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三维重组的方法,对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立体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多样,有些粒体表现出芽生状态,许多线本带有舌状突起。此外,还可见到线粒体之间有细小桥状连接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后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大鼠急性肾缺血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后5min组、缺血后15min组。将实验组大鼠夹闭双侧肾动脉5min、15min,然后处死大鼠取肾,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检测大鼠肾组织内nNOSRNA、eNOSmRNA、i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NOSmRNA在急性缺血后明显下降;eNOSmRNA在急性缺血后5min、15min无显著变化;iNOSmRNA在急性缺血后5min、15min表达上调。结论:急性缺血可导致大鼠肾nNOSmRNA表达下调,iNOS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才被认识到是人体内一种生物学活性分子。近年来对一氧化氮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NOS是一氧化氮合成的限速酶,参与调节NO生成的重要环节。现已认识到NO既是一个有细胞毒性效应器作用的分子,是组织损伤的诱发因子和各种病变的增强因子;它又是生物体许多部分的信号分子,是先天性免疫应答的调节性效应分子,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点,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1](或抗体)的分布进行原位检测的技术。在临床常规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病理专业本科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内N0含量变化与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DM)组和正常对照(NC)组,每组30只。检测两组大鼠的生化指标,检测肾皮质内NO的含量用亚硝酸还原酶法,肾皮质eNOS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法。结果与同期NC组比较,(1)第1、2、4周DM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2)DM组肾组织内NO含量在第1周时下降(3.52±0.45VS4.23±0.38),P〈0.01;第2、4周时显著升高(P〈0.01),第4周时升高最为明显(9.82±0.54VS4.02±0.32),P〈0.01;(3)Western blot分析显示eNOS含量在第1周时下降,第2~4周时逐渐升高。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内NO含量逐渐升高,eNOS逐渐增多,提示在糖尿病早期肾组织内N0含量升高主要由eNOS增加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渗盐水(7.5%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 ~ 260 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Ⅲ组,IP组)、高渗盐水预处理组(Ⅳ组,HTS组)每组15只.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6、24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一氧化氮(N0)、内皮索-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再灌注6h后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灌注6h的肝组织Bcl-2及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IR组、IP组及HTS组各时点AST、ALT、Bax及AI较同时点Sham组高,IL-10、NO且及Bcl-2水平较Sham组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重于Sham组;HTS组及IP组各时点AST、ALT、TNF-α、ET-1、Bax 及AI较同时点IR组低,HTS组最低,且IL-10、NO及Bcl-2水平较IR组高,HTS组最高,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IR组,HTS组最轻.结论 HTS可以通过抑制血清TNF-α的升高、维持IL-10的水平,抑制肝组织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但相关细胞相容性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表面生长及分化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表型;然后,将其接种到凝胶支架材料表面(实验组)及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盖玻片表面(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内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细胞表型为CD29+、CD44+、CD166+。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中,接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7d后可见有突起神经细胞,细胞生长情况与对照组未见有明显差别。证实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形态的三维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穆长征  席焕久  包翠芬  刘霞  崔士英 《解剖学报》1999,(2):141-143,I010
研究同一细胞内不同形态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超微结构,方法用三维重建和体视学检测量的方法,研究成年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类型。结果肝细胞线粒体按形态可分为5个基本类型:Ⅰ型线粒体约占线粒体总数的21.4%Ⅱ型约占32.4%;Ⅲ型约占23.8%,Ⅳ型约占19.6%,Ⅴ型仅占2.8%。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背景:微囊化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实验研究,微囊包裹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问题也成为当今的热点,但是囊内包裹的细胞浓度与胰岛素释放量的关系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的:运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包裹胰岛素产生细胞,观察细胞浓度对胰岛素和C肽释放情况的影响。 方法:制备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免疫荧光和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内胰岛素的表达。然后将胰岛素产生细胞制成浓度分别为1×107 L-1,5×107 L-1,1×108 L-1,5×108 L-1,1×109 L-1,5× 109 L-1的细胞悬液,气体吹喷法制成微囊,用6-羧基乙二酸荧光素检测囊内细胞活力,用葡萄糖刺激微囊内细胞检查其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 结果与结论:胰腺损伤提取物诱导后双硫腙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出胰岛素产生细胞内有胰岛素的表达;胰岛素产生细胞制成的微囊直径约为400 µm,大小均一,6-羧基乙二酸荧光素检测到囊内细胞的活力很好。用葡萄糖刺激不同细胞浓度的微囊,发现细胞浓度为1×108 L-1时,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达到最高。 关键词:微囊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产生细胞;胰岛素;C肽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46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背景:有报道胶原-氨基聚糖材料基体植入周围神经组织节段性损伤处,可以促进神经轴突修复再生。硫酸肝素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制备胶原蛋白-硫酸肝素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并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 方法:将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悬浊液冷冻干燥,通过显微物镜、扫描电镜观察内部孔隙结构,测量孔的大小。选取SD大鼠12只制备5 mm坐骨神经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硫酸肝素复合胶原支架移植桥接组、空白对照组(旷置)、正常对照组(自体神经移植)。移植术后经神经功能学观形态学检测其修复疗效。 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高度仿生神经的内部空间三维结构。组织学染色、电镜观察证实再生神经纤维成功地长入组织工程材料内。部分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果提示,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可以促进神经的再生并可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 关键词:胶原蛋白;硫酸肝素;神经干细胞;生物材料;神经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