均住院时间为18.1d,占PICU危重病人总住院时间的21.2%。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死亡6例(病死率42.9%),占PICU死亡总数的21.5%。结论积极去除高危因素预防ARDS、探讨ARDS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8.
39.
根据实践经验着重研究班集体中的小群体——非正式群体,探讨产生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分析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及危害,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0.
学校由多个班集体组成,班集体由多名学生组成,这样班集体中就形成了人与人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常常会产生意见分歧、争论、矛盾和对抗,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呈现紧张状态,在组织行为学中称之为冲突。由于冲突发生在班集体中,所以,我们将其称为班集体冲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