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7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对高糖诱导系膜细胞(MC)增殖及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MC分组:对照组(5 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和uPA组(30 mmol/L D-葡萄糖+不同浓度uPA).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情况;激光共聚焦观察α-SMA表达.结果:高糖刺激MC增殖率明显增加,uPA呈剂量依赖性的阻止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抑制MC增殖.高糖增加α-SMA表达,随着uPA浓度增加,核周α-SMA表达较高糖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uPA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和表型转化,对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
NO,SOD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糠尿病(DM)早期肾损害的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0.5%左旋-精氨酸(L-Arginine)组(C组)。检测各组第1,2周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尿亚硝酸盐/硝酸盐(N02^-/NO3^-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 相似文献
24.
张福仁 黄薇 陈树民 孙良丹 刘红 李毅 崔勇 颜潇潇 杨海涛 杨荣德 初同胜 张弛 张林 韩建文 于功奇 权晟 于永翔 张铮 史本青 张连华 程晖 王昌媛 林燕 郑厚峰 付希安 左先波 王强 龙恒 孙一萍 程义林 田洪青 周伏圣 刘华绪 陆闻生 何素敏 杜文莉 沈珉 金祺祎 王颖 Hui—Qi Low Tantoso Erwin NinghanYang 李金勇 赵欣 娇曰林 毛立国 殷刚 姜珍霞 王晓东 于京平 胡宗厚 巩翠华 柳玉强 刘瑞玉 王德民 魏东 刘金献 曹巍鲲 曹恒仲 李永平 阎维国 魏世玉 王奎军 Martin L Hibberd 杨森 张学军 刘建军 《中国麻风杂志》2010,(1):1-4
背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宿主的局限性和难以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麻风病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宿主的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对麻风菌的易感性,也影响麻风病的病程。方法:采用IlluminaHuman 610-Quad BeadChips对706个麻风病例及12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的结果采用PU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阳性的93个SNPs位点在3254个麻风病例及595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以确定麻风病的易感基因。同时我们在麻风病的不同临床型别中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期发现与型别相关的易感基因。结果:(1)研究发现位于6个区域的15个SNPs达到了全基因关联研究水平(P〈1.0×10^-8),定位了6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HLA—DR,RIPK2,TNTSF15,CCDC122,C130RF31和NOD2。另外IBRK2基因对应SNP的P值为5.10×10^-5,提示该基因可能为麻风病的易感基因。(2)研究发现5个SNPs在多菌型麻风病中的遗传效力强于少菌型。结论:位于调节固有免疫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变异与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5.
26.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尤其对婴幼儿有很强的致病性[1]。据统计本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婴儿占 95%,死亡率可达69.5%,1999年1月在一例新生儿血液培养中分离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一株,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历 患者,女,出生14d,因打喷嚏,烦闹,抽搐 2d入院,体检时精神萎靡、嗜睡,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B167g/L,WBC14.0×10~9/L,N 0.45、L0.55。用青霉素G及先锋V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经血液培养分离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2细菌学鉴定 (1)培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外科手术室进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外科手术室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以患者年龄、性别、BMI为主要匹配特征,以1∶1配对的方式选取同时期行房颤消融的患者为导管室组做对照。最终149例手术室组及152例导管室组进入随访队列,观察患者房颤消融手术并发症以及1年房颤复发等临床终点。结果 两组间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心包积液2.01%(3/149)比1.97%(3/152)(P=0.980);食道损伤0%(0/149)比0.66%(1/152)(P=0.321)。术后1年成功率无差异,生存分析显示95.59%(130/136)比91.72%(122/133)(P=0.172)。多因素Cox回归示手术室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2,P=0.054)。同时手术室组术后发热及住院时间有优势,术后发热2.01%(3/149)比8.55%(13/152)(P=0.011);平均住...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 检测肺性脑病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9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无呼吸衰竭无肺性脑病26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35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38例.肺性脑病组分为轻型(14例)、中型(13例)、重型(11例)3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00β蛋白,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NSE,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并发肺性脑病组和COPD并发呼吸衰竭组血清S-100β和NSE值明显高于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而COPD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β和NS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肺性脑病重、中型组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和中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对于COPD并发肺性脑病及呼吸衰竭的诊断、病情的评估及脑损害的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评判颅内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