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3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浆PAI-1活性测定.结果通过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脑梗死患者4G/5G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1).在PAI-1活性测定中,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中4G/5G基因者的PAI-1活性均大于4G/5G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结论PAI-1及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细胞内socs-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用MTT法观察As2O3对骨髓瘤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 socs-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以实时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细胞株给药前后socs-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诱导的骨髓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人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均存在不同程度的socs-1基因CpG岛甲基化,socs-1基因不表达的现象。As2O3作用72小时后socs-1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或消失,socs—1基因在mRNA水平上表达明显增强,与各野生型细胞株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细胞生长抑制明显,早期、晚期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升高,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As:03可诱导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使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这为进一步阐明As2O3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和As2O3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背景与目的: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ead and neck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N-DLBCL)是该解剖部位常见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随着含有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方案以及局部放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的成功应用,HN-DLBCL患者的缓解率和无病生存率较以往有显著提高,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成为复发/难治性病例。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基于预后模型分层治疗可以使高危淋巴瘤患者得到早期充分干预而显著降低其复发或成为难治性病例的概率。系统分析HN-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预后模型的分层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134例HN-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进一步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IPI(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PI,NCCN-IPI)和西班牙淋巴瘤/自体骨髓移植工作组-IPI(Spanish Lymphoma/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 Working Group-IPI,GELTAMO-IPI)进行危险度分层,对比各预后分层系统不同危险程度患者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临床分期、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亚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分析发现,LDH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IPI、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高危HN-DLBCL患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4.7%、36.8%和32.8%,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是44.3%、20.7%和16.3%,与IPI预后模型相比,NCCN-IPI和GELTAMO-IPI评分系统更能甄别高危HN-DLBCL患者。结论:在免疫化疗治疗时代,血清LDH水平是HN-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改良国际预后模型NCCN-IPI和GELTAMO-IPI较IPI评分更能分辨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5.
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书写血液科病历的质量,考核评价100份实习生书写的血液科病历后发现: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血液科临床操作、输血、化疗病程记录书写存在的缺陷,是影响血液科实习生病历书写质量的主要原因;临床实习中不重视病历书写、教学管理相对滞后、血液科疾病的特殊性及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也是导致病历书写质量不高的原因。因此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岗前培训,培养实习生的问诊及医患沟通能力,利用血液科的典型病历结合讨论等多种途径;以加强实习生的临床病历书写技能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其病历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并对36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检测项目包括PLT、PT、aP TT、TT、Fbg、D-D等常规止凝血指标,及GMP-140、TF、AT、TAT、PAP、tP A、PAI-1等反映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指标。结果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Fbg和D-D的升高(P0.05),但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升高更加明显(P0.01),同时在复发转移组中又出现了PT、aP TT的缩短(P0.05);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GMP-140、TF、和TAT的升高(P0.05)、且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AT活性的降低(P0.05);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PAP和tP A含量的升高(P0.05),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这些指标升高得更明显(P0.05或P0.01),而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的升高(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常规止凝血指标和分子标志物指标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预测、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判断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已酮可可碱治疗10例老年血液粘度增高患.方法用LIT-11型血液流变仪观察用药前后全直粘度.直浆粘度及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全直粘度、血浆粘度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未见下降(P>0.05),但明显改善了红细胞的触变性、粘弹性(P<0.05).结论临床证实已酮可可碱具有降低血粘度,疏通血流,改善红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40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1);伴有其他脏器转移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较无其他脏器转移者增高(P〈0.05);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F升高与VEGF增加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TF和VEGF在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及指导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报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许左隽,林杰,窦红菊我院自1992年12月至1994年1月收治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现报道如下。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62~75岁。按FAB标准分型:RAS3例,R...  相似文献   
30.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内皮素-1(ET-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的Fg:Ag、vWF:Ag和ET-1升高,AT-Ⅲ:A下降,这些都可能是老年人易于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