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罗氏MODULAR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简称罗氏E170)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简称雅培i2000)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不同感染阶段、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临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共125例,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标准,将样本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和再活动期4组,同时根据基因型(B/C)及HBs Ag水平(HBs Ag≤1 000 IU/m L/HBs Ag1 000 IU/m L)分组。用罗氏E170和雅培i2000 2种系统平行检测HBs Ag,分析各组间2种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种系统检测结果总体相关性、一致性好(r=0.989,P均0.001);在4个不同感染阶段,2种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好(r值为0.977~0.993,P均0.001);在一致性分析中,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和再活动期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但在免疫耐受期罗氏E170检测结果较雅培i2000高,偏差为0.114 log IU/m L;B、C基因型组2种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一致性均好(r值均0.95,P均0.001);在HBs Ag高水平组中,2种系统检测结果的r值为0.959(P0.001),相关性较HBs Ag低水平组略差,但在专业可接受范围内;且在HBs Ag高水平组中,2种系统的偏差较大,罗氏E170检测结果比雅培i2000平均高0.076 log IU/m L。结论 2种系统检测不同感染阶段及不同基因型样本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较好,但在检测免疫耐受期及高值样本时罗氏E170结果较雅培i2000偏高。临床上用HBs Ag预测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时,治疗前后应尽量选择同一系统的结果,以避免由于不同系统间的差异造成对治疗效果的错误评估。  相似文献   
12.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92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inhA、ahpC,链霉素耐药基因rrs、rpsL,乙胺丁醇耐药基因embB及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SSCP筛选出突变序列,DNA测序分析突变性质.结果 59株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检出率94.9%(56/59),以Ser450Trp突变最多;90株异烟肼耐药株中,katG基因突变检出率38.9%(35/90),以Ser315Thr最多,3株检出inhA基因突变,ahpC基因无突变检出;34株喹诺酮耐药株中gyrA基因突变检出率82.4%(28/34),主要为Asp94Gly,其次为Ala90Val;31株链霉素耐药株中,15株检出rrs突变,最常见为A514C和A1041G,10株发生rpsL Lys88Arg突变,总的链霉素基因突变检出率为77.4%(24/31);3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中embB 基因突变检出率19.4%(6/31),主要为Met306Val.结论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以DNA测序为基础的基因突变分析能快速有效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katG、gyrA、rrs、rpsL、embB 等耐药分子标识,显示了西安地区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突变特点,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TLIF术治疗41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效果,并通过影像学检查对椎体间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24~59(38±6)个月。手术时间80~180(125±10)min,术中出血量100~550(310±30)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腰痛VAS分值由术前的(6.5±2.1)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3±0.9)分(P0.01),腿痛VAS分值由术前的(7.6±2.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0.8)分(P0.01),ODI由术前的54.2±10.9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3.8±2.1(P0.01)。末次随访融合率为95%,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等情况。结论单侧TLIF术可有选择地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其疗效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局部晚期官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是指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高危宫颈癌,其广义的范围包括宫颈癌Ib2~Ⅳ。期,狭义则指局部肿瘤≥4cm的早期宫颈癌。放射治疗是其传统治疗方法,但5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试图通过手术技巧、放射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来改变这种状况,但并未奏效,故人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化疗。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新型改良罗氏快速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快速培养方法,提高阳性率,以协助临床早期诊断。方法在新型改良罗氏快速培养基和改良罗氏培养基上接种结核菌后置5.0%的CO2环境中培养,观察结核菌生长情况。结果10株结核菌生长平均所需时间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为(17.25±5.88)d,而在新型改良罗氏快速培养基上仅为(9.75±1.64)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后者,结核菌生长更快速,菌落形成茂盛。结论新型改良罗氏快速培养基比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结核菌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且生长结果更易观察。  相似文献   
16.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菌耐异烟肼相关基因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建立耐异烟肼(isoniazid,INH)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lasis,MTB)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PCR,multi-PCR)检测系统,在一次扩增中快速,特异地同时检出aphC启动子,inhA和kagG基因,用于快速初步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对INH的耐药性.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aphC启动子,inhA和kagG序列,分别设计出3对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multi—PCR技术,同时检出对结核分枝杆菌耐INH起作用的3个基因.结果:应用multi—PCR反应体系,对引物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引物之间不会因相互干扰而出现假阳性结果;multi—PCR扩增的预期结果为:单基因引物出现一条特异性扩增区带,多重基因引物出现2或3条特异性扩增区带,经实验达到预期的扩增结果;对H37Rv标准株、INH敏感株及INH耐药株分别采用常规PCR和multi—PCR进行同时扩增,结果两种扩增方法均能扩增出预期的目的片段,符合率达100%.结论:multi—PCR能有效地为多基因耐药的临床病原体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更能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细胞毒药物治疗是妇科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骨髓抑制是主要的毒副反应,严重的骨髓抑制不仅妨碍计划化疗及剂量强度的实施,而且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994年5月~1998年5月在本院化疗的妇瘤患者有14例出现了骨髓WHOⅣ级抑制,现将其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22~69岁,中位年龄42.1岁。卵巢恶性肿瘤7例,绒毛膜癌4例,侵蚀性葡萄胎2例,子宫肉瘤1例。化疗方案中三联序贯(ACM)5例,ACTD400μgivgtt,第1、4、7、10、13天,CTX400mgiv,第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尿蛋白成分来鉴别蛋白尿来源。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分析49例蛋白尿患者的尿蛋白成分。结果在肾后性蛋白尿中往往可以检测到巨球蛋白等一类大分子蛋白,而在肾性则往往缺乏。并且以巨球蛋白作为鉴别蛋白尿的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5.8%。结论该方法客观性强,诊断符合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液混合细胞群(mixed cell group,MCG)在肾盂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形态学方法观察578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尿液沉渣涂片的MCG,并以荧光的着色及细胞染色的方法对细胞的类别进行判定,同时对白细胞管型、白细胞数量及尿沉渣中活菌数量作了对照比较。结果 只有肾盂肾炎尿中出现MCG,急性肾盂肾炎阳性率为88.2%,慢性肾盂肾炎阳性率为96.7%。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各类肾炎等尿沉渣中未见到MCG。结论 MCG是一群细胞聚集黏附成团的细胞群体,对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中MCG的观察,有助于泌尿系感染部位来源的鉴别及肾盂肾炎的诊断,在肾盂肾炎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规律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HMGB1的剂量效应组分别用含有0、0.1mg/L、1.0mg/L、10mg/L、20mg/L、50mg/L HMGB1的培养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共培养10h,分别收取HMGB1刺激孔及对照孔细胞和培养液上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其上清中的TNF-α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HMGB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人HMGB1的时间效应组以含有20mg/L HMG1的培养液、阳性对照组以含有100mg/L脂多糖(LPS)的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以不含HMGBl的培养液分别培养EVC-304细胞0、2、4、6、8、10、12和24h,同上留取离心后的培养液上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其上清中的TNF-α含量。结果:将HMGB1加入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能明显刺激其TNF-α的分泌。在0.1~50mg/L范围内,HMGB1诱导EVC-304的TNF-α分泌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HMGB1组EVC-304的TNF-α分泌在0~24h间呈时间依赖性关系;50mg/L HMGB1能明显诱导EVC-304细胞凋亡。结论:人HMGB1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NF-α的分泌与凋亡,证实HMGB1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