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目的:探索医学生单纯间断缝合的学习曲线,帮助指导临床教学。方法:6名学生每天进行6组单纯间断缝合训练(每组10针),共持续20天。从缝合速度和缝合质量两方面评价学习效果。结论:进行30组训练后学生的缝合速度和缝合质量即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水平。如需进一步提速,至少需要75组训练。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VATS右中下肺楔形切除或肺活检术成年患者38例,随机分为肺叶隔离组和单肺通气组各19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肺叶隔离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9 Fr Coopdech支气管堵塞管置入右中间支气管。单肺通气组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两组均行双肺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左侧卧位,肺叶隔离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单肺通气组行左单肺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 min(T1)、左单肺通气或左肺和右上肺叶通气后20 min(T2)、胸腔镜下见右肺或右中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及术后第1天(T5)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T1~T4的吸气峰压(Ppeak)、肺顺应性(Cdyn)。结果肺叶隔离组T2、T3、T5时点PaO2、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T2、T3时点Ppeak均明显低于单肺通气组,Cdyn明显高于单肺通气组(P〈0.05或0.01)。结论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用于右侧VATS,可提供清晰术野,改善术中低氧血症,复合短时间单肺通气可使气道控制更精确合理。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大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LIR‐ALI)肺组织细胞早期自噬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LIR‐ALI模型,12只雄性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Beclin1和Atg5mRNA表达及Westernblot检测LC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LDH值升高,显示大鼠LIR‐ALI模型造模成功且肺组织免疫荧光特异性标记抗体高表达(P<0.01)。采用2-△△CT法分析肺组织Beclin1和Atg5mRNA相对表达量,在I/R组较Sham组升高(P<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I/R组较Sham组LC3‐Ⅰ、LC3‐Ⅱ高表达、LC3‐Ⅱ/GAPDH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LIR‐ALI后激活肺组织细胞自噬及其相关蛋白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建立表达人Jagged1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系,并研究Jagged1基因表达在HL-60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人全长Jagged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Jagged1/neoR,将其导入包装细胞PT67并收获病毒上清,用病毒上清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G418筛选得HFCL-pMSCV-Jagged1细胞,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Jagged1基因的表达;将HL-60细胞与HFCL-pMSCV-Jagged1细胞、HFCL细胞在含有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液中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HL-60细胞CD11b的阳性率.结果:Western印迹方法证明HFCL-pMSCV-Jagged1细胞Jagge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FCL细胞;HL-60细胞与HFCL-pMSCV-Jagged1、HFCL共培养48和72 h后,CD11b阳性率在Jagged1组明显低于HFCL组(P<0.05).结论:Jagged1基因表达可以较为显著地抑制ATRA诱导的HL-60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例,对经典方法与批量快速病毒滴度法(LaSRT)测定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经典方法:于6孔培养板分别接种NIH3T3细胞2×105/孔,培养12 h 后分别以0.5 ml、50 μl和5 μl带有GFP 标记基因的病毒感染,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eGFP 率。病毒滴度(TU/ml)=(2×105×细胞eGFP 率)/病毒原液体积。(2)LaSRT法:NIH3T3 细胞以5 000/孔接种于96 孔板,12 h后更换成完全培养液90 μl/孔,以8孔为一组,第1 孔中加入病毒液10 μl,此后每孔依次10∶1 倍比稀释,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浓度自高到低的方向,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确定计量孔(第n孔),计数孔中的阳性细胞数m。病毒滴度(TU/ml)=m×10n 1。(3)对7批病毒以LaSRT法研究,探讨冻存/复苏过程对重组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经典方法测定的重组病毒滴度为(1.54±0.38)×106 TU/ml,LaSRT法测定的病毒滴度为(1.33±0.57)×106 TU/m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LaSRT法可以大批量、快速地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单次冻存/复苏后的病毒滴度为冻存前的(18.1±9.9)%(n=7)。结论LaSRT法和经典方法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LaSRT法获得结果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了解G-CSF对bcr/abl^+-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bcr/abl^+-CD34^+细胞,分别以0、10、100、1000ng/ml的G-CSF与之共培养,并以正常骨髓CD34’细胞为对照,通过锥虫蓝拒染法、流式细胞术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其细胞增殖、周期分布、抗原分化和形态变化特点。结果所有实验组bcr/abl^+-CD34^+细胞均明显增长,其中G-CSF10ng/ml组培养48、96h,其细胞数显著高于同期无G-CSF组(P〈0.05);而正常CD34^+细胞数只在G-CSF存在的情况下增长明显,其中G-CSF100ng/ml组培养48、96、144h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同期无G-CSF组(P值分别为〈0.05,0.01,0.01);G-CSF10、100、1000ng/ml组的bcr/abl^+-CD34^+细胞培养144h其Go/G1期比例显著低于G-CSF空白组(P〈0.05);而正常CD34^+细胞G-CSF10、100、1000ng/ml组培养48和96h其Go/G1期比例均明显低于无G-CSF组(P〈0.01);bcr/abl^+-CD34^+细胞及正常CD34^+细胞CD34抗原表达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伴随CD33和CDl3抗原先升后降,其变化与G-CSF浓度无关。但bcr/abl^+-CD34^+细胞的各抗原分化显著快于正常CD34^+细胞。bcr/abl^+-CD34^+细胞和正常CD34^+细胞均随着增殖分化表现出终末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G-CSF能促进bcr/abl^+-CD34^+细胞及正常CD34^+细胞的增殖,但并非前者增殖的必要条件。bcr/abl^+-CD34^+细胞比正常CD34^+细胞分化更快,但两类细胞的分化速度均与G-CSF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保护性涨肺措施对食管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成C组和P组,每组15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与维持麻醉,行右单肺通气(OLV)。根据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作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关胸前恢复双肺通气(TLV),C组采用常规涨肺:以手控涨肺,气道峰压(Ppeak)20 cmH2O持续5 s,间断3 s;P组采用保护性涨肺:在机械通气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5个循环后,启动手控涨肺。记录恢复TLV前即刻( TLV前),TLV后1~10 min( TLV 1~10 min)的外周动脉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SVV、CI,C组记录前10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MAP、心率( HR)、Ppeak和中心静脉压( CVP),P组记录5次机械通气吸气末和5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OLV时的氧合指标,涨肺期间的HR、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肺完全复张需时短于P组。 P组前5次涨肺时的MAP高于C组,Ppeak和CVP 低于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高于C组。 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及涨肺结束时的MAP低于TLV前;术后第1天,P组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C组,脑钠肽前体低于C组( P<0.05, P<0.01)。结论以机械通气过渡的保护性涨肺策略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术后氧合。  相似文献   
119.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并脓毒血症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时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伴有脓毒血症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感染性休克43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25.3%,纠正率为46.5%,死亡率为53.5%,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83.0%),休克1 h内快速补液和经验性应用抗生素与药敏结果相符利于纠正休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药敏符合率最高.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极易合并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个体化抗感染、抗休克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