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在实验教学改革中重视实验课基本功训练、严格实验技能考核、开展综合性实验、开放业余实验室、教学与见习互动、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综合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2.
苯并[a]芘对宫颈癌HeLa细胞细胞色素P450 1A1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0、2.5、5.0、7.5和10.0μmol/L)的BaP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MTT法检测BaP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W estern b lotting和RT-PCR分别检测CYP1A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荧光素标记检测CYP1A1活性。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各浓度BaP组光密度(D553 nm)均较对照组(0μmol/L BaP)升高,其中7.5μmol/L BaP组最高(P〈0.05)。W estern b 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BaP组CYP1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7.5μmol/L BaP组最高(P〈0.05)。CYP1A1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BaP组HeLa细胞CYP1A1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以5.0μmol/L BaP组活力最高(P〈0.05)。结论 BaP可诱导HeLa细胞增殖,诱导HeLa细胞表达CYP1A1,并增加酶活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 60细胞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As2 O3与HL 60细胞株共培养 48h ,流式细胞术鉴定HL 60细胞凋亡 ;RT PCR法检测HL 60细胞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结果 在 0 1、1 0和 5 0 μmol·L-13种浓度的As2 O3作用下 ,HL 6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2 2 8%± 0 40 %、2 5 5 %± 0 2 2 %和 47 5 7%± 2 79% ;端粒酶亚单位hTERT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 73 97%、63 70 %和 2 9 0 4%。细胞凋亡率在 5 0 μmol·L-1与 0 1和 1 0μmol·L-1浓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端粒酶亚单位表达的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As2 O3诱导HL 60细胞凋亡效应与其抑制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相关。结论 As2 O3对HL 60细胞具有凋亡诱导效应 ,且对其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两者均呈现浓度依赖效应。As2 O3可能通过抑制HL 60细胞端粒酶亚单位hTERTmRNA的表达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4.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使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培养目标从教材、教法及效果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培养了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克隆编码Nogo-66氨基酸多肽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出编码Nogo蛋白环外-66氨基酸多肽基因,将其克隆于T载体PMD18-T,酶切鉴定后再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2a(+),酶切及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Nogo-66。结果: 克隆了编码Nogo蛋白环外-66氨基酸多肽基因,构建了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融合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增加。结论: 获得了编码Nogo蛋白环外-66氨基酸多肽基因及其原核表达产物,对研究Nogo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mAb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1],端粒酶在85%~95%的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阳性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则一般为阴性,因此端粒酶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估计及基因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对目前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7.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单位ERα和ERβ的表达。 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测定 4 2例乳腺癌和 1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Rα和ERβ的mRNA表达 ,评价其分布的差异以及乳腺癌中ER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ERβ总表达率在乳腺癌为 5 4 .8% ,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的 2 6 .3% (P <0 .0 5 ) ;乳腺癌ERα表型占 2 1.4 % ,乳腺纤维腺瘤为 5 2 .6 % ;乳腺癌ERα和ERβ共表达表型占 5 4 .8% ,乳腺纤维腺瘤为 2 1.1%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乳腺癌中各ER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可获得E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 (NF-κB)活化的影响,以探讨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cy与ECV-304细胞体外共培养不同时间,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Bcl-2的表达及NF-κB的细胞内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核NF-κB的表达。结果:Hcy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指数随Hcy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10.0 mmol/L Hcy作用24 h后Bcl-2表达阳性细胞的均数显著低于1.0、5.0 mmol/L组和对照组(P < 0.01);随Hcy浓度的升高,NF-κB由细胞质转位至细胞核,5 mmol/L Hcy作用0.5、1、2 h,NF-κB的核内表达率分别为(16.76±2.55)%、(12.91±1.38)%、(14.15±1.74)%。结论:Hcy可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Hcy可活化NF-κB,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9.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出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开设思路,开展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法:建设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主要包括相关课程、实验内容、综合的实验方法与手段。结果:逐步加强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多聚(rC)结合蛋白4(PCBP4)的表达对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数据库中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CBP4基因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预后情况;使用小分子干扰RNA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细胞中PCBP4基因的表达;CCK-8法和Edu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关键蛋白。结果:HCC癌组织中PCBP4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PCBP4基因高表达的患者与低表达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较差(P<0.05);PCBP4基因的下调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PCBP4基因表达下调导致CDK1、CDK2和cyclinB1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在HCC中,PCBP4基因的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抑制PCBP4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下调cyclinB1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