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1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456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1615篇
内科学   769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4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70篇
综合类   2713篇
预防医学   1227篇
眼科学   320篇
药学   1099篇
  16篇
中国医学   1092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骆驼蓬碱进行生物转化。方法:利用长春花、一叶萩、烟草和金银花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转化骆驼蓬碱,应用薄层色谱法和质谱法对转化结果进行检识。结果:4种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均检测到新的转化产物,该转化产物采用碘化铋钾溶液在薄层色谱上显色,在正离子模式下,准分子离子为213.0,二级碎片为198.1、170.2,初步推测为去氢骆驼蓬碱。结论: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将骆驼蓬碱转化成去氢骆驼蓬碱。  相似文献   
72.
一氧化氮在大鼠肝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IP)中的作用。方法:131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P组及假手术(S)组,观察术后2h,24h及1周后血浆NO,AST及ALT以及大鼠死亡率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血浆NO IP组在术后即升高,3个时段均明显高于S组(P<0.05,P<0.01,P<0.05);I/R组在2h后低于S组(P<0.05),24h与S组无显著差异(P>0.05),1周时高于S组(P<0.05);IP组于2h(P<0.01)及24h(P<0.01)时均高于I/R组。(2)ALT IP组及I/R组在2h(P<0.05)及24h(P<0.01)时均高于S组;IP组显著低于I/R组(P<0.05);1周时IP组与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R组显著高于IP组(P<0.05)及S组(P<0.01)。(3)IP组及I/R组血浆NO与ALT呈负相关(P<0.01,P<0.05)。(4)肝脏病理改变IP组较I/R组为烃。(5)术后2h及累计动物死亡率I/R组显著高于S组及IP组(P<0.05),而IP组与S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P对肝脏I/R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血浆NO升高有关,NO升高的峰值提前在经典IP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国内血管外科专业从无到有历经数十年的发展 ,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血管外科手术和介入性治疗等方法在较大规模的医院中已普遍开展起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等高难度的手术 ,在国内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小口径的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 ,可使血管架桥到足背或胫后动脉 ,使很多患者得以康复。各类颈动脉血管重建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技术的开展 ,使颅外颈动脉闭塞的患者有了生的希望。血管镜技术的应用及带膜支架介入治疗各种动脉瘤 ,外伤性动静脉瘘等 ,使介入治疗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特异性跨膜蛋白UroplakinⅡ (UP Ⅱ )表达在尿路上皮肿瘤血行播散及判断化疗效果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RT PCR法检测 5 4例尿路移行上皮癌 (TCC)患者外周血标本UP Ⅱ表达 ,并对 4例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追踪检测。 结果 表浅肿瘤患者外周血UP ⅡmRNA无阳性表达 ,浸润性肿瘤患者阳性表达率 2 0 .8% (5 / 2 4 ) ,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2例中阳性表达 1例 ,有远处转移者 2例均阳性表达。 7例接受化疗者治疗前UP Ⅱ均呈阳性表达 ,2~ 3个疗程后 3例转阴。 结论 UP Ⅱ检测对于判断尿路上皮肿瘤的血行播散、转移及治疗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患者 女性,15岁,因"右侧腰腹痛20余天,发现右输尿管上段占位10余天"于2009年8月31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持续性钝痛,发热37.5℃左右,无恶心、呕吐、腹胀及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入院后我院B超示:右输尿管上段实性占位并右肾积水.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的簧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尿道绿激光治疗26例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怠者.年龄为66~84岁,平均78岁,通过前列腺体积、结石大小、前列腺特畀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5.6±9.3)min(范围100~180rain).无明显出血,其中20例尿色清术后来行膀胱冲洗,6例持续膀胱冲洗24h,尿管留置时间平均(48.6±22.8)小时(范围,24~72h).平均最大尿流率从(6.4±2.2)ml/s增加到(19.5±2.3)ml/s,平均IPSS和QOL也降至5.6±1.7和1.6±0.5,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 05).1个月后行尿道按摩,术后随访3~5个月,所有怠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具有万使,簧全,出血少,康复快,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小,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并常规检查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与CPP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相关性分析.方法 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采用PCR法检测标准菌株及135例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结合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CPPS患者中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结果阳性为78例,阳性率为57.78%.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84.6%,阴性组有效率52.6%;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阴性组.按白细胞数分组疗效比较,不同组间疗效没有差异.结论 大部分CPPS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可以检测到细菌16SrRNA基因,提示细菌感染在CPPS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对CPPS患者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8.
多睾症,为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少见,国内迄今报道仅29例,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左侧阴囊肿大、坠胀不适1年余入院.体检:左侧阴囊明显肿大,透光试验阳性,阴囊内睾丸难以触及,右侧睾丸及附睾正常.B超示:双侧睾丸大小形态及内回声正常,左阴囊内肿块,左侧睾丸周围探及液性暗区,最深处约3.3cm.  相似文献   
79.
苗勒氏管囊肿为前列腺先天性疾病,较为少见,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PSA升高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组,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阴性对照组,静脉注射7.4 MBq/kg 11C-胆碱5 min后行仰卧位盆腔PET/CT显像,可疑转移者行全身显像。测量最高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计算前列腺病灶与肌肉组织SUVmax的比值T/B。结果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者2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者25例(含对照组),两者的T/B值分别为4.32±1.35和1.6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C-胆碱PE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1.8%(18/22),特异性为84.0%(21/25)。PET/CT显示9例前列腺癌患者伴骨和(或)淋巴结及肺转移。22例前列腺癌者SUVmax与PSA值、Gleason评分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11C-胆碱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