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乳腺癌在发达国家是影响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但在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特别是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综合疗法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的重要性变得众所周知。乳腺区段切除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已经被明确证实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外科治疗方案。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已经被证明具有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近的效果,但是在乳腺癌治疗中实施这种治疗方案仍旧很勉强。在行辅助化疗降低肿瘤分期后,保乳手术也能被应用于局部浸润性乳腺癌。更好的美观效果、更好的病人依从性和相近的治疗效果是保乳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多脏器损伤特点和导致红细胞增多症的孕期因素。方法对儿科收住院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90例进行临床观察及相关检查。结果脑损伤45例(50.0%),心肌损伤31例(34.4%),胃肠功能损伤30例(33.33%),高胆红素血症18例(20.0%)。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的宫内因素:胎盘功能异常19例(21.11%),脐带绕颈25例(27.78%),羊水少12例(13.33%),巨大儿11例(12.22%)。结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多脏器损伤,宫内慢性缺氧及母亲内分泌异常是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孕期因素。因此,临床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应予以重视,对于有慢性宫内缺氧史及母亲有内分泌异常的新生儿应及早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3.
Bassini的里程碑式的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estro于1889年在其专著中报道了Edoardo Bassini最初的用于根治腹股沟斜疝的手术,这在外科界是一个里程碑(所谓的北美Bassini式手术是最初手术的不完全的简化的形式)。腹股沟管的倾斜度和长度构成了防止疝出机制。而腹股沟斜疝的病人失去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处理原代培养的家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使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BrdU)掺入法测定内皮细胞增生程度,利用CytoTox-One方法测定内皮细胞活力以反映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极低浓度时,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即能够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而不伴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雷帕霉素的抑制增生作用更强;高浓度时,二种药物几乎完全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并伴有较强的毒性作用,紫杉醇的毒性作用更显著。结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在高浓度时均明显抑制内皮细胞的损伤后修复,紫杉醇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而极低浓度的雷帕霉素仍可能会延迟血管损伤后再内皮化。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掌握新生儿脐炎脐部分泌物病原学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儿科医师的治疗及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4例新生儿脐炎患儿进行脐部分泌物的常规细菌培养鉴定,用K-B法测定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占33.33%,大肠埃希菌17株,占24.64%,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8株,占11.59%。MRSA分离率为4.35%(1/23),MRCNS分离率为40.00%(2/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分别为47.06%(8/17)、50.00%(4/8)。结论:新生儿脐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耐药情况严峻,应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掌握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甲肝的传播和流行.方法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对湖北省2004-2009年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建立预测模型计算,分析模型准确度及预测值范围.结果 预测出201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应用灰色数列模型预测传染病近期发病率是可行的,能帮助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提前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几丁质酶-3样蛋白-1(ehitinase-3.1ike-1protein,YKL-40)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71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22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永久性房颤组19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浆YKL-4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及阵发性房颤组血浆YKL-4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0.62)μg/L、(3.72±0.63)μg/L、(3.29+0.75)μg/Lus(2.79±0.56)μg/L,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浆YKL-40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YKL-40浓度高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KL-40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IP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IPC后肝组织中腺苷和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IPC前应用腺苷A2受体拮抗剂后NO的升高被抑制.缺血再灌注(I/R)2h后血清中TNF-α,AST,ALT,LDH及W/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IL-10含量降低;IPC、I/R前加入腺苷、IPC前应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显著地降低TNF-α释放和AST,ALT,LDH及W/D水平,提高IL-10含量,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但IPC前应用腺苷A2受体拮抗剂和NO合成酶抑制剂NAME并没有能像IPC组那样有效降低TNF-α,AST,ALT,LDH及W/D的水平,提高IL-10的含量;而IPC前给IPC+A2antag组提供NO前体精氨酸又获得和IPC组同样的结果.结论:IPC引起细胞外腺苷水平升高,腺苷A2受体活化,介导了NO合成增加,最终抑制效应器TNF-α的释放、增加IL-10的合成来实施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共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植入大鼠体内,观察诱导新生血管情况,为移植组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奠定基础。方法对质粒pIRES2-EGFP/VEGF,岱进行扩增、纯化,以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并植入肾被膜下。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切取移植肾脏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实验组内皮细胞有特异性的EGFP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为13.06%。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VEGF表达。RT-PCR显示实验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有人源化VEGF165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移植后14d,实验组大鼠肾被膜下可见成团的新生毛细血管网形成,而对照组及空白转染组尽管血管内皮细胞仍存活,但未形成明显血窦。结论转染VEGF是促进内皮细胞早期(14d内)形成新生血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4种常见胃部疾病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4种常见胃部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结果 432例患者血清中IgG抗体升高175例,占40.51%,其中胃溃疡阳性率最高,达56.86%;其后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所检测食物中以蛋清/蛋黄的IgG抗体阳性率最高,占28.70%,其次为蟹、牛奶、鳕鱼、虾、大豆、牛肉、小麦、大米、蘑菇、鸡肉、玉米、西红柿、猪肉。男女性在食物不耐受比较中,蟹、蛋清/蛋黄引起的不耐受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以了解胃部疾病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为临床寻找病因提供新的方向及指导相应饮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