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蔡晓飞  赵丽琴  刘亚东  程灏 《武警医学》2018,29(12):1129-1132
 

目的 评价在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后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标准为Ⅱ~Ⅲ级择期行RFA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组(Dex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局麻浸润前15 min(T0)、局麻浸润时(T1)、手术开始时(T2)、射频温度达峰值时(T3)、术毕烧针道时(T4)及停药后5 min(T5)时的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清醒镇静评分(OAA/S)、脑电双频指数(BIS),同时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Dex组在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2.496,P=0.033;F=2.658,P=0.025;F=11.900,P=0.000;F=6.378,P=0.000),心率变化趋势没有统计学差异(F=0.704,P=0.622);Dex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F=6.978,P=0.000),Dex组BIS高于对照组(F=519.780,P=0.000);Dex组在围术期呼吸抑制、术中体动、恶心呕吐及苏醒延迟少于对照组(χ2=15.635,P=0.000、χ2=9.834,P=0.000、χ2=6.613,P=0.013);Dex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7.938,P=0.000)。结论 肝癌患者在RFA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可获得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可被唤醒,麻醉管理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早产儿的气质特征,探讨早产儿气质维度和气质类型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160例,采用我院自行编制调查表和Carey《婴儿气质问卷修订版》进行出生和家庭养育环境调查及气质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筛选与早产儿气质维度和气质类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早产儿气质维度与多因素相关,如胎龄、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早产儿气质类型也与多因素相关,如胎龄、分娩方式、父亲年龄和家庭经济条件等.结论:早产儿气质维度和气质类型与多种因素有关,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重视孕期保健,可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气质.  相似文献   
43.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血K^ 、Na^ 、Cl^-和抗利尿激素(ADH)的变化,探讨合理的输液方法。方法 15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水6-8h。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哌库溴铵、异丙酚、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异丙酚、芬太尼。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肿瘤大部分切除时、术毕拔气管导管后10min采集静脉血查血K^ 、Na^ 、Cl^-、血糖、尿素氮(BUN)、ADH。结果 术中血K^ 、Na^ 、Cl^-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血清ADH诱导后降低,术中逐渐升高,拔管时高于基础值160%。术中血糖渐升高,拔管后达峰值。尿量手术后期明显增多。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ADH和血糖逐渐升高可能与手术刺激、低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逆移位手法与传统复位手法对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效果,验证逆移位手法的科学性。方法:将8对踝关节尸体标本行闭合间断骨钻孔后,根据受伤机制施加暴力,制备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尸体模型。试验采用二阶段配对交叉设计进行。同一尸体左右足进行配对后,随机决定A组先用A方案(逆移位复位手法),再用B方案(传统逆损伤复位手法),则B组先采用B方案,再用A方案,两种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交叉进行。通过X线观察腓骨的侧方移位及前后移位、内踝分离及侧方移位、后踝向上移位、距骨倾斜、距骨移位、下胫腓间隙,结合Leed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种复位手法均能使骨折移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ds分级评定结果示,传统复位手法优良率为87.6%,逆移位手法解剖复位优良率为93%,高于传统复位手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移位复位手法对各骨折端位移的复位与传统复位手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复位手法治疗治疗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复位效果相当。说明不施加旋后内旋也可以达到复位,避免传统复位手法复位过程中出现二次骨折,为在临床中实现踝关节内手法精准复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监护麻醉技术在急诊内镜下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急诊行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对照...  相似文献   
46.
我科于1983年在应用胫骨“U”形截骨术及复位固定器治疗膝内翻[1]的基础上开展了胫骨高位“U”形截骨、胫骨结节骨端前移及复位固定器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1983~1995年治疗的30例(35侧膝)中随诊资料完整的21例(24侧膝)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24侧膝),男4例,女17例;年龄48~69岁。左侧8例,右侧10例,双侧3例。膝关节痛均以膝前及膝关节内侧疼痛为主,膝关节屈曲挛缩<10°。2.站立位膝关节X线片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47.
我院创伤一科2002年8月-2006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及PFN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36例,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3~97岁,平均68.4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按AO分型,A2型25例,A3型1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8.
神经外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比较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用于开颅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PCA)的临床效果。资料和方法选择择期开颅手术病人 45例 ,所有病人均满足以下条件 :ASAⅠ~Ⅱ级 ;术前无癫痫病史及呼吸功能障碍 ;术后1h内病人完全清醒、合作、定向力恢复 ;手术入路为颞部、桥脑小脑角或翼点入路。病例排除条件 :术后有癫痫发作及意识障碍者 ;出现失语及听力障碍者 ;因颅内出血或严重脑水肿须再次手术者 ;出现心、肺、肝、肾及消化系统并发症者 ;术后未正确使用PCA治疗 ;48h内非病人主观原因终止PCA治疗的其它原…  相似文献   
49.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 my ,PLD) ,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 ,其治疗机制是椎间盘内减压[1] 。影响PLD疗效的两大基本要素是适应症的选择和减压是否充分[1,2 ,4 ,5] 。那么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 ,减压是否充分即髓核切除是否足量就成为关键。为了增大髓核切除量 ,我们自 1995年开始应用双侧穿刺法进行PLD术 2 7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3年 3月~ 1999年 12月 ,在C型臂X光机或CT引导下 ,应用P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1例 ,其中CT引导下 …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摇拔戳手法对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伤踝疼痛及肿胀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多中心中央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摇拔戳手法治疗加弹力绷带外固定,对照组予冰敷加弹力绷带外固定。冰敷3日为1个疗程,摇拔戳手法和弹力绷带外固定均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7、14天与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观察,记录疼痛及肿胀程度。结果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2组伤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7天观察组伤踝疼痛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天及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伤踝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天及3个月随访时对照组伤踝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7、14天观察组伤踝肿胀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拔戳手法能有效改善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患者伤踝的疼痛及肿胀情况,且早期疗效优于冰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