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6 毫秒
41.
患者,男,32岁,已婚。 因汽车撞伤致左胫骨骨折(闭合性),右胫、腓骨骨折(闭合性)5h,于2000年12月31日6:30入住创伤骨科,撞伤当时患者无昏迷及头痛呕吐现象,入院后即给予双下肢石膏托固定,5h后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经镇静、镇痛无明显好转,继之出现  相似文献   
42.
批量快速测定法测定标志基因为GFP的重组病毒滴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因治疗若要走向临床 ,由于每批重组病毒间的差异可能很大 ,务必要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病毒滴度监控方法。而目前病毒 (尤其是逆转录病毒 )的滴度测定耗时费力 [1 ,2 ] ,或由于检测成本高而流于形式。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大批量、快速测定重组逆转录病毒 (RV )、腺病毒 (AV)等滴度的方法 ,现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 GFP)标志基因为例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DMEM培养液 (Gibco BRL 公司 ) ;新生牛血清(NBS,杭州四季青公司 )。聚凝胺 (polybrene,Sigma公司 ) ;Fusion6转染试剂 (Roche公司 ) ;JS- 2病毒富集膜由南京…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芬太尼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术后自控镇痛(PC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6例SAS患者手术结束后入ICU监护治疗,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停止吸氧 20 min,测定其SpO2、PETCO2、肱动脉压(BP)、心率(HR)及VAS评分、Ramasay镇静评分,期间SpO2下降至88%以下时给予吸氧,维持SpO2在88%以上(计数时计最低值88%),启动芬太尼静脉PCA装置,其药物浓度为 10 μg/ml,负荷量为0.5 μg/kg,持续量为 1 ml/h,追加量(bolus) 2 ml,锁定时间为 15 min.结果芬太尼静脉PCA用于SAS患者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后镇痛时,镇痛效果好,VAS评分2.7~3.4,Ramasay镇静评分2.2~2.4,但PCA过程中SpO2显著下降,部分患者需吸氧,SpO2才能维持90%以上,PETCO2显著上升(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只要加强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监测及护理,该镇痛方法是SAS患者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后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4.
脑电对硫喷妥钠稳态血浆浓度的监测秦再生,史誉吾,陈仲清硫喷妥钠(SP)在体内分布迅速且分布容量大,静注后血药浓度难以稳定,而SP治疗指数低,高浓度时易出现心血管抑制,低浓度时患者清醒[1],因此,控制SP血浆浓度很有必要。Crankshaw用“血浆外...  相似文献   
45.
作者制备了IL-12基因的in vivo包装细胞疫苗,对T细胞淋巴瘤(EL4)的小鼠肿瘤模型进行治疗.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先于左侧背部皮下接种野生性EL4细胞1×106/只,此后第1、7、14、21天分别于接种肿瘤的部位皮下注射经60Co照射的in vivo疫苗PA317/12、60Co照射的NeoR空载体对照细胞PA317/N(各1×107细胞/只)或PBS.结果显示,①in vivo疫苗组最终5只(50%)小鼠长期无瘤生存,其中3只曾触及一过性的肿瘤结节,而阳性对照和NeoR空载体组的小鼠在1个月内全部成瘤死亡;②部分(3/5)长期生存的in vivo疫苗组小鼠能耐受野生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③in vivo疫苗组形成肿瘤小鼠也有成瘤时间延迟、存活时间延长和肿瘤体积短暂减小的现象等,显示了疫苗治疗的疗效;④病理检查发现in vivo疫苗组小鼠形成的肿瘤具有较完整的包膜,内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血供较差等.长期生存小鼠体内未发现残留肿瘤细胞,而长期生存小鼠的脾细胞杀肿瘤活性明显增强.这些结果提示,IL-12的in vivo包装疫苗可以有效治疗EL4小鼠的淋巴瘤模型,为IL-12基因治疗走向临床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动员对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的影响。方法对51例供者( G-CSF+EPO联合组)应用G-CSF+EPO联合动员的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供者干细胞采集次数、受者红系恢复时间、血型转换时间、输血量、移植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44例ABO血型不合单用G-CSF动员的受者( G-CSF组)作比较。结果 G-CSF+EPO联合组供者干细胞采集次数少于G-CSF组[1.86±0.35 vs 1.95±0.21,P<0.05];G-CSF+EPO联合组血红蛋白大于100 g/L的时间短于G-CSF组[(44.30±24.41) d vs(60.26±45.30) d,P<0.05];G-CSF+EPO联合组血型转换时间短于G-CSF组[(47.45±20.66)d vs(76.76±40.23)d,P<0.05];G-CSF+EPO联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少于G-CSF组[(5.37±5.67) U vs (8.35±9.38)U,P<0.05]。 G-CSF+EPO联合组与G-CSF组间移植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G-CSF+EPO联合动员后,能加快红系植入,减少输血量,不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7.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可导致致死性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完整的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性疾病的诊疗体系。目的:前瞻性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EB病毒再激活的发生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9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测定外周血中EB病毒载量,Kaplan-Meier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率高,EB病毒再激活发生的危险因素有HLA配型不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年龄小于20岁。  相似文献   
48.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可导致致死性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完整的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性疾病的诊疗体系。目的:前瞻性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EB病毒再激活的发生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9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测定外周血中EB病毒载量,Kaplan-Meier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率高,EB病毒再激活发生的危险因素有HLA配型不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年龄小于20岁。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强度预处理方案对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ALA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血液内科2002年3月至2010年8月38例ALAL患者临床资料.标准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为全身放疗+环磷酰胺或白消安+环磷酰胺;超强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全身放疗+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在人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相关移植患者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HLA不相合相关移植及无关移植患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或)霉酚酸酯.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 19例患者接受标准预处理方案;19例接受超强预处理方案.移植后38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5年累计总体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35.5%和25.7%;标准预处理组和超强预处理组5年0s率分别为20.2%与48.1%(P=0.233)、DFS为6.5%与43.1%(P:0.031).38例患者移植后5年白血病累计复发率为58.9%,标准预处理组和超强预处理组分别为87.6%和30.4%(P=0.003).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强预处理及慢性GVHD为DFS的保护因素(P=0.001、0.031).结论 在allo-HSCT中应用超强预处理能改善ALAL患者的生存及减少复发,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对ALAL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in the conditioning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for 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ALJAL). Methods A total of 38 ALA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wo conditioning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2 to August 2010. The standard conditioning included TBI+Cy or Bu+Cy,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included Fludarabine+Ara-C+TBI+Cy. Cyelosporine A(CsA)and methotrexate (MTX) were administered in patients with human leukocyte antigen-matched sibling donor. And CsA, MTXplus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 and/or mycophenolate were used in all patients with HLA-A-mismatched related donor and unrelated donors transplants for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prophylaxis. COX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ALAL Results Among 38 ALAL patients,19received the standard conditioning while another 19 the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All patients achieved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OS)and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DFS)were 35. 5%and25. 7%respectivelv. The 5-year OS rates were 20. 2%and48. 1%(P=0. 233)and DFS 6. 5%and 43. 1%(P=0. 031)in the standard and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5-year cumulative relapsing incidence was 58. 9%in all patients and 87. 6% vs 30. 4% in the standard and intensifted conditioning groups respectively(P=0. 003). Through a COX regression model for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and chronic GVHD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DFS (P = 0. 001,0. 031 ). Conclusions The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in ALAL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HSCT may improve the long-term patient survival and decrease the relapse of leukemia. The graft versus leukemic effect has some efficacy in ALAL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HSCT.  相似文献   
50.
循证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需要探索的教学模式。6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在白血病课程教学实践中,针对非临床专业医学生人数多、专业广、兴趣各异、知识结构不同的现实,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全面地收集信息,经统计软件分析后,及时反馈给教学双方,从教学策略和细节上逐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