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69篇 |
免费 | 573篇 |
国内免费 | 4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篇 |
儿科学 | 77篇 |
妇产科学 | 92篇 |
基础医学 | 434篇 |
口腔科学 | 64篇 |
临床医学 | 1695篇 |
内科学 | 1025篇 |
皮肤病学 | 62篇 |
神经病学 | 206篇 |
特种医学 | 364篇 |
外科学 | 957篇 |
综合类 | 3618篇 |
预防医学 | 1208篇 |
眼科学 | 71篇 |
药学 | 1472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1764篇 |
肿瘤学 | 2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306篇 |
2021年 | 373篇 |
2020年 | 246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60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235篇 |
2014年 | 519篇 |
2013年 | 513篇 |
2012年 | 635篇 |
2011年 | 612篇 |
2010年 | 671篇 |
2009年 | 527篇 |
2008年 | 628篇 |
2007年 | 655篇 |
2006年 | 586篇 |
2005年 | 571篇 |
2004年 | 544篇 |
2003年 | 559篇 |
2002年 | 482篇 |
2001年 | 470篇 |
2000年 | 467篇 |
1999年 | 318篇 |
1998年 | 291篇 |
1997年 | 260篇 |
1996年 | 246篇 |
1995年 | 250篇 |
1994年 | 179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76篇 |
1986年 | 51篇 |
1985年 | 52篇 |
1984年 | 51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47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7篇 |
1975年 | 5篇 |
1965年 | 6篇 |
196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妇女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妇女的宫颈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宫颈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436例进行阴道镜检查。根据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高危型HPV型别,分为HPV 16/18阳性组,其余HR-HPV阳性组,分析年龄和高危型HPV型别与重度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436例女性中,30~39岁、40~49岁和≥50岁年龄组CIN II+的患病风险分别是30岁年龄组妇女的2.1、1.5和1.7倍。HPV 16/18型阳性CIN II+患病风险是其余HR-HPV阳性的3.3倍,两组患病率分别为21.59%和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分型检测对细胞学阴性妇女的宫颈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宫颈细胞学阴性、HPV 16/18阳性,建议行阴道镜检查,尤其是年龄≥30岁妇女,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某电厂工人肌肉骨骼疾患(MSD)情况,研究性别、年龄、工龄与MSD的关系.方法 采用北欧Nordic MSD调查表对某电厂788名工人进行MSD的问卷调查,取其中从事人事及财务管理等轻体力劳动人员234名为对照组,其余554人为观察组.根据各因素的不同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MSD依次以腰部、颈部、肩部和背部为主,年患病率分别为61.0%、54.0%、46.0%和37.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颈部、肩部和背部年患病率要高于男性,腰部年患病率低于男性(P<0.05);MSD年患病率存在部分工龄和性别差异.结论 工龄和性别是MSD患病率影响因素之一,应采取积极合理的工效学手段进行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本起毒蘑菇中毒发生情况,掌握导致中毒死亡的毒蘑菇类型,确定致死毒素,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本起中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人误食毒蘑菇,中毒7例,其中死亡3例。由淡玫红鹅膏菌导致中毒死亡,毒素主要为α-鹅膏毒肽,损害人体肝脏。[结论]淡玫红鹅膏菌是一种剧毒蘑菇,致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994.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苯丙酮尿症患者血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测定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血清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PLC-FLD法检测PKU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血清Phe和Tyr浓度,并计算Phe/Tyr的比值。结果PKU患儿组血清Phe浓度和Phe/Tyr比值极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血清Tyr浓度则较低。正常儿童血清Phe浓度为(92.66±18.78)μmol/L,Tyr浓度为(68.92±17.88)μmol/L,Phe/Tyr值为1.39±0.30;14例PKU的患儿Phe浓度为(1712.84±417.12)μmol/L,Tyr浓度为(47.53±24.08)μmol/L,Phe/Tyr值为41.78±16.79。结论HPLC—FLD法同时检测PKU的患者血清Phe和Tyr浓度,简便、快速、特异性好,适合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995.
包头市沙尘暴与人群急性健康效应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沙尘暴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选取包头市某2所小学的3—5年级的918名学生及其1770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3月沙尘暴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监测大气中PM25浓度。结果沙尘暴当天,大气中PM25的24h平均浓度显著增高(212.9μg/m^3),而沙尘暴后迅速下降(低于100μg/m^3);沙尘暴发生期间的连续9d,人群的活动模式(室内、室外活动时间)未见显著性变化;人群呼吸系统相关的各症状发生率均在PM25浓度最高的沙尘暴当天为最高,其次为PM25浓度较低的沙尘暴前1天,最低为沙尘暴发生后7d。结论人群的活动模式受沙尘暴影响较少;沙尘暴对人群可能造成急性健康危害,而不会有延迟效应;沙尘暴期间大气中PM25浓度可能与人群呼吸系统相关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永州市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永州市辖区内2003年1月~2005年12月29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科出血为永州市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占44.29%;29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死因构成依次为:胎盘因素14例占48.28%(14/29),宫缩乏力10例占34.48%(10/29),子宫破裂3例占10.34%(3/29),软产道损伤2例占6.9%(2/29);29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全部居住在山区农村.影响农村产科出血的主要因素为:住院分娩率低;家庭接生现象极严重;绿色通道不畅、转诊不力;孕产妇接受保健不足;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偏低等.结论 可通过加大农村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施行大学生“村妇幼专干“计划;设立孕产妇抢救专车;提高住院分娩率;坚决取缔家庭接生;整顿母娶保健服务市场等措施减少产科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997.
99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及猪肝中的盐酸克伦特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盐酸克伦特罗俗名“瘦肉精”,是一种β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本文对猪肉及猪肝中的盐酸克伦特罗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现行国标方法相比,通过优化了的色谱条件,节省了有饥溶剂,提高了测定灵敏度及检出范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类风湿关节炎尿脱氧吡啶啉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尿脱氧吡啶啉(D-Pyd)测定,观察其变化是否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以便寻找一种比较客观又能及早评价RA药物治疗时的重要转归指标。方法:该研究的对象共526例,其中活动期RA患者224例(即RA尚未达到ACR临床缓解标准)和非活动期RA患者184例(即RA达到ACR临床缓解标准),以及1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尿液脱氧吡啶啉骨吸收标记物水平。另外还对其中40例RA患者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治疗并随访9个月。观察其尿液脱氧吡啶啉骨吸收标记物水平的变化。结果:RA活动组和非活动组的患者,其尿液D-Pyd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01),RA活动组的患者尿液D-Pyd浓度较非活动组升高(P<0.001)。40例RA患者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治疗9个月后,其尿液D-Pyd浓度水平均较起始时下降(P<0.001)。结论:RA可致骨丢失,并且其骨质丢失随着病程的增加,疾病的活动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积极抗风湿治疗,控制RA疾病活动性,使炎症受到抑制后,骨丢失也可受到抑制。RA尿液D-Pyd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有助于及早评价RA药物治疗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武汉市居民饮食模式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食管癌高发区武汉市居民饮食模式与食管癌发病之间的关系。为食管癌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当地医院抽取91名食管癌病例及相等例数的按性别、年龄等条件配比的对照,并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饮食模式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结果分析结果提示油炸食品、辛辣味食品是武汉地区居民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食用调和油、食用奶及奶制品者食管癌发病危险降低。结论武汉地区居民饮食因素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与食管癌高发区不全相同,食管癌的三级预防应结合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