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观察软肝方合麝黄膏敷脐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频率为两周1次,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黄膏外敷脐部,1贴/次,1次/d,疗程为1个月,同时加服软肝中药颗粒,1包/次,2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消退、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内毒素、NO(一氧化氮)和ET(内皮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水消退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和1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ALT(丙氨酸转氨酶)、TB il(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ALT、TB il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在PT(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善上,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均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和NO、ET含量(P〈0.05或P〈0.01);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而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NO、ET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软肝方配合麝黄膏敷脐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有效地消退腹水,减轻内毒素血症和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防止腹水的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脂肝消丸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丸,对照组服用绞股蓝总苷片、维生素E,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和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TCh、TG及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TCh、TG明显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33.
从"肾虚伏气"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童光东  彭胜权 《中医杂志》2004,45(10):726-728
以晚清温病学家柳宝诒"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伏气认识,必须把握肾虚这一病机本质.具体到CHB,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伏于肝血更易理解,也更合乎CHB病理特点.伏邪的性质,不囿于伏寒化温,当遵温毒或疫毒之邪.由此提出,CHB的病机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假说,从而总结出清、透、活、补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消益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消益肝片,对照组口服大黄虫丸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LT、AST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较对照组为优(P<0.05);两组治疗后GLB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HA、C-IV、LN、PⅢP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其中HA、LN、C-IV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益肝片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症状体征,具有减轻肝脏炎症活动性,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研究软肝冲剂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浆中的TGF-β1、TIMP-1和MMP-1的影响。方法选择HBsAg,HBeAb和HBV-DNA阳性的患者分三组,分别用软肝冲剂,拉米夫啶和软肝冲剂和拉米夫啶联合治疗,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2,4,和6月的血浆中的、TIMP-1和MMP-1的浓度以及主要生化指标ALT、AST。结果软肝冲剂同拉米夫啶一样能有效地降低血浆中的TGF-β1、TIMP-1的浓度,提高血浆中的MMP-1的浓度,软肝冲剂与拉米夫啶联合治疗作用更明显。并且TGF-β1、TIMP-1与ALT和AST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软肝冲剂能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浆中、TIMP-1的浓度,提高血浆中的MMP-1浓度,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小柴胡汤首次记载于《伤寒论》。张机(字仲景)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杂病、妇人病等疾病有良好疗效,并且以小柴胡汤为基础列举了诸多柴胡类证,创立了一系列柴胡类方,而各方的适应证也是在小柴胡汤证的基础上不断演变产生的。中医认为,焦虑归于“郁证”范畴,常因肝郁气滞,枢机不利所致,常使用小柴胡汤等类药治疗。郁证日久,其病机往往会发生改变,这时需要及时加减调整方剂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童光东教授治疗长期郁证患者颇有经验,在掌握少阳枢机不利,肝郁脾虚为本的基础上,兼顾病久继发的气阴两虚、营卫不和、虚火上炎等复杂病机,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灵活配伍,治疗郁证疗效显著。文章介绍一则童教授用小柴胡汤成功治疗郁证的案例,以期为临床治疗郁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7.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前病变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X基因阳性与阴性的HepG2细胞系中,通过抑制性cDNA差减杂交,建立特异性ELISA方法,对深圳及美国的韩国裔移民730人血清检测肝癌变前标志物抗体(抗-URG4、抗-URG7、抗-URG11、抗-URG12、抗-VEGFR3和抗-Suil)。730人中HBsAg阴性者416名、慢性HBV感染者298例、其他肝炎患者16例。另外对其中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3~5年的临床观察。结果HBsAg阴性者6个抗体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与HBV携带者、非肝癌和非病毒性肝炎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且,这些抗体发生率在高危人群中,与种族、国家、地区无相关性。临床观察显示: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28例发展成肝癌,其肝癌发生前抗-URG11和抗-VEGFR3同时阳性者16例(P〈0.05);未发生癌变的25例肝硬化患者中,11例抗-URG7、抗-Suil同时阳性(P〈0.05)。此外,在发生肝癌之前检测到4个或更多抗体的患者,其生存期较短。结论6个抗体可在肝癌发生数月或数年前就能被检测到,提示它们可能是肝癌癌前病变重要的标志物,用它们预测肝癌的发生与预后,可能会使通过血清AFP检测诊断小肝癌提前到诊断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解毒法中药复方对慢性HBV携带者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研究分为两个试验组。治疗组纳入30例慢性HBV携带者,对照组纳入1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补肾健脾解毒法中药复方、安慰剂干预48周,观察两组人员治疗前后DC的成熟表面标志物、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其细胞因子(IL-12、IFN-γ)的变化。结果:基线时,治疗组患者的DC成熟表面标记物HLA(人白细胞抗原)-DR、CD86、CD80和CD1α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1.34%、55.78%、42.63%、4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52%、83.26%、76.81%、84.90%(P〈0.01);DC诱导MLR的能力、MLR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全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治疗组DC成熟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对DC诱导MLR能力也有显著提升,MLR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但DC诱导MLR能力及IFN-γ的表达水平未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或0.01)。结论:补肾健脾解毒法中药复方能促进慢性HBV携带者的DC成熟并改善其免疫功能,从而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以抑制/清除HBV。  相似文献   
139.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细胞肝癌(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HBV感染所致的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HBxAg起着重要的作用。HBxAg是一种反式激活蛋白,与宿主的许多蛋白相互作用,调节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而影响病毒的复制、宿主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及癌变等。本文通过总结HBxAg与已知癌基因ras、c—myc、c—fns、c—jun、β—catenin,抑癌基因p16、p21、p53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HBxAg相关癌基因:URG11、URG4、URG7、Human S15a、Sui1、VEGFR3、XTP3、XTP4、XTP6、XTP11与HBxAg的关系对HBxAg反式激活癌基因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0.
提高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硬化、肝癌的临床疗效,需要理论创新.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演变过程,认为虚、毒、瘀、积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核心病机,分别采用补益脾肾、透邪解毒益气活血化积养正逐邪、化积解毒的中医治疗策略.从虚毒虚瘀虚积毒的动态病机演变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