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34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1.
经皮穿刺封堵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经皮穿刺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封堵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8例(男25.女13)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的室间隔膜部及周围结构。结果:室间隔膜部的形态可分为三角型、圆型和椭圆型;各型的出现率分别为58%(22例)、23.7%(9例)和18.3%(7例)。室间隔膜部在左室面的高度为(8.79±2.27)mm。右室面高度为(6.43±1.43)mm。室间隔膜部的长度为(9.37±2.52)mm。室间隔膜部上、下、前、后方和中点的厚度分别为(0.80±0.19)mm、(0.70±0.16)mm、(0.78±0.28)mm、(0.75±0.1 5)mm和(0.52±0.13)mm。结论:室间隔膜部以三角型为主,多位于室上嵴的后缘,膜部的左室面高于右室而和靠近右室面,建议封堵器的左室面的面积应大于右室面。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三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99年12月起我们应用自制的封堵器成功治疗了3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报告如下。1 方法和结果1.1 临床资料 3例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9和13岁。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经心脏超声波检查确诊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入院。患者日常活动均不受限。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分别为90,85和78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肋间均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正常。X线胸片示心肺正常2例,右位心1例。经胸超声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分别为5,12和12.1mm。1例右心房增大,另2例心脏大小正常。血、尿、粪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甲素对体内外诱生TNF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10)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在平滑肌细胞(SMC)、腹腔巨细胞(MΦ)的分渥以及在小鼠体内诱生的影响。方法;体外主动脉SMC培养,腹腔注射给药及眼球摘除取血,细胞毒结晶紫染色法测定TNF,依赖细胞株MTT比色法测定IL-6。结果:T10注射浓度(0~0375mg/kg)与小鼠血清TNF,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腹腔M培养上清中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的临床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10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选,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5人)和氯沙坦组(47人)。前每日晨服缬沙坦80mg,后每日晨服氯沙坦50mg,总治疗时间为8周。期间定期测定血压,并于治疗开始前与服药第8周测定病人的血钾及肝、肾功能。结果:服药第4周、第8周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降低(P<0.01)。到第8周末,缬沙坦组与氯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达91%与87%。与治疗开始前比较,第8周末病人的血钾,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缬沙坦和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国产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后降压疗效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 :2 5例门诊初发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 2 .5mg/d ,共 8周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肌酐等变化 ,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经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 ,收缩压治疗前后分别为 (14 5± 12 )、(12 3± 10 )mmHg (P <0 .0 1) ,舒张压治疗前后分别为 (96± 7)、(81± 7)mmHg (P <0 .0 1)。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国产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 ,对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eplerenone)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药理学阐述依酱利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结果:依普利酮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血管内皮损伤,减少危险事件和终点事件的发生.与螺内酯相比不良反应小。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肉桂氨茴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生长及周期蛋白P21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兔主动脉VSMC株为模型,应用活细胞计数进行细胞增殖和迁移检测,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肉桂氨菌酸作用24h后VSMC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结果20%的胎牛血清条件下,肉桂氨茴酸显著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在9.6~305.8/μmol/L范围内,随剂量增加其抑制率增加。IC-(50)为75.6/μmol/L。IC-(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G1期细胞数占24%,显著低于作用前的51%(P<0.01),形成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为36.7%。经IC_(50)的肉桂氨茴酸作用VSMC 24h后出现明显的P21和P53条带,而空白对照组无表达。结论肉桂氨茴酸浓度依赖性抑制VSMC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肉桂氨茴酸抑制VSMC增殖与细胞周期蛋白P21和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4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2年,加重1周于2004年4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7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伴全身大汗淋漓、恶心、面色苍白来我院急诊,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出院。近2月又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持续时间不等,最长可达1小时,可自行缓解。近1周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有高血压史4年和2型糖尿病史4年。体检:体温36.3°C,心率7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双肺闻未及干湿啰音慕缦蜃笙吕┐?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胸穿刺经心尖导管植入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主设计酒杯状镍钛合金自膨胀支架,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防钙化等处理后裁剪成人工瓣膜,缝合在支架上,制成自膨胀式带瓣膜主动脉支架。选择健康羊8只,左侧开胸小切口暴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送入加硬钢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建立轨道,透视引导下沿加硬钢丝通过18F输送鞘管将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送至羊主动脉瓣位置,确认正确定位后退出输送鞘管释放支架,置换动物原主动脉瓣。手术后即刻行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瓣膜工作情况。结果  1只羊因支架植入位置过高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当场死亡;1只羊因为术中支架置入位置过低导致主动脉瓣大量瓣周漏,术后死亡;余6只实验羊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时DSA影像、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无明显反流及瓣周漏,人工瓣膜代替原瓣膜工作正常。结论  使用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经心尖途径经导管植入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心血管常见疾病,尽早开通罪犯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是AMI的治疗重点。我院从2003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年间救治177例AMI患,在治疗中探讨急诊PCI治疗时间对患近期预后影响,现将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