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细胞保存液能否延长白血病细胞的存活时间,提高细胞存活率,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检出率。方法:在有细胞保存液或无细胞保存液的脑脊液上清中,分别加入Kasumi白血病细胞株,在不同时间点比较2组细胞的存活情况和生物学特性改变,研究方法包括细胞沉渣甩片镜检、细胞计数法、台盼蓝拒染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等,并以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肿瘤融合基因AML-ETO的表达。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点(8和24 h),已添加细胞保存液的脑脊液中细胞的存活状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明显优于普通脑脊液的保存效果。结论:细胞保存液能有效提高白血病细胞的存活时间、存活率,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Coopdeeh支气管堵塞导管对肺功能正常的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左下肺叶隔离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肺顺应性、吸气峰压和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拟行左侧剖胸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支气管堵塞导管组(BB组)和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组(DLT组),每组15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8# 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 Fr Coopdech支气管堵塞导管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2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右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导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20 min后手术开始,全程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间歇追加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于双肺通气后20 min(T_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 min(T_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_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_4)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肺顺应性和吸气峰压,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观察期间,机械通气参数不变.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 2组患者的术野评价,各时点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T_1的动脉氧分压、吸气峰压和肺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_2~T_4时点,BB组的PaO_2分别为(220±56)mmHg、(188±57)mg Hg、(208±24)mm Hg,高于DLT组(146±38)mm Hg、(140±36)mm Hg、(157±33)mm Hg;肺顺应性分别为(36±9)ml/cm H_2O,高于DLT组(24±6)ml/cm H_2O,(35±12)ml/cm H_2O,BB组的吸气峰压分别为(17.7±2.9)cm H_2O、(17.8±3.2)cm H_2O、(14.82.2)cm H_2O,低于DLT组的(21.7±3.6)cm H_2O、(22.6±2.6)cm H_2O,(16.8±1.8)cm H_2O(P<0.05).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1例发生左下肺不张.结论 支气管堵塞导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提供清晰的术野,并能降低患者的吸气峰压,改善肺顺应性、增加氧合.  相似文献   
33.
背景:由于骨性生物材料和骨组织本身坚硬致密的物理特性,限制了对生长在其中的靶细胞的示踪研究。 目的:针对骨性材料含钙、透光性差的特性,拟建立骨性材料复合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体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6/2009-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与软骨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β-磷酸三钙多孔骨性生物支架材料(1 cm×1 cm×0.8 cm)购自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获取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标记后,接种于β-磷酸三钙骨性生物支架材料内部。②以荧光倒置显微镜观测材料中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材料内部细胞的增殖情况。③以自创的半固体脱钙体系对复合细胞的材料脱钙后,制备连续冰冻切片观察;同时,采用不脱钙塑料包埋、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骨性材料中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形态及增殖情况。 结果: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细胞在材料内部生长、增殖。②普通聚合酶链反应可对材料内的绿色荧光细胞进行定性分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Ct值和接种的绿色荧光细胞数量呈指数相关,故可以对材料中的绿色荧光细胞进行定量分析。③半固体脱钙可使骨性材料内部坚硬的钙质成分消失,而细胞所在的位置、形态和荧光不变;不脱钙塑料包埋可以原位保留细胞形态和荧光,但仅适用于小块组织;而扫描电镜观察范围有限,细胞无法保留荧光。 结论:建立了可在骨性材料内部方便、直观地追踪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试制半固体脱钙体系,建立在坚硬、透光性差的骨性材料内部观察、研究荧光基因标记细胞的方法.方法:靶细胞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标记后,接种于骨性生物支架材料内部;负载荧光细胞的生物材料经多聚甲醛固定后,研究不同脱钙剂对细胞荧光的影响;负载荧光细胞的生物材料经自创的半固体脱钙体系脱钙后,制备冰冻切片,并与塑料包埋切片、常规石蜡切片比较.结果:荧光倒置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生物材料内部生长的绿色荧光细胞.骨性材料在半固体脱钙过程中,荧光倒置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材料中不透光的坚硬钙质成分逐渐消失,而细胞在原位保持形态和荧光;以不脱钙塑料包埋切片为对照,半固体脱钙和随后的冰冻切片可原位精细保持细胞的荧光和形态,且可适用于大块骨性组织.结论:本研究采用自行试制的半固体脱钙体系,可原位保留骨性材料内部生长细胞的位置、形态和荧光,为进行骨性材料内部结构及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限制性输液在妇科腹腔镜术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妇科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ASA分级I~II级,术前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随机分为A和B组,A组为限制性输液组,液体量15ml/Kg。B组为非限制性输液组,40ml/Kg。分别于麻醉前(T0)、气腹前即刻(T1)、气腹后5分钟(T2)、气腹后10分钟(T3)、气腹后20分钟(T4)、气腹后30分钟(T5),气腹结束后5分钟(T6),10分钟(T7)记录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每搏量变异度,每搏量。于麻醉前(T0)和术毕时(T7)抽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血气指标:乳酸,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术后第一天采血查乳酸,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结果:各循环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T0时两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7时两组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7时,与B组相比,A组的Hb和HCT增加(P<0.05)。A组术后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限制性输液可维持患者循环动力学稳定,保证组织氧合,减轻球结膜水肿,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限制性输液可运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患者 ,女 ,13岁 ,学生。因弛张热 1个半月于 2 0 0 2年 1月入院。每天有 2次发热峰 ,高达 39 0~ 4 0 3℃ ,热退能正常进食。入院时 ,面色苍白 ,明显消瘦 ,浅表淋巴结不大 ,双肺背部有少量湿音 ,心律规则 ,腹壁静脉怒张 ,肝肋下 7cm ,脾肋下 4cm ,腹水征 ( )。Hb6 6g/L ,WBC 2 2× 10 9/L ,Plt 6 2× 10 9/L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80分。外周血易见异常淋巴细胞 (5 % ) ,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 ,CMV ,HIV ,HZV及HSV病毒抗体阴性。彩色多普勒检查 :心包、左胸腔少量积液 ,腹腔大量积液。抽出约 2 0 0ml桔红色腹水 ,未找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RV)载体介导的小鼠白介素12(mIL-12)融合基因转染,对低免疫原性的小鼠T细胞淋巴瘤细胞EL4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共培养法导入基因,以PCR法检测基因的导入。以脾细胞增殖法测定mIL-12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导入mIL-12基因的肿瘤细胞EL4/12于小鼠皮下接种后的成瘤性。对预先接种野生型肿瘤细胞EL4的小鼠,用60Co照射的肿瘤疫苗EL4/12接种于瘤周,观察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等。结果在EL4/12细胞中,用PCR可特异地检测到mIL-12p35和p40亚基的cDNA片段。5×105EL4/12细胞48h表达的mIL-12达(10.2±3.2)ng。EL4/1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性明显下降。EL4/12瘤苗治疗组约50%的小鼠可长期无瘤生存,而对照组小鼠则在短期内全部成瘤死亡。部分长期生存的小鼠产生了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能耐受野生型肿瘤细胞的二次攻击。与对照组相比较,疫苗治疗组中其余小鼠的成瘤时间延迟(P∨0.01),小鼠存活时间延长(P∨0.01);死亡时肿瘤体积小(P∨0.05),形成的肿瘤有完整包膜,瘤周和肿瘤内部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结论转染mIL-12基因能抑制EL4肿瘤细胞的成瘤性。mIL-12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对野生型肿瘤细胞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全麻单肺通气期间硬膜外麻醉的合理应用方法。方法将30例ASAⅠ~Ⅱ食道癌行根治术者,均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根据手术进展追加麻醉药,保持适宜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压、中心静脉压,合理应用升压药;观察单肺通气期间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用药效果。结果7例在单肺通气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并伴随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经给予多巴胺后均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论合适的硬膜外给药时机、阻滞平面及范围,尽量避免一些容易引起肺内分流的因素,选择正确的方法处理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硬膜外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麻单肺通气手术中。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不同靶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ed-controlled infusion,TCI)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浓度(the median effective plasma concentration,Cp50).方法 研究对象为94例择期全麻拟行气管插管手术患者,ASA Ⅰ~Ⅲ级,年龄在60岁~79岁.根据年龄段和舒芬太尼靶浓度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为60岁~69岁、0.2 μg/L;B组为60岁~69岁、0.3 μg/L;C组为70岁~79岁、0.2 μg/L;D组为70岁~79岁、0.3 μg/L.试验以效应室浓度TCI舒芬太尼,待舒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以血浆靶浓度TCI丙泊酚,意识消失后给予0.2 mg/kg的顺阿曲库铵,待丙泊酚的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平衡且静注顺阿曲库铵达3 min后行气管插管.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结果 A组患者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丙泊酚的Cp50为3.60 mg/L,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3.44 mgl~3.76 mg/L;B组患者Cp50为2.03 mg/L,95%CI为1.88 mg/L~2.20 mg/L;C组患者Cp50为2.70 mg/L,95%CI为2.56 mg/L~2.84 mg/L;D组患者Cp50为1.97 mg/L,95%CI为1.81 mg/L~2.12 mg/L.结论 随着舒芬太尼的效应室靶浓度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加,丙泊酚的Cp50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马利兰(Bu)和氟达拉滨(Flu)组成的预处理方案(Bu/Flu)与Bu和环磷酰胺(Cy)组成的预处理方案(Bu/Cy)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第一次完全缓解(AML-CR1)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的移植相关毒性和疗效的差异。方法 32例接受allo-HSCT的AML-CR1患者按移植顺序交替分至Bu/Cy组(Bu 3.2 mg·kg-1·d-1,移植前第7~4天;Cy 60 mg·kg-1·d-1,移植前第3~2天)或Bu/Flu组(Bu 3.2 mg·kg-1·d-1,移植前第5~2天;Flu 30 mg·m-2·d-1,移植前第6~2天)。评价两组预处理相关毒性(RRT)、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与严重程度、3年累积复发率、非复发死亡率(NRM)、3年无病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17.5(6~1261)d。两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重建时间无明显差异(P=0.121和P=0.171),移植后30 d嵌合状态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均达到完全植入。Bu/Cy组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持续<0.1×109/L和血小板持续﹤20×109/L中位时间明显长于Bu/Flu组[6(3~14)d比2.5(1~9)d,P=0.000;3(1~36)d比1(0~4)d,P=0.047]。Bu/Cy组与Bu/Flu组Ⅱ~Ⅳ度RRT发生率分别为68.8%和25.0%(P=0.032);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46.7%和75.0%(P=0.149),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46.7%和80.0%(P=0.149);NRM分别为25.0%和6.3%(P=0.333);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9±11.7)%和(14.1±9.3)%(P=0.834);3年EFS率分别为(65.5±12.7)%和(80.2±10.3)%(P=0.362);3年OS率分别为(68.8±11.6)%和(87.5±8.3)%(P=0.111)。结论 Bu/Flu是一种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与Bu/Cy方案比较具有低骨髓抑制毒性及RRT。Bu/Flu作为AML-CR1患者allo-HSCT预处理方案其疗效不低于Bu/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