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章艳  宫晓鸿  杨丽  杨娜 《四川医学》2020,41(2):179-183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于精神分裂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个案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个案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随访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半年及干预1年后,评估两组的MRSS评分、SDS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MRSS与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半年及干预1年后,个案组的MRSS与SD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个案组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水平及社会功能恢复,并可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用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中老年近视及并发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47例(53只眼)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视力0.4~0.516只[30.18%)、0.6~0.714只眼[26.14%)、≥0.815只眼(28.30%),脱盲率占94.34%。术中并发症有7只眼后囊膜穿孔、1只眼前房出血,术后有15只眼反应重,2只眼虹膜脱出、9只眼后囊膜混浊,2只眼囊袋收缩。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中老年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整合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临床信息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多组学信息,构建预后相关风险预测模型,为肺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网站下载522例肺腺癌患者数据,完成肺腺癌患者多组学数据库构建。对经过质量控制的数据库,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多组学数据对LUAD预后的影响,构建基于临床信息、基因分型和基因表达多组学信息的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预后模型风险识别的能力。结果:共386例肺腺癌患者纳入多组学数据库,分别筛选出1个临床信息组、5个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和4个转录组mRNA预后相关特征因素与肺腺癌的预后相关。与肺腺癌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患者较低风险组的预后更差(HR=3.67,95%CI=2.46~5.49,P=1.96×10-10),联合基因组、转录组与临床信息构建多组学预后指数后,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95%CI=0.633~0.754)。结论:采用联合临床信息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的多组学信息构建的预后风险预测指数可有效区分肺腺癌患者预后好坏,其研究结果将为肺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比较FC(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和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月应用FC或FCR方案治疗的58例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和预后影响。  结果  FC组31例,FCR组27例。FCR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反应率(ORR)均高于FC组(44.4% vs. 19.4%,P=0.039;81.5% vs. 51.6%,P=0.017)。疗程结束后,FCR组患者获得微小残留病(microscopice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比例高于FC组(37.0% vs. 12.9%,P=0.032)。FCR和FC组患者中高危遗传学亚组患者PFS较非高危遗传学亚组患者短(P值分别为0.011,0.027),OS时间无明显差别。  结论  FCR方案是治疗CLL患者的更为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65.
66.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原发胃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生率日趋增长,国外文献报道约占胃原发恶性肿瘤的5%.2000年WHO新分类将MALT淋巴瘤命名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现将本院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间经病理诊断为胃MALT淋巴瘤的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及抑癌基因p53蛋白抗体的表达,分析两者间关系及与对cML疾病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20例CML患者血清中VEGF及p53抗体的含量,并观察两者与CML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CML患者血清中的VEGF为(326.6±127.15)pg/ml、p53抗体为(0.467±0.09)pg/ml,两者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01);同时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清VEGF和p53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急变期患者(P<0.05).结论: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和抑癌基因p53蛋白抗体的表达与CML的疾病进程有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提示p53蛋白可能参与调节VEGF通路,两者高表达可预示CML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8.
PIN与IUGR是妊娠晚期发生的,并严重危害母儿安全的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胎盘滋养细胞与PIH及IUGR发病关系愈来愈受到许多学者重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1种具有酪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活性的糖蛋白,它与表皮生长因子EGF(1种强的促细胞分裂因子)结合后,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C系统,从而促进各种组织细胞分型、增殖或分化。胎盘滋养细胞EGFR表达强度比子宫内膜及蜕膜高出1 000倍。它在胎盘滋养细胞浸润、增殖分化及内分泌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胎盘EGFR表达异常与PIH及IUGR密切相关〔1〕,但对EGFR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采用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吸烟人群的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上消化道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体检数据和随访期内发生的上消化道癌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多因素Cox模型统计分析吸烟人群不同基线hsCRP水平与上消化道癌发病的关系。结果 队列最终纳入38 549人,中位随访时间8.1年,收集上消化道癌共123例。不同hsCRP水平组新发上消化道癌累积发病率(8年)分别为278/10万(hsCRP<1 mg/L组)、339/10万(1 ≤ hsCRP ≤ 3 mg/L组)和484/10万(hsCRP>3 mg/L组),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恶)2=6.48,P=0.039)。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是否饮酒、体质指数、既往糖尿病史、工作环境和教育程度因素后,hsCRP>3 mg/L组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是hsCRP<1 mg/L组的1.64倍(95%CI:1.05~2.56,P=0.028)。在 ≥ 45岁人群中,hsCRP>3 mg/L组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是hsCRP<1 mg/L组的1.71倍(95%CI:1.08~2.70,P=0.022)。结论 基线hsCRP水平升高可能增加上消化道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夜间睡眠时间长短可能与一系列健康效应相关,为探究夜间睡眠时间与乳腺癌发病关联性,本研究以唐山开滦集团前瞻性动态队列中的女性人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2006-2011年开滦集团体检人群中女性人群资料,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睡眠习惯、身高、体质量等基线信息及乳腺癌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24 692名女性体检者,总随访108 029.22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38年,新发乳腺癌病例107例.以夜间睡眠7h为参比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夜间睡眠偏短(≤6h,HR=0.99,95%CI=0.52~1.87)或偏长(≥8h,HR=0.84,95%CI=0.49~1.45)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调整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等混杂因素后,分析仍显示夜间睡眠时间偏短(HR=0.82,95%CI=0.43~1.56)或偏长(HR=0.94,95%CI=0.54~1.64)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无统计学关联.按年龄、打鼾情况和BMI分层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后,结果仍未发现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 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夜间睡眠时间偏短或偏长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