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5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99篇 |
内科学 | 1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44篇 |
综合类 | 119篇 |
预防医学 | 50篇 |
药学 | 4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3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比值、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2月将治的15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87例,死亡组65例,入院1 d检测血清PCT、血乳酸(Lac)、肝肾功能、血常规,评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及NLR,分析入院后3 d内变化趋势,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组白细胸计数(WBC)、NLR、血清PCT、Lac、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7、12.361、10.174、7.726,9.990,P<0.05)。入院1 d、2 d、3 d生存组血清PCT、Lac、NL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 (95%CI为1.103~1.946,OR=1.465)、Lac (95%CI为1.225~1.833,OR=1.498)、NLR (95%CI为1.018~2.352,O... 相似文献
12.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技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iPSC的遗传稳定性和成瘤性阻碍了其可能的临床应用。非整合质粒(Episomal)方法无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并且方法简单,适宜推广,是目前保证iPSC遗传安全性的最佳方案之一,但其诱导效率偏低,严重阻碍了其应用。本研究旨在优化Episomal方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重编程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建立无基因整合的iPSC的高效生成技术体系,为以后建立疾病iPSC奠定基础。利用CBMNC,通过比较不同氧含量,诱导质粒,MNC培养方法和预刺激时间等条件对Episo—mal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BMNC采用红系培养液,培养8d,使用启动子为sFFV(spleen focus forming virus)的Episomal载体,在低氧(3%)条件下诱导,CBMNC重编程效率最高,可达到0.12%。通过分析最佳条件下供体细胞成分发现,表型为CD36+CD71+CD235alow的有核红细胞是重编程最主要的供体细胞来源。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并优化出一种可推广的高效安全的,可以用于临床应用研究的iPSC诱导技术。 相似文献
13.
程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6)
随着体检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那么,发现了肺结节怎么办?怎样区分肺结节的良恶性?本文将从肺结节的评估方法与内容、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肺结节诊断要点及肺结节管理策略四个方面普及与肺结节相关的知识,以期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肺部结节以及对结节的治疗与随访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胰腺疾病,由于胰酶释放进入间质组织可向胰外区域扩散,其中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腹膜后的途径包括:(1)沿同一解剖间隙或相通间隙扩散。病变在肾旁间隙内,向上向下及对侧扩散;病变向前扩散至横结肠系膜及小肠系膜根部及系膜内;向外侧扩散到升降结肠后及周围。(2)因胰酶破坏筋膜或病灶直接通过筋膜薄弱处而导致跨筋膜扩散。使肾前筋膜受累并进而使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受累:破坏肾前筋膜或同时也破坏肾后筋膜,使病变扩散至肾周筋膜或肾旁后间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吉林省2013年麻疹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方法 对吉林省2013年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P基因片段,将麻疹病毒RT-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NP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变异情况.结果 吉林省2013年麻疹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以吉林省2001年麻疹病毒NP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基准,2013年50份麻疹病毒RT-PCR阳性标本中有部分标本在4个氨基酸位点出现变异;在其中3个出现变异的氨基酸位点422位点(G→S)、457位点(S→G)、497位点(R→K)上,2001-2008年33株麻疹病毒中仅有个别毒株出现该3个位点的变异,而2009年、2010年、2013年在该3个位点发生如上变异的麻疹毒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00%、76.9%以及32.0% ~32.6%;在第430位点,仅2013年有44.0%的麻疹病毒阳性标本出现P→S的变异.结论 吉林省2013年麻疹病毒呈现NP的氨基酸位点变异多样化,提示要关注NP的氨基酸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引起吉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VP1区氨基酸位点的特征性变异位点。方法对2009--2012年分离于吉林省HFMD病例的70株EV—A71分离株的VPl编码区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4.0软件分析VPl区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特征以及基因亲缘关系。结果2009--2012年在吉林省分离到的70株EV—A71均属于C4a基因亚型,其中69株与2008年安徽阜阳的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这69株病毒在VPl编码区第22位氨基酸位点均由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Q—H),与2008年安徽阜阳株一致。结论引起2009-2012年吉林省HFMD流行的EV-A71可能:来源于安徽阜阳流行株延续传播。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针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缺乏系统有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是否同意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并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周观察肝功指标、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2组对比。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至治疗后4周部分肝功指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至治疗后12,24周,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且在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4,12,24周2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传统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等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更有效地改善肝功和凝血功能,患者症状好转,相对安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8.
19.
游离异形股前外侧皮瓣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介绍一种一期修复手部不同区域、不同面积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4年5月,设计不同形状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股前外侧分瓣(二者组合为异形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外科创伤中多发性多部位的皮肤缺损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左手9例,右手16例,左足2例。洞穿伤致手掌、背皮肤缺损5例,热压伤9例,齿轮伤6例,梳毛机伤5例,碾压伤致左足背、足底皮肤缺损2例,均伴有肌腱或骨、关节外露。采用“H”形皮瓣修复手掌贯穿伤5例,“Y”形或“K”形皮瓣修复手掌背伴手指皮肤缺损11例;“”形皮瓣修复手背伴手掌侧方或虎口皮肤缺损3例,足背伴足底皮肤缺损2例,“h”形皮瓣修复手背伴与之不相连的手指皮肤缺损6例。主瓣范围为6.5cm×4.8cm~17.0cm×12.0cm,分瓣为3.5cm×2.8cm~7.5cm×4.5cm。结果术后27例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筋膜瓣以外皮瓣受区伤口均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均获随访3~12个月,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除2例洞穿伤、3例热压伤及1例梳毛机伤患者手功能恢复不理想,其余患者均恢复抓、捏功能,12个月以上患者恢复触、痛觉,两点辨别觉1.4~2.5cm。结论异形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手部复杂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