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远程医学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五大范畴之一,是医院通过互联网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远程医学合作的流程与内容已趋于成熟,硬件成本、均质性、精准度均有大幅的提高,其发展方向与空间却被逐步缩窄。笔者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在远程医学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平台,深入临床流程,通过几种合作模式的分析,在远程医学与临床工作之间搭建新的桥梁,实现更广阔的发展。总结远程医学与云上医院的发展前提,填补线上与线下诊疗间的空缺,建立远程医学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中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重建技术在Crohn病术后患者回-结肠吻合口复发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曾行小肠及部分结肠切除并回-结肠吻合、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rohn病患者,口服2.5%甘露醇后应用64层螺旋CT行腹盆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利用门脉期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吻合口CT异常征象。以结肠镜、手术病理及临床活动指数评分为依据判断吻合口复发和正常,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静息组,分析CT征象对于判断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活动组和静息组患者分别有26例和5例。活动组有11例(42%)患者肠系膜淋巴结短径〉1cm,8例(31%)吻合15周围瘘,静息组患者均无上述征象,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有16例(62%)吻合口壁厚〉6mm、19例(73%)吻合口明显强化、14例(54%)强化后呈分层状及20例(77%)吻合口周围索条,静息组患者均无上述征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果肠系膜淋巴结短径〉1cm、吻合口周围瘘、吻合口壁厚〉6mm、吻合口明显强化、强化后呈分层状、吻合口周围索条6种CT征象中出现2种诊断吻合口复发,其敏感性为88%,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3%,准确性90%。CT诊断吻合口狭窄的准确性仅53%。结论Crohn病术后患者回一结肠吻合口复发有较客观和特异性的cT表现,cT小肠重建技术可用于判断吻合口复发。  相似文献   
5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上的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5例行单层螺旋CT扫描,其中3例只行增强扫描,2例只行平扫。结果 CT共发现18个病灶,2例患者为多发。平扫CT上15个病灶中10个为低密度,5个是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了中央瘢痕和纤维分隔外,所有病灶都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大部分病灶变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2个病灶变为略低密度。2个FNH病灶中发现中央瘢痕,1个病灶于动脉期中央及外周发现异常增粗、扭曲的动脉,于延迟期可见强化的假包膜。结论 FNH在螺旋CT扫描上表现具有特征性,螺旋CT诊断FN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将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与传统的小肠造影进行对比,了解CT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克罗恩病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肠道和肠外病变的部位、性质进行对比.结果 30例患者中CT小肠成像发现跳跃性病变16例(53.3%),小肠造影发现9例(3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9);对于肠道黏膜病变,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分别诊断了29例(96.7%)和18例(6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小肠造影未见黏膜异常的11例患者中8例行内镜检查,内镜发现浅溃疡伴或不伴黏膜充血水肿5例,单纯的黏膜充血水肿2例,黏膜糜烂1例.CT小肠成像和小肠造影在肠管狭窄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53.3% vs. 43.3%,P=0.375),对瘘管的诊断结果一致(3例),CT小肠成像诊断腹腔脓肿1例.结论 CT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病变部位和性质的诊断比小肠造影更具有优势,同时能诊断更多的肠外病变.CT小肠成像将有可能取代小肠造影成为克罗恩病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总结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7-07~2011-08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总结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中,2例合并恶性肿瘤;2例为多发,3例为单发.多发肿块直径0.5~3cm,单发肿块直径5.5~9.5cm.超声声像图上可表现为低、等、强回声,血流超声可有或无血流信号.CT平扫表现为等或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渐进式强化.1例患者11C-乙酸盐及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检查未见阳性发现.5例患者均行脾脏切除术.病理组织学上肿瘤由大小不等、互相吻合的血管性腔隙组成,腔隙被覆低柱状或立方形内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性.肿瘤细胞免疫表型CD31和CD68均阳性.结论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是一种脾脏特有的、罕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临床常无特异表现,增强CT表现可提示其血管性肿瘤特征,确诊依赖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老年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老年亚临床甲减与血糖、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代谢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81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收集甲状腺激素及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生化指标。将患者分为亚临床甲减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分析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尿酸、Hs-CRP的差异。Logistic回归探讨亚临床甲减与各代谢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481例老年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418例(86.9%),亚临床甲减63例(13.1%),亚临床甲减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平均年龄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亚临床甲减与年龄和Hs-CRP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随着年龄增加,甲状腺功能存在逐步减退的趋势。老年亚临床甲减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Hs-CRP与亚临床甲减的发生也相互影响。临床上对老年患者应加强甲状腺功能筛查和监测,以减少其对尿酸等代谢的影响,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男7例,女5例,年龄40~65岁.均单侧单发,边界清晰.9例位于右肾.5例呈均匀等或略低密度,明显强化,7例中央可见瘢痕区.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行肾切除术.肉眼观察肿瘤边界清楚,质地均匀.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管状或实性片状,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线粒体.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作为一种少见的肾脏良件腺瘤,其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whole body bone mineral changes in normal subjects.Methods. Bone mineral was measured by 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in 292 normal subjects aged 10~79 years, including 152 females and 140 mal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ge-groups by decade.Results. In males, the ages with peak value of total bone mineral content (TBMC), total bone mineral density (TBMD), anteroposterior spine BMD(L2-4 BMD) were in the 30-39,20-39, 20-29 age-groups respectively. In females, they were all in the 30-39 age-group. Peak values of TBMC, TBMD, L2-4 BMD were higher in males than those in females. Loss of bone mineral for females was more pronounced than that for males. Loss of L2-4 BMD was more pronounced than TBMD.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normal bone mineral data of whole body for males and femal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anges.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钡餐造影和CT对Menetrier′s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Menetrier′s病的临床特点、生化检查、胃镜及影像学改变进行了综合分析 ,3例患者均行钡餐造影检查 ,其中 1例行CT检查。结果 :Menetrier′s病钡餐造影的典型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性胃黏膜粗大 ,病变区域胃壁柔软 ,CT上可见胃浆膜面光滑 ,周围结构清晰。本组 3例患者均诊为Menetri er′s病。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Menetrier′s病的重要手段 ,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0.
观察正常中国妇女前臂骨量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其与丹麦妇女的比较。对20~80岁,每岁5名,共305名正常妇女以单能X线吸收法测量非常用侧前壁1/4远端、8mm远端及超远端的骨量和骨密度。骨形成指标为血清骨钙素(OC)及碱性磷酸酶(ALP),骨吸收指标为空腹晨两小时尿I型胶原降解物/肌酐(Type1/Cr)和钙/肌酐(Ca/Cr)。结果:绝经后比绝经前骨量明显减少,1/4远端减少15%,8mm远端为25%,超远端为35%。50岁时我国妇女骨量与丹麦相似,但50岁后,我国妇女骨加速丢失的速度似较快。骨的加速丢失出现在绝经后10~15年内,此后稳定约5~10年。在绝经的最初5年内,含松质骨较多的部位(超远端)骨丢失最多,为16.2%。绝经后骨转换指标明显高于绝经前,与骨量呈负相关。本研究取得了正常中国妇女前臂三个部位的骨量。与丹麦妇女比较表明,东西方妇女骨量与骨代谢规律相似,但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