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正>肝癖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湿脂浊内积于肝,日久肝络瘀阻,脉络不通,以胁肋胀痛、胁下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非酒精性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蓄积过多,久而出现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病理状态[1]。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流行率约25%[2],中国NAFLD患病率为29.2%[3]。NAFLD不是单纯的脂肪堆积,通过脂毒性、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衡等多种机制可引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4],而且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探讨中药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毒、健脾消导4种不同法则组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化痰祛湿组、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5组,每组各30例;各治疗组分别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易善复。观察患者服药3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清MDA、SOD及肝脏B超影像学变化。结果:各组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增强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P<0.01或P<0.05);而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能明显降低血脂,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B超影像学及整体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各种治法均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平衡,从而不同程度地防治肝脂变和肝脏炎症活动,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在整体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其他2组,化痰祛湿法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合并氮质血症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和1∶1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皆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敷脐配合结肠透析。其中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敷脐+生理盐水结肠透析;治疗组用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两组敷脐为每日1次;结肠透析为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腹水消减、肝肾功能、血钠、尿钠、尿钾、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性改变。 结果 治疗组腹水消退总有效率71.7%(43/6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8.3%(11/6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与尿素氮下降,血钠、尿钠/尿钾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流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房利钠肽、肾素、醛固酮、一氧化氮、内毒素、血管紧张素含量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随访观察结果,腹水消减有效率治疗组为38.3%(23/60例),对照组为0;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治疗组为23.3%(14/60例),对照组为41.7%(25/6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能有效地消减腹水,改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性,减少血浆血管活性物质与氨、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可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补肾健脾胶囊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随机双盲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胶囊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9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均为HBeAg阳性,HBV DNA定量大于107 copies/mL,ALT水平男性在30~40 IU/mL,女性在20~40 U·mL-1。被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接受补肾健脾胶囊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48周。观察血清HBV DNA定量、血清乙肝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ALT,AST,GGT,TBil)的变化,以及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第48周各检查1次。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HBV DNA定量下降水平中位数为3.4 log10 copies/mL,而对照组为0.1 log10 copies/mL(P<0.01)。60例试验组患者中有13例(21.7%)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至3 log10 copies/mL以下,而30例安慰剂对照组患者中仅观察到1例(3.3%)(P<0.01)。试验组的HBeAg阴转率为20%(12/60),对照组为3.3%(1/30)(P<0.01)。在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方面,试验组为15% (9/60),对照组为0% (0/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补肾健脾胶囊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增加血清HBeAg转化率,可用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400例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补肾健脾方、安慰剂治疗5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TNF-α水平及HBV DNA载量的变化。结果:治疗52周后,补肾健脾方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FN-γ显著上升,TNF-α、IL-4和IL-10则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的各细胞因子差值比较,均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1);而血清HBV DNA载量较基线下降>1 log10,>2 log10,>3 log10比例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通过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打破HBV感染的免疫耐受状态,实现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疏肝消脂方加减配合行为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及FibroScan技术用于脂肪肝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行为干预基础上予疏肝消脂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在行为干预基础上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每次456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用FibroScan技术测定两组患者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及肝硬度(E)值,并测定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同时比较FibroScan与B超在诊断脂肪肝程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E、CAP、BMI、FBG、血脂及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除γ-GT外,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FibroScan技术与B超在诊断脂肪肝程度上存在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差。结论疏肝消脂方加减配合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肝脏脂肪浸润,FibroScan技术可用于脂肪肝非创伤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67.
郑枢扶为清著名喉科专家郑梅涧之长子,著有《喉白阐微》一书.“养阴清肺”法治疗白喉的学术思想虽起于郑梅涧.但真正形成体系还是郑枢扶.他在《喉白阐微》一书中.对虚燥论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68.
69.
70.
正周大桥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肝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周教授从事肝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多年,在中医药治疗早期肝硬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临床疗效得到众多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