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的活化抑制蛋白( PIASl)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中的表达,探讨其对AP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SD大鼠按随机分配表法分为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各15只.术后0.5、6、16、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水平,测胰腺组织含水量,行胰腺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PIASI表达.记录大鼠72 h生存情况,行Cox多因素风险评估.结果 ANP组16 h时的胰腺病理评分、胰腺含水量、血清CRP和淀粉酶水平分别为(7.70±2.55)分、(2.9l±0.57)%、(0.36 ±0.05) mg/L、(3141±625) U/L,均显著高于AEP组的(2.60±1.04)分、(2.04±0.47)%、(0.24±0.05) mg/L、(1984±637) U/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0±0.42)分、(1.21±0.27)%、(0.14±0.03) mg/L、(978±353) U/L(P值<0.05或<0.01).ANP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26.4±3.4)h,较AEP组的(57.3±4.2)h和对照组的(71.3±0.5)h显著缩短(P值均<0.01).ANP组16 h时的胰腺组织PIAS1蛋白表达较AEP组及对照组显著下调(0.10±0.01比0.80±0.07和0.87±0.05,P<0.01).Cox分析显示PIAS1为影响AP大鼠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 PIAS1在ANP中低表达,与AP病情严重度呈负相关,可以成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Homo sapiens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2,EEFlA2)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培养人胰腺导管细胞腺癌细胞株BxPC-3;采用EEFlA2 siRNA干扰EEFlA2高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BxPC-3,另设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EEFlA2蛋白水平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以及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原位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靶向EEFlA2的序列特异性的siRNA可以高效地抑制BxPC-3细胞EEFlA2基因表达。EEFlA2 siRNA干扰细胞24、48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23.51%比37.67%和11.53%比48.89%,P〈0.05),凋亡明显增加[(2.820±0.240)%比(8.505±2.454)%和(2.850±1.117)%比(4.075±1.068)%,P〈0.05],TUNEL标记分析和透射电镜均发现典型凋亡特征。结论EEFlA2可能是胰腺癌的一个癌基因。EEFlA2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促进胰腺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3.
本文观察了慢通道阻滞剂心痛定对食饵性高酯血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形响,测定了在高脂状态下血小板内钙调节的改变对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反应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讨高脂血症时血小板机能亢进的发生机制,以及慢通道阻滞剂心痛定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证明,心痛定具有明显的抗食饵性高脂血症家兔AS形成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降血脂,减少动脉胆固醇蓄积和抑制高脂状态下血小板机能亢进的作用,故是一种有希望的抗As形成药物。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p75(TNFR p55/TNFR p75)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与SAP组。SAP组采用5%牛黄胆酸钠1ml/kg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建立模型,对照组仅给予剖腹假手术。两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6和12h处死,收集外周血与胰腺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RT 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胰腺组织中TNFR p55/TNFR p75mRNA表达,采用血清淀粉酶与病理组织学评分作为SAP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SAP组不同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PBMC中TNFR p55/TNFR p75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值均<0.01),且在6h达峰值,分别为1.32±0.07和0.95±0.04;而对照组在6h点为0.84±0.01和0.68±0.04。胰腺组织中TNFR p55/TNFR p75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也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TNFα是SAP病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并可能通过结合胰腺组织中TNFR p55/TNFR p75参与胰腺组织损伤;同时,TNFα又可能通过与PBMC中TNFR p55/TNFR p75相互作用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活化,从而加重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5.
苦参碱联合5-氟尿嘧啶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苦参碱和5 -氟尿嘧啶(5- FU)联用对人胃腺癌SGC 790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骨髓毒性作用。方法 将42只Balb/c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12 只)、5- FU组(6 只)、苦参碱A组(50 mg/kg,6只)、苦参碱B组(100 mg/kg,6只)、联合用药A组(苦参碱50 mg/kg+5 -FU,6只)和联合用药B组(苦参碱100 mg/kg+5 -FU,6只)。观察苦参碱和5 -FU联合用药对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计算出相对肿瘤体积(RTV)和肿瘤抑制率(IR);取裸鼠骨髓,计数有核细胞数并进行骨髓集落培养。结果 联合用药B 组抑瘤作用为70. 4%,与其他各组相比疗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联合用药A组相比,联合用药B组抑瘤作用亦显著增强(P<0.05)。联合用药组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与5 FU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集落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骨髓集落明显生长旺盛。结论 苦参碱和5 -FU联用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联合用药对裸鼠骨髓增殖期造血细胞抑制作用有所加重,但不损伤静止期骨髓干细胞。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给子活化蛋白C(APC)后胰腺组织中血栓调节素(TM)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表达,并同时评估胰腺损伤的严重程度。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诱导sAP)、高剂量治疗组(诱导SAP时静脉注射50〉g/kgAPC)和低剂量治疗组(10〉g/kgAPC)以及正常对照组。于动物造模后16h取材,行胰腺组织损伤评分,胰腺湿/干重系数、血淀粉酶测定评估胰腺损伤严重度,并测定胰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M和EPC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胰腺损伤严重度指标在APC两种剂量治疗组均较SAP组明显减轻(P〈0.01或P〈0.05)。高剂量治疗组的MMP-9表达较SAP组明显下调(P〈0,01),EPCR和TM表达较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调(P〈0,01)。同时发现两种剂量APC治疗组的TM蛋白及mRNA表达呈量效关系(P〈0.01)。结论APC可能通过降低MMP-9表达,减少EPCR脱落及弱化炎症介质对TM和EPCR表达的抑制作用,而提高组织TM和EPCR的表达,能有效强化蛋白C途径在SAP中的作用,降低胰腺组织的损伤程度,因此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7.
XAF1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XIAP相关因子1(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可与XIAP直接结合并拮抗其抗凋亡作用.本文研究了XAF1在人体肝癌组织表达,同时探讨了XAF1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XAF1在人体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建立稳定高表达XAF1的肝癌细胞克隆,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了XAF1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XAF1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提示,XAF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0.56%±0.03%,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1±0.023%,两组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结果提示,7.03%的基因发生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72%基因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中,41.9%与线粒体凋亡相关途径相关,可见XAF1可能通过线粒体内源性途径促进凋亡.结论 XAF1在人体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其抑制凋亡反应可能是通过内源性途径机制实现,XAF1有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p75(TNFR-p55/TNFR-p75)在实验性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AEP组。AEP组采用雨蛙肽(20μ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小时1次,共4次建立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6、12 h处死,收集外周血与胰腺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 p75mRNA表达,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与病理组织学评分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MAP组3个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PBMC及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TNF-α是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并通过结合胰腺组织中TNFR-1355、TNFR-p75参与引起胰腺组织损伤;同时TNF-α通过与PBMC中TNFR-p55/TNFR-p75相互作用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活化,从而影响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三氧二化砷(氧化砷)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T、TUNEL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氧化砷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氧化砷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10μmol/L氧化砷作用24小时细胞杀伤率为24.6% 48小时接近50%,氧化砷作用于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后,可看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染色质疑集.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染色质片断化,凋亡小体形成等,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的“凋亡峰”TU-NEL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指数为1.4%~9.5%。氧化砷的细胞毒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表现为细胞周期特异性,作用48小时后,SGC-7901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明显,G0/G1期细胞从54.2%下降到17.7% 而G2/M期细胞则从20.2%上升到63.4%,说明氧化砷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M期,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氧化砷对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具有治疗胃癌的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