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导致部分质粒转化和抽提失败的原因,方法:使用同一批DH5-α细菌制备感受态,转化、碱裂解法抽提和鉴定两种质粒,经抗性LB琼脂平板筛选和菌落分析,对照成功抽提和鉴定的质粒,分析部分质粒反复转化和抽提失败的原因,结果:发现在该抽提失败的质粒所转化的抗性LB琼脂平板上存在两种菌落,大量白色菌落为表皮葡萄球菌,其过夜振摇产物经碱裂解法抽提质粒失败,极少数淡黄色菌落为大肠杆菌,经鉴定,质粒抽提成功,结论:隐蔽的表皮葡萄球菌污染可能是导致部分质粒反复抽提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异氟醚全麻深度的多指标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箭毒和新的麻醉技术的应用,乙醚麻醉分期已不再适用,急需寻找新的方法判断麻醉深度。本研究通过观察60例在模拟刺激和手术刺激下异氟醚0.4-1.6MAC呼气末浓度与脑电频率和波幅、额肌电波幅、手指动脉收缩和舒张压,肱动脉收缩和舒张压,批端容积波波幅,心率,诱发性食管下段收缩性,吸呼末氧浓度差,呼末二氧化碳浓度12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上述各指标在全麻深度判断中的作用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DNMT3a基因突变与成人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BSCO、Web of Science、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DNMT3a与成人原发AM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象水平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27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原发AML患者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WBC、HGB、PLT数值均较DNMT3a未突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原发AML患者中DNMT3a突变组初诊时的外周血象水平较DNMT3a未突变组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DNMT3a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异氟醚麻醉深度的多指标微机实时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编制一套多指标监测、微机统计和评分程序,用于术中随时判断麻醉深度。方法:手术病人32例,15项指标同时监测,当需要判断麻醉深度时,输入全部指标值,微机计算出总分值(M),根据M的增减来判断麻醉深度的相对变化。为验证M的可靠性,测定血浆环磷酸腺苷浓度,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其中22例的M与cAMP的个体相关系数(r)的均值为0.81±0.08,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拟订的评分法能在70%的病人中较准确地判断麻醉深度,尤其显示微机判断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高龄患者49例,年龄75~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根据舒芬太尼的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随机分为3组:Ⅰ组0.30μg.L-1,Ⅱ组0.35μg.L-1,Ⅲ组0.40μg.L-1,首先TCI舒芬太尼,待效应室和血浆质量浓度达平衡时,以0.50 mg.L-1的血浆质量浓度TCI依托咪酯,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待依托咪酯血浆和效应室质量浓度达平衡时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舒芬太尼达平衡时(T1)、依托咪酯达平衡时(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 T1和T2时点Ⅲ组HR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CO和SV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T3、T4和T5时点Ⅰ组MAP、HR、CO、CI和SV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T6时点Ⅲ组MAP、HR、CO、CI、SV显著低于Ⅰ组(P<0.05);T3和T4时点Ⅰ组MAP、HR、CO、CI、SV显著高于T0时点,Ⅱ组和Ⅲ组CO和CI高于T0时点(P<0.05)。结论舒芬太尼效应室质量浓度为0.35μg.L-1复合依托咪酯血浆质量浓度为0.50 mg.L-1TCI时,对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宜高龄患者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移植患者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97例行异基因移植CML患者病例资料,分为伊马替尼组(27例)与对照组(70例),分析两组间造血重建时间、早期预后以及急性心力衰竭、肝静脉闭塞病(HVO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100天)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伊马替尼组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9.6%(8/27)比8.6%(6/70),P=0.02],且死亡或放弃治疗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18.5%(5/27)比2.9%(2/70),P=0.02].结论 移植前伊马替尼治疗可能会增加CML异基因移植患者急性心衰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但对造血重建时间以及HVOD、GVHD、出血性膀胱炎、病原体感染等移植相关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17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随访观察,总结其疗效。方法:117例慢性期CML患者,慢性早期95例,慢性晚期22例,伊马替尼中位治疗剂量为400(200~800)mg/d。初次服用患者分别于第3、6、12个月定期复查。以服药6个月时治疗反应分为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组、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组和无细胞遗传学缓解(NCyR)组,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无进展生存(PFS)。结果:117例CML患者CCyR率为82.1%,75.0%在6个月内获得CCyR,原发耐药率为10.3%,死亡率为4.3%。慢性早期患者比慢性晚期患者获得CCyR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208;而慢性晚期患者的原发耐药率显著增高,P=0.013。慢性早期和慢性晚期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2%和94.7%,P=0.939。以服药6个月时治疗反应分组,CCyR组、PCyR组及NCyR组5年PFS率分别为90.0%、41.9%和0,P=0.000。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CML患者6个月内获得CCyR者PFS率明显高于未获得CCyR者,慢性早期患者疗效优于慢性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男,29岁.2008年5月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2009年1月诊断为C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羟基脲及2疗程联合化疗后未获完全缓解(CR),于2009年4月接受无关供者HLA 5/6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经主动脉、右心房插管,自体血预充的兔体外循环(CPB)急性肺损伤模型,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1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建立体外循环模型.待心脏复跳稳定,终止体外循环后,兔存活4 h即判定为模型制作成功.监测生命体征,分别记录在麻醉后(T1)、在体外循环转流前(T2),阻断主肺动脉后15 min时(T3),主肺动脉的重新开放灌流后(T4),体外循环结束后1 h(T5)、4 h(T6)的生命体征值,与T2、T4、T6时刻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2、T5、T6时刻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通过对10只兔的实验,成功改良了兔CPB急性肺损伤模型.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55 mmHg以上,体外转流前后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T230.18±2.88%,T417.73±1.95%,P<0.05),血浆乳酸Lac浓度逐步升高,开放主肺动脉时明显增加(T23.65±1.13 mmol/L,T49.36±1.28 mmol/L,P<0.05).T6氧合指数(PaO2/FiO2)比T2显著下降(T2468.36±56.28 mmHg,T6281.64±55.76 mmHg,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间质水肿显著,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结论 本实验改良的兔CPB急性肺损伤模型稳定可靠,可为研究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提供稳定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ML)包括霍奇金氏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组织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尽管化、放疗技术已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中度或高度恶性的ML,特别是临床中、晚期和有B组症状的患者,即使能够完全缓解(CR),多数最终复发或产生耐药而不治。因而,越来越多的ML患者,选择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尤其是复发和难治耐药的病例。异基因移植无肿瘤细胞的污染并具移植物抗肿瘤(GVT)作用,有移植后复发率低的优点,但HLA相合供者的缺乏和较高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使得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