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养肝利胆颗粒剂对胆道术后胆汁中单结合胆红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养肝柔肝作用的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在防治胆道结石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对36例胆总管结石并行胆道引流术的择期手术病人采用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治疗组24例,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术后予养肝利胆颗粒剂(白芍、首乌、枸杞子、陈皮、甘草等),分别在术后第1、7、14d采集病人的胆汁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单结合胆红素(MCB)、双结合胆红素(DCB)、胆汁非结合胆红素(UCB)、测定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手术后第14d治疗组胆汁中的MCB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UCB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剂能降低胆汁中的MCB,可预防胆道病人术后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52.
通里攻下法对急性梗阻性胆道感染时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中医药对急性梗阻性胆道感染时肾功能的影响。将 SD大鼠制成急性胆道感染模型 ,分成 A组(模型组 ) ;B组 (中药治疗组 ) ;C组 (抗生素治疗组 ) ;D组 (胆总管结扎组 ) ;E组 (假手术组 )。分别于手术第 3天和手术第 5天取血 ,做 Bun、Cr的检测。结果 ,第 3天时 A组的 Bun、Cr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E组最低 ,B、C两组处于A、E两组之间。第 5天时 Bun、Cr的总体趋势与第 3天相同。中医药在急性胆道感染时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部分肠切除大鼠"脾气虚"证模型的建立及以方测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切除大鼠部分小肠、大肠,建立一种新的脾气虚证模型. 方法大鼠麻醉后,通过寻找盲肠、辨认血管、确定范围、切除一吻合等几个关键步骤,切除回肠肠管长约400 mm、结肠肠管长约50 mm,建立脾气虚证模型.将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假手术组、白头翁汤组,各12只.观察各组大便性状、活动状况、体重、腹围指数、造模后第30天血红蛋白及大便含水量. 结果术后3 d左右,大鼠即表现出腹泻、体重下降或增长缓慢、少动无力、腹胀、腹围指数增大、进食少、贫血、大便中水份含量升高等.四君子汤组症状改善优于白头翁汤组. 结论切除部分小肠、大肠,大鼠出现稳定的脾气虚证改变,具有稳定性良好、成模周期短、操作简便、重复性强等特点,可作为一种新的脾气虚证模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清热通下中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对肠黏膜屏障保护和炎症调控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模型组(A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治疗组(B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并喂清热通下中药治疗;假手术组(C组)仅剖腹后缝合.取血检测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等指标.结果:A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IL-2则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的血清内毒素和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具有清热通下作用的中药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中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血清内毒素和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中药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对C57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的影响和差异。方法:应用C57BL/6J雌性10周龄小鼠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n=15),并设立正常对照组(n=10)、清胆胶囊组(n=13)及养肝利胆颗粒组(n=13),观察各组动物的成石率、血清胆固醇、钙离子及肝脏丙二醛(MDA)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动物成石率分别73.33%、0%、23.08%及30.77%(P〈0.001)。模型组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异常,而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组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二者在改善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明显差异(均P〈0.01)。两种中药相比,清胆胶囊更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P〈0.05),而养肝利胆颗粒更能增强肝脏SOD活性(P〈0.05)。4组间血清Ca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疏肝清热利胆中药清胆胶囊和养肝柔肝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均可降低小鼠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率,改善与成石相关的血清及肝脏等生化学异常,二者均呈多靶点作用,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养肝利胆颗粒在增强肝脏SOD活性方面优于清胆胶囊。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升清胶囊对人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固醇携带蛋白2(SCP2)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L-02肝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及升清胶囊组。采用H2O2诱导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空白血清组和升清胶囊组每孔分别加入2 m L含10%血清或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肝细胞CYP7A1和SCP2 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YP7A1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SCP2 m 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血清和升清胶囊组CYP7A1m RNA及蛋白表达升高,SCP2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升清胶囊组CYP7A1 m RNA及蛋白表达增强,SCP2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升清胶囊可以通过下调SCP2 m RNA及蛋白表达来减少肝细胞分泌胆固醇入胆汁,同时上调CYP7A1 m RNA及蛋白表达来加速胆汁酸生成,从而防止胆固醇结晶析出,达到降低胆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固醇结石小鼠肝脏PPAR-γ及CYP7A1表达的影响。方法:3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养肝利胆颗粒组(n=13)。其中后两组小鼠采用高脂饮食诱发法建立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过程中,养肝利胆颗粒组小鼠予养肝利胆颗粒2.1g/(kg.d)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成石率,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中PPAR-γ及CYP7A1的表达。结果:养肝利胆颗粒组成石率显著降低(P<0.01),小鼠肝脏PPARγ及CYP7A1表达增强。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可通过增强肝脏PPARγ及CYP7A1的表达,从而发挥防治胆石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67例,在西医治疗措施的应用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药用加味锦红汤,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结果治愈26例,好转34例,总有效率为89.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9.
大承气汤对大鼠结肠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疗效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促进实验大鼠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比较各组大鼠清醒后首次排白色钡便时间、钡便排尽时间、大鼠清醒后 36小时内的大便湿重。 72小时后处死大鼠 ,取大鼠血清做胃动素检测。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其余二组首次排便时间、排尽钡便时间均明显延长 (P <0 0 1) ,同时 36小时内的大便湿重明显减少 (P <0 0 1)。 (2 )模型组和治疗组 ,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 ;在排尽钡便时间上二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 ;在 36小时内的大便湿重方面二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3)在胃动素检测中 ,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承气汤能促进结肠手术后大鼠的肠蠕动 ,表现为在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能进一步加速其运动 ,其作用机理可能并不是通过促进胃动素的释放增加。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健脾益气方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对调节细胞免疫、促进术后恢复的价值。方法:将65例拟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及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于术前及术后加用健脾益气方。观察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免疫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试验者58例,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②术后第1天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降低(P0.05);术后第7天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CD3~+、CD8~+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CD4~+/CD8~+值升高(P0.05),而对照组CD4~+/CD8~+值降低(P0.05);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组内比较,两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升高(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组间比较,治疗组CD4~+水平及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加用健脾益气方可以调节细胞免疫,有利于减轻机体的应激状态,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