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8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对1995-2014年深圳市间因病住院及死亡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深圳市因病住院、死亡疾病谱及变化情况,为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9》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标准对住院患者及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编,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趋势性检验。结果 1995-2014年间,深圳市住院累计约630万人,住院病种前5位分别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占住院总人数的68.4%,住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年间增加11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循环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住院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3 806.94、6 893.95和15 383.14,P<0.01),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31 480.09、1 711.84和11 367.66,P<0.01)。累计住院死亡约6万多人,死因构成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占住院患者82.28%。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呈先升后降趋势,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χ2=1 546.48和309.55,P<0.01)。总体病死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4 378.63,P<0.01),由1995年的2.23%下降至2014年的0.74%,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病死率下降幅度较大。结论 深圳市正逐渐步入老龄化,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深圳市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02.
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了解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10-2012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时间、发生场所、中毒原因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深圳市2010-2012年共发生食物中毒54起,中毒人数610人,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二、三季度,共发生38起,占总起数的70.37%。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占总起数的88.89%。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9.26%。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占75.0%。结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应加强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的卫生监督检查,把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上,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医院收集2007-2009年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资料,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采集儿童静脉血2ml,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结果共调查158例HBsAg阳性产妇,其中乙肝大三阳占35.44%(56/158);孕晚期接种HBIG占22.29%(35/158),婴儿出生后母乳喂养占58.86%(93/158)。158例儿童中出生后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0.50%(143/158),乙肝疫苗接种率100%,其中接种5ug乙肝疫苗占97.47%(154/158),接种10ug乙肝疫苗占2.53%(4/158)。检测158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6.96%(11/15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56.33%(89/158),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70.25%(111/158)。母亲是否大三阳与乙肝母婴阻断是否成功有关(连续校正χ2=5.538,P=0.019)。结论母婴传播仍然是乙肝重要传播途径,其主要因素影响是母亲乙肝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2-2009年CRF01-AE亚型Env基因V3环变异特征。方法采用Nested-PCR扩增Env区,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MEGA软件进行基因序列整理和分析。结果从2002-2009年,深圳市CRF01-AE亚型Env基因离散率从9.09%增长至13.13%,呈逐年递增趋势;共发现10种V3环顶端四肽类型,其中主要类型为GPGQ(77.38%)、GPGR(16.32%),所有类型顶端四肽比例在各年份存在上下波动趋势;每个时间段都有至少91.00%毒株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1.00%~9.00%毒株不能做出预测,没有可被预测为使用CXCR4为辅助受体的毒株。结论从2002-2009年深圳市CRF01-AE亚型病毒变异随流行时间不断加大;V3环顶端四肽类型中GPGR比例变化最大;深圳地区大部分CRF01-AE毒株为巨噬细胞嗜性。  相似文献   
105.
2007-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07 - 2009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对深圳市2007 - 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 - 2009年深圳市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49 503例,年发病率为148.6/10万~233.0/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84.6%,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3.9%;10-12月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区为宝安、盐田、龙岗、罗湖和福田,报告单位类别主要为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合计高达87.7%;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8 82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8.2%。 结论 深圳市2007 - 2009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6.
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梅毒及HCV新发感染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转情况。方法依托深圳市每年开展的时间场所抽样结合同伴推动抽样方法,于2009年5月招募325名MSM为前瞻性研究队列,在基线和一年随访时调查其高危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队列随访一年,MSM队列保持率仅为56.2%,HI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4.44/100人年,梅毒阳转率为7.00/100人年,HCV血清抗体阳转率为1.61/100人年。结论深圳市MSM人群HIV、梅毒以及HCV的新发感染率均比较高,应考虑在现有干预方案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型肝炎感染模式和状况,探讨乙肝5项和HBV DN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深圳市劳务工群体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2007~2009年1 226份深圳市外来劳务工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5项检测和HBV-DNA测定。结果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肝5项异常者的HBV DNA总阳性率为48.94%。共发现7种HBV感染模式,小三阳患者占HBV感染总例数的49.67%,大小三阳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94.11%和21.67%。20~30岁的青年劳务工乙肝感染人数在A-G感染模式中均超过该模式感染者总数的50%以上。结论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肝5项异常者近半数携带HBV DNA,必须加强对大三阳和模式D组(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感染者以及20~30岁的青年劳务工的HBV DNA的监测,从而对外来劳务工HBV感染者的传染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为乙肝的防护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求2009H1N1流感病毒对A549细胞和BEAS-2B细胞作用,为研究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线索。方法 不同来源(死亡、重症、普通病例分离)的2009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A549和BEAS-2B细胞12、24、48、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感染A549细胞12和24 h,普通病例分离的2009H1N1流感病毒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重症组的细胞凋亡率最低(P<0.05);48 h和72 h,死亡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感染BEAS-2B细胞12 h,重症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48 h,死亡组和重症组细胞凋亡率高(P<0.05);72 h,死亡组和普通组细胞凋亡率高(P<0.05)。4株病毒主要将A549细胞阻滞在S期,将BEAS-2B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 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细胞学观察水平上2009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来源的2009H1N1流感病毒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居民对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传播、危害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对待乙肝感染者的态度和行为,为当地制定相关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15~59岁的社区居民1 544名,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获取居民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表示听说过甲肝(71.9%)和乙肝(91.5%),而听说过丙肝(36.6%)、丁肝(20.7%)和戊肝(18.0%)的则相对较少;仅有不到一半调查对象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45.0%),但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知道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甲肝(56.9%)和乙肝(75.6%);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害怕与乙肝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有30.0%和27.1%的乙肝感染者遭遇过被人远离或升学就业的困难。结论应以社区为单位,长期、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社区人群,尤其是流动人群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预防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从根本上消除"乙肝恐惧"和"乙肝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实现全人口结核病控制.方法 参照深圳市户籍和暂住人口结核病人的管治模式,将短期在深圳务工、探亲、出差等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纳入区域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结果 2003-2006年共接诊流动人口可疑肺结核26 852例,占全市总数的35.7%,登记流动人口活动肺结核病人1 814例,占全市总数的16.8%;流动人口新涂阳2月末痰菌阴转率87.8%,3月末痰菌阴转率93.7%;流动人口新涂阳治愈率为78.4%.结论 深圳市常住人口(户籍和暂住)结核病人的管理模式同样适合短期在深圳居住的结核病人,政府应增加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关注,给予更多的工作、生活和诊治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