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自60年代末广泛使用乙脑灭活疫苗以来,乙脑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大幅度下降。90年代推广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我们对该苗的现场使用进行免疫效果及异常反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乙脑减毒活疫苗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供应,灭活疫苗为武汉生物制...  相似文献   
32.
背景 流产后关爱(PAC)服务促进意外妊娠女性人工流产术后(简称术后)高效避孕措施的选择,但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后期会弃用原有的高效避孕措施。目的 了解意外妊娠术后高效避孕措施弃用状况,探究弃用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因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术且术后选择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或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两种高效避孕措施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PAC宣教服务。分别于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3、6、9、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形式包括返诊、电话、微信等。收集意外妊娠术后高效避孕措施弃用情况及原因、弃用后的避孕措施、意外妊娠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意外妊娠术后弃用高效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46例意外妊娠女性术后接受PAC服务后落实高效避孕措施并完成随访,其中选择COC 259例(74.9%),LARC 87例(25.1%)。意外妊娠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3、6、9、12个月COC弃用率为14.3%~83.4%、LARC弃用率为0~19.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COC弃用率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P<0.05)。弃用COC后,80.3%(208/259)的女性更换为非高效避孕措施,3.1%(8/259)的女性更换为LARC。弃用LARC后,11.5%(10/87)的女性更换为非高效避孕措施,8.0%(7/87)的女性更换为COC。术后月经来潮后第12个月,COC弃用率及更换非高效避孕措施率均高于LARC弃用率及更换非高效避孕措施率(P<0.05)。术后COC弃用的主要原因是难以坚持每天定时服药、药物不良反应及担心影响日后生育;LARC弃用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放置后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其次也有女性担心影响日后生育而弃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育史〔OR=0.492,95%CI(0.304,0.712)〕、重复流产〔OR=0.591,95%CI(0.315,0.893)〕及避孕态度〔OR=0.543,95%CI(0.246,0.912)〕是意外妊娠术后弃用原有高效避孕措施的保护因素,年龄〔OR=1.782,95%CI(1.562,3.671)〕是意外妊娠术后弃用原有高效避孕措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COC弃用率高,LARC相对稳定,术后女性弃用高效避孕措施的原因主要为难以坚持、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担心日后生育。年龄、生育史、重复流产及避孕态度是意外妊娠女性行人工流产术后弃用原有高效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应根据上述特点做好术后持续个性化随访服务,以降低高效避孕措施的弃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EPISBO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384例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发生EPISBO 82例,发生率21.35%。患者年龄、术前肠梗阻、手术途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中肠粘连程度、手术涉及肠道、临床-病理分期、术后低蛋白血症之间构成比在是否发生EPISBO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涉及肠道、临床-病理分期、术后低蛋白血症是卵巢癌患者术后发生EPISBO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输血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手术时间超过350 min、涉及肠道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卵巢癌III-IV期患者术后容易发生EPISBO,应针对上述因素尽早干预,从而预防EPISBO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极光激酶(aurora kinases A,Aurora-A)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主要为癌旁癌前病变)组织样本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Aurora-A在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22例食管鳞癌组织以及它们的癌旁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urora-A基因在8对癌前病变组织和5对早期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urora-A基因在各细胞株(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及食管鳞癌细胞株)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urora-A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2%、27.6%、50.0%、71.2%和84.3%,其表达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递增。Aurora-A基因mRNA水平在8例癌前病变组织和5例早期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也明显高于其相应正常组织,其中病变组织存在Aurora-A显著性高表达的比率分别为75.0%(6/8)和60.0%(3/5)。与人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株相比,Aurora-A在ESCC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 结论 Aurora-A激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癌前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8,P=0.000),提示Aurora-A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与发展,有望为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对促进青少年落实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的效果。方法:选取因意外妊娠行人工流产的青少年女性共2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产后关爱服务,观察组采用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统计分析两组青少年LARC知识问卷得分,术后即时LARC落实率、术后6个月LARC续用率、重复流产率、终止率及避孕效果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问卷回答正确率在50.0%以上的条目(均为3个)及LARC知识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回答正确率在50.0%以上的条目及LARC知识得分(10个,10.0±2.0)均好于对照组(5个,6.3±1.8)(P<0.05),且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也有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即时LARC落实率(51.5%)、术后6个月续用率(48.5%)、终止率(2.9%)、避孕效果满意率(97.1%)均好于对照组(13.6%、9.1%、72.2%,P<0.05)。两组重复流产率(0.8%,2.3%)无差异(P>0.05)。结论:关爱式教育与随访管理有助于提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相关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医院妇产科2020年3—8月就诊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入选患者167例。依据产妇产后42 d复查结果分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PFD组,85例)、未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非PFD组,82例)。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进程和胎儿情况。结果 (1)PFD组患者剖宫产14例,非PFD组剖宫产29例,PFD组患者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PFD组(χ2=5.233,P<0.05)。PFD组产钳助产23例,非PFD组产钳助产1例,PFD组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非PFD组(χ2=20.167,P<0.01)。(2)PFD组患者正常产程14例,非PFD组正常产程39例,PFD组患者正常产程的人数显著低于非PFD组(χ2=11.792,P<0.01)。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27例、21例,非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7例、4例,PFD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脂肪内分泌因子在维持全身能量平衡和糖脂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调节蛋白4(NRG4)与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未来通过深入的研究,NRG4有望成为具有治疗肥胖相关多种疾病生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三孩政策后妊娠特征、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的变化。方法 收集树兰(杭州)医院三孩政策前2020年1月—2021年6月1 049例产妇(对照组)和三孩政策后2022年4月—2023年9月725例产妇(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人群结构、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差异。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18.76%,136例)、胎盘植入(1.93%,5例)、胎儿窘迫(9.79%,71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2.83%,93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4.68%(154例)、0.76%(8例)、3.53%(37例)、8.77%(9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24%,9例)、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2.07%,15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7%(28例)、3.72%(39例),P<0.05];研究组阴道助产率大于对照组,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初产妇与二孩产妇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三孩产妇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非医学指征剖宫率及二孩和三孩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率均高于对照组,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率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胎儿总胆酸水平与胎儿胰腺内分泌功能变化的关系及其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30例单胎ICP孕妇为ICP组,同期行剖宫产分娩的30例正常单胎孕妇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胰岛素、胰高糖素水平;循环酶法测定总胆酸水平;氧化酶-过氧化物法测定血糖水平.并测量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计算肥胖指数(PI).结果 (1)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胰岛素水平为(9.0±3.3)mU/L、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为0.048±0.02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0.1±3.7)mU/L及0.05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总胆酸水平为(10.3±3.8)μmol/L、胰高糖素水平为(235±57)ns/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1±1.3)μmol/L及(205±3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血糖水平为(3.4±1.1)mmol/L,对照组为(3.6±1.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分别为(3163±478)g及(46.5±2.3)cm,对照组分别为(3498±393)g及(49.3±1.9)cm,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新生儿PI(3.13±0.23)明显高于对照组(2.9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CP组新生儿总胆酸水平分别与胰岛素、胰高糖素水平及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呈直线关系,且随着总胆酸水平的升高,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均降低,胰高糖素水平升高(P<0.01);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分别与出生体重、身长呈正相关,与PI呈负相关(P均<0.01);而胰高糖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身长呈负相关,与PI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ICP孕妇的胎儿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胰高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下降的情况,其变化与脐动脉血总胆酸水平密切相关;胎儿胰腺内分泌功能变化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制备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CWS)药膜并考察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N-CWS为模型药物,壳聚糖、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N-CWS药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万能试验机对药膜性能进行表征;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膜中D-阿拉伯糖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1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50 mmol·L-1(pH 7.0)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0∶20,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结果:当壳聚糖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3∶2,膜材与甘油质量比为1∶2时,断裂拉伸应变为136.67%,拉伸应力为2.47 mPa。扫描电镜观察到N-CWS主要分布在膜的底面,呈不对称分布;制备的药膜中D-阿拉伯糖在1.1~2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测得3批次药膜中D-阿拉伯糖分别为(0.988±0.041)mg·g-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