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明显,但由于中医与西医的世界观、方法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从而导致现阶段中医与西医的基本理论难以结合;但由于其各自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的相同性,即治病救人,因此技术应用层次上是可以结合的,而且只有把中西医结合的焦点落实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上,取得临床疗效,才是有价值的、牢固的。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对脑缺血半暗带区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7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基地完成。选取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针刺人中穴组、模型+针刺照海穴组,10只/组。①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模型。②造模后根据动物穴位图谱,模型+针刺人中穴组针刺人中穴,模型+针刺照海穴组针刺照海穴,分别于造模后12,24,48,72h各时相点进行30min电针干预,针刺深度2mm,以医用15mm、28号毫针刺入相应穴位,于针柄处接G6805-Ⅰ型电针治疗仪。刺激参数:疏波4Hz,密波20Hz,脉冲宽度0.5ms;输出电压24V,输出电流4-6mA,强度以鼠尾轻颤为度。极性固定,负极接右侧人中穴或照海穴,正极接鼠尾。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均不给予任何刺激。④造模后72h时各组动物断头取脑,进行脑神经细胞凋亡检测,观察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SD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模型+针刺人中穴组显著降低[(6.4&;#177;2.7)%,(14.5&;#177;3.4)%,(9.1&;#177;3.5)%,P〈0.01],模型+针刺照海穴组脑细胞凋亡指数亦减小,但无明显差异(P〉0.05)。②造模后72h各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型+针刺人中穴组Bcl-2的表达、Bel-2/Bax的变化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0.01);Bax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与模型+针刺照海穴组比较,模型+针刺人中穴组Bcl-2表达、Bcl-2/Bax均升高,Bax表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人中穴可以有效抑制缺血侧半暗带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半暗带区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时神经功能障碍,防止缺血梗死区向缺血半暗区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63.
张力平衡针法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中心内容是预防残疾的形成和减轻残疾的影响,而痉挛瘫痪的康复又是其核心和难点,故开辟推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打破中风偏瘫的痉挛模式,是提高疗效、加速康复的关键。针灸疗法一直是治疗中风、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在偏瘫治疗中能更有效地应用针刺技术,进一步发挥中医康复的特色,  相似文献   
64.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cupoint selection rule for chronic gastriti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o as to provide a certain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Methods By searching journal literature on chronic gastriti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recent 10 years, with data mining, the acupoints screened from literature were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803 articles were included finally. Conception vessel, stomach meridian and bladder meridian were mostly selected, the acupoi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abdomen, the thigh/crus, the back and the arms. The top 5 aucpoints with high frequency were Zúsānl? (足三里ST36), Zhōngw?n (中脘CV12), Wèishū (胃俞BL21) (332), Píshū (脾俞BL20) and Nèiguān (内关PC6). The top 5 acupoint combinations with high frequency included CV12 combined with ST36, BL21 with CV12, BL21 with ST35 and BL20 with CV12. The mostly used specific points were front-mu point, he-sea point, crossing point and back-shu point.Conclusion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nception vessel, stomach meridian and bladder meridian are particularly selected in combination and the specific points with duplicate effect are mostly selected,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front-mu point.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pg/ml比(3.79±1.21)pg/ml、(3.88±0.25)pg/ml比(3.57±0.23)pg/ml、(6.34±1.38)ng/ml比(4.89±1.10)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5,P值均<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及鼻黏膜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均高表达PD-1及PD-L1,AR患者外周血中sPD-1及sPD-L1表达水平升高,PD-1/PD-L1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促进AR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痛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镇痛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肾绞痛患者54例,随机均分为针刺肾经与膀胱经相对穴组和肌注强痛定组,观察两组的总体临床疗效、不同时相点的疼痛程度(VAS,视觉模拟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除治疗后60 min和120 min外,余时相点VA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10 min VAS、疼痛开始缓解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两者均能有效缓解肾绞痛症状,但相对穴对刺起效较快,具有较强的即刻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7.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近5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特点和规律、埋线处方使用规律。天枢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胃经用穴最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于胸腹部,特定穴中募穴使用率最高,处方穴位以10~20个穴位使用为多,埋线次数以1~10次使用为多,埋线时间以5~15 d1次为优选。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比较电针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及同节段的非经非穴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即刻效应,来观察电针心经、心包经穴的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探讨心经、心包经与心的相关性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选经取穴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3组:心经治疗组15例,心包经治疗组15例,非经非穴对照组15例。心经组,按经脉循行方向针刺极泉、少海、灵道、神门;心包经组,按经脉循行方向针刺天泉、曲泽、内关、大陵;非经非穴组针刺同节段非经非穴F1,F2,F3,F4。比较3组组内、组间针刺前、针刺结束后即刻及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电图心率、ΣST值及ΣT值和心功能指标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值变化。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针刺结束后即刻、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经组和心包经组的ΣST均无明显改变(P < 0.05),心率均明显减慢(P < 0.05),ΣT值均显著增大(P < 0.05),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5)。而非经非穴组各指标前后无明显变化(P > 0.05)。(2)心经组与心包经组比较,两组对心电图和心功能的疗效相当(P > 0.05)。(3)与针刺结束后即刻比较,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经组和心包经组减慢心率,增大ΣT值及降低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的疗效明显更优(P < 0.05)。结论:(1)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均能特异性减慢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率,恢复T波缺血改变,降低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说明针刺两经穴均具有抗心肌缺血损伤的即刻效应。(2)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心率,T波及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的疗效相当,提示针刺心经、心包经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即刻效应大小相当。(3)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具有一定的针刺后效应。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电针心包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和脑组织突触素(SYP)及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包经组、肺经组,每组再分为14、21、28 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复制局灶...  相似文献   
70.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muscle tension dysphoni-a,MTD)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喉周围肌肉组织功能亢进导致喉头位置的变化,而垂直方向的改变(喉体上移)可造成声带振动方式的变化,引起嗓音异常。喉部手法治疗(laryngeal manual therapy,LMT)是通过按摩、搓揉、拉伸功能亢进的喉周围肌肉组织使其松弛,降低喉体,从而缓解发声障碍。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嗓音声学分析及声道不适症状(vocal tract discomfort,VTD)量表评估喉部手法治疗对肌紧张性发声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