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甘露消毒丹证治阐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湿热病证证治探析 1.1 湿热病证病机:湿热病证是"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初起可见卫气同病或表里同病,薛生白云:"其表者为阳明,太阴之表".  相似文献   
22.
梅国强教授乃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五十载,耽嗜典籍,精通寒温,旁及时方,探幽索隐,穷于理致,彰显规矩,灵活变通,以少应多。笔者有幸侍诊再度,收益颇多,细心体玩,时有新悟,兹述柴胡温胆汤,以期旁通分酌。  相似文献   
23.
《温病条辨》禁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以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特征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生大多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较多、传变较快,病情严重。若治疗不当,轻则病程迁延,重则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故温病治疗尤当慎重,前人根据温病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各种治疗禁忌,内容十分广泛,以下从治法、方剂、药量、煎法服法、饮食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24.
"温",指疾病的属性具有温热性质;"疫",指疾病的流行."温疫"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温疫学派即是以温疫立论,研究温病防治规律的一大学术流派,其理论与经验对于温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对后世温病学家影响甚巨,并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焕发出其活力.现就温疫学派的理论及辨治思路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观察模型大鼠内毒素特异性爱体LBPmRNA及NF—κBp65表达变化,探讨湿热致病机制。方法: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高脂+高温高湿+大肠杆菌)、模型对照组(高脂+高温高湿);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肝巨噬细胞LBP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巨噬细胞NF-κBp65活化。结果:在感染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相点湿热模型组LBPmRNA、NF-κB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正常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增强;湿热模型组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相点LBPmRNA、NF-κB表达逐渐增强。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靶细胞LBPmRNA适量表达及NF—κB激活既是湿热病证的主要致病机理,又是湿热病证的相关性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作用的调控作用。方法: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组;运用放免法观察血液中MTL、GAS的变化。结果:湿热模型组MTL水平显著升高,GAS水平显著降低,湿热模型组经过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露消毒丹既能调降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MTL水平显著升高,又能调升血清GAS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7.
从温病学科性质把握教学内容深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方平 《光明中医》2007,22(6):10-12
<温病学>主要是以清代病学家所创立的温病学说为基础,结合了历代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并吸取了现代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而构成的一门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论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粘膜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0.36mg/(kg·d)、20g/(kg·d)、10g/(kg·d)体重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VI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延髓、脊髓中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上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2周后,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和百优解组大鼠延髓、脊髓组织中VIP阳性表达显著上升,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与百优解组延髓中VI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脊髓与胃粘膜中VIP含量与百优解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延髓、脊髓中VIP的表达,降低胃黏膜中VIP的表达,双向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VIP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是由华岫云等收集叶氏医案最多,收集病种最全,整理得最好的一部医案,成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其中偶用虫类药,且有独到见解,现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30.
程方平 《中医药学刊》2001,19(4):333-334
温病是由温邪侵袭机体导致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其传变具有“三阶四层次”之“时”,其治疗审度邪热的特性,所处上下浅深部位的不同,以及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和抗邪等正邪双方动态平衡发展的总趋“势”,灵活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透泄达邪,以邪祛正安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