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观察卵泡抑素(FS)、激活素(Activin)A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将同期受孕30只SD大鼠按照胎鼠发育时间随机分为胚胎8.5 d(E8.5组)、13 d(E13组)、18 d(E18组)及出生后3 d(P3组)、7 d(P7组)、30 d(P30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各组脑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嗅球组织中FS、Activin A、BMP-4表达情况。结果 FS与Activin A在大鼠脑内广泛分布,二者在E8.5组表达最高,并以E13组表达强度开始降低,在P30组降至最低,同一发育阶段各脑区表达无明显差异;在大鼠的相应脑区BMP-4亦广泛表达,但从E8.5组到P7组持续低表达,尤以海马表达极弱,P30组在不同脑区呈高表达,各发育阶段以大脑皮质和纹状体表达略强。结论 FS、Activin A与BMP-4在大鼠不同发育年龄各脑区呈波动性表达,表达水平与发育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背景:微囊化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实验研究,微囊包裹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问题也成为当今的热点,但是囊内包裹的细胞浓度与胰岛素释放量的关系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的:运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胰岛素产生细胞,观察细胞浓度对胰岛素和C肽释放情况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免疫荧光和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然后将胰岛素产生细胞制成浓度分别为1×107L-1,5×107L-1,1×108L-1,5×108L-1,1×109L-1,5×109L-1的细胞悬液,气体吹喷法制成微囊,用6-羧基乙二酸荧光素检测囊内细胞活力,用葡萄糖刺激微囊内细胞检查其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胰腺损伤提取物诱导后双硫腙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出胰岛素产生细胞内有胰岛素的表达;胰岛素产生细胞制成的微囊直径约为400μm,大小均一,6-羧基乙二酸荧光素检测到囊内细胞的活力很好。用葡萄糖刺激不同细胞浓度的微囊,发现细胞浓度为1×108L-1时,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3.
老年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本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初步探讨老年冠心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75.
胰岛素产生细胞微囊化后的活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力变化,为糖尿病的治疗寻找可行方案。方法采用贴壁法获得纯化的BM-MSCs。制备RPE进行诱导分化,同时制备微囊并将诱导后的细胞包裹。观察细胞的形态并进行胰岛素分泌能力检测。结果经微囊包裹后的细胞呈聚集状态,并且培养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微囊破裂、变形、囊内细胞溢出的现象。功能学检测结果显示,BM-MSCs不分泌胰岛素,未微囊化的IPCs和微囊化的IPCs均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且微囊不影响胰岛素的释放。结论胰岛素产生细胞经微囊化后活性依然良好,且RPE可诱导BM-MSCs分化为IPCs,此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生后小鼠肾脏发生发育不同阶段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探讨nNOS在小鼠生后肾脏发育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取新生(出生小于2h)、生后3、5、7、14、40天昆明小鼠各8只,共6组,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光密度分析方法对各组小鼠生后肾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进行定量检测,以测得的一氧化氮合酶最大量为1(100%),计算蛋白相对含量,SPSS10.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新生组酶含量最高为100%,随年龄增长酶含量逐渐减少,至成年达到最低水平为44.8±2.4%。结论:这一趋势表明nNOS可能在小鼠生后肾脏发育的早期阶段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7.
背景:以支架或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修复软骨缺损,但是研究中发现较大块的缺损修复效果还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基因转染后的干细胞能够不断的释放生长因子有可能够为软骨缺损研究带来突破。 目的:进一步验证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会促进体内兔软骨修复。 方法:从兔骨髓内分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感染的方法将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实验组移植转染后的细胞;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移植细胞。术后行组织学检测及组织学评分分析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体内修复过程中,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了软骨再生。透明软骨填充了软骨缺损区,并且深部区域显示了软骨下成骨。透明软骨的重建区域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组织学评分实验组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空白组。提示转染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和提高关节软骨的改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78.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β细胞功能减退,致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最终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胰岛素的应用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糖代谢紊乱,但却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胰岛移植可以解决每日胰岛素注射的问题,但供体的有限及免疫排斥反应使糖尿病的治疗受到了限制。若利用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如诱导分化的干细胞)移植来治疗糖尿病无疑为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宿主对异源性细胞产生的移植排斥反应却是其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障碍。微囊的选择透过性一方面可对微囊化细胞进行免疫保护,另一方面又不影响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实现细胞的同种或异种移植,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GDF-15对STZ所致C57BL/6J小鼠糖尿病肝脏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GDF-15注射组.监测血糖和体重.30 d后采集样本,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以及肝组织中TG、TC、SOD、MDA、HK及PK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DF-15组多饮、多食、多尿情况改善;体重升高,血糖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肝脏组织中TG、TC含量降低,SOD含量增高、MDA含量降低,HK、PK酶的活力增加.血清和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NF-α、IL-1β、IL-6在肝细胞中低表达.Western Blot显示,TNF-α、IL-1β、IL-6低表达.结论 GDF-15对糖尿病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DF-15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肝损伤.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粘弹剂V iscoat和透明质酸钠在超声乳化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2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为V iscoat组和透明质酸钠(海诺特)组,每只兔双眼行超声乳化术,术后6h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6h光镜显示V iscoat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害小。透射电镜下V iscoat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透明质酸钠组可见细胞内多呈空泡样结构,有的内皮出现裸区。结论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超声乳化手术粘弹剂V iscoat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低于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