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82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654篇
预防医学   28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36篇
中国医学   241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研究右半结肠癌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早期右半结肠癌手术范围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根治性切除24例右半结肠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采用淋巴结显示技术(LRT)检获手术标本的淋巴结;HE及CK20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不同分期各站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 24例标本共检获淋巴结492个,平均20.5个/例。HE检查转移率41.6%(11/24),淋巴结转移度12.4%(61/492);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转移率66.7%(16/24),淋巴结转移度17%(87/492)。随着浸润深度加深,中枢方向及肠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有增高趋势。肠旁淋巴结主要转移在距离肿瘤10 cm范围内。pT1期者N1、N2、N3各站中及肠旁无淋巴结转移,pT2期淋巴结转移发生在N1、N2站及肠旁10 cm以内,无一例转移至N3站及肠旁>10 cm组。结论 LRT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该技术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技术能较精准的检测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明确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结肠癌的治疗;针对早期右半结肠腺癌患者(如T1、T2期者),尤其是肝曲结肠癌,可采取缩小范围的手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血栓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分析各因素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超滤率和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乘积及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17,95%CI(1.196—1.803),P=0.001]、穿刺失败[OR=1.393,95%CI(1.185-1.638),P=0.000]、透析后包扎过紧[OR=1.249,95%CI(1.101—1.416),P=0.001]、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OR=8.369,95%CI(1.725—40.596),P=0.008]、收缩压[OR=1.031,95%CI(1.001-1.061),P=0.040]、超滤率[OR=1.490,95%CI(1.146—1.937),P=0.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594,95%CI(1.085-2.342),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9.456,95%CI(2.534—55.040),P=0.007]和D-二聚体[OR=11.711,95%CI(5.310—69.231),P=0.005]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子肝素使用[OR=0.101,95%CI(0.017-0.590),P=0.01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除与自身代谢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把握超滤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健康宣教和术后护理观察,早期发现和预防内瘘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与红斑量照射法对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8例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分为中心照射法组和红斑量照射法组治疗。结果中心照射法组治愈时间为5~15d;对照组治愈时间为7.2~25d。结论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治疗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化疗和患肢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并进行评价和总结。结果通过对3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基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加了疗效。结论重视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的不良心身症状,采用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康复治疗进程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病患者长期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快速补液等中的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VCRI)明显增多。CVCRI的增多,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延长了住院时间,而且对患者机体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将CVCRI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7.
上尿路梗阻导致的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是泌尿外科常见急重症.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病情加重,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临床上多采用膀胱镜下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有效引流尿液,促进肾功能恢复。但输尿管导管与一次性引流袋不易衔接,给日常护理工作带来不便。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36例病人采用茂菲氏滴管帽衔接输尿管导管与一次性引流袋,无一例出现引流袋滑脱、漏尿现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出现产后出血患者,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护理的常规方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并将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以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治疗组要比对照组好,在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方面,治疗组要比对照组高,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能使患者的病死率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也能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胆道术后经T形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价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8月间行胆道术后T形管造影147例次结果,与同期行纤维胆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全组136例患者行T形管造影摄片检查共147例次,报告阳性病例63例次(42.9%),阴性病例84例次(57.1%)。与同期行胆道镜检查结果对比,本组X线检查假阳性2例(3.3%),假阴性19例(22.6%)。结论胆道术后经T管造影检查有较高的误诊及漏诊率,不能成为拔除T管,终止临床治疗的可靠指征。其可作为在接受胆道镜检查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检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原发病灶分子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及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液标本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采集同期50例健康成年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方法测定以上标本血浆中TSP-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成年女性(F=244.01,P<0.001)。2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浆中TSP-1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减低(t=15.01,P<0.001)。3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术后血浆中TSP-1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t=0.019,P=0.985)。4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原发病灶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呈正相关,乳腺原位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明显低于浸润性乳腺癌的表达。5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与原发病灶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与原发病灶Her-2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明显存在异常,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TSP-1可能是一个原癌基因,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浆TSP-1的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筛选、早期诊断、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