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368篇
预防医学   260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38篇
  8篇
中国医学   157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VVC患者阴道乳杆菌菌种构成与功能特点。方法从VVC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乳杆菌并鉴定。测定乳杆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能力。结果对照组女性阴道分泌物分离出64株乳杆菌,81.3%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增殖,VVC组分离出51株乳杆菌,70.6%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对照组常见菌种为卷曲乳杆菌、加氏乳杆菌和詹氏乳杆菌,VVC组常见菌种为阴道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能分离到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功能的乳杆菌,VVC组仅42%的患者能分离到具有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的乳杆菌。结论 VVC患者阴道乳杆菌菌种构成与健康女性存在差别。VVC组患者阴道乳杆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能力较对照组弱。  相似文献   
93.
论述了动态心脏体模作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心脏成像质量评价与质量保证工具的重要性;介绍了当前几类动态心脏体模在心脏CT成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运动型、功能型和仿真型动态心脏体模。分析了现有动态心脏体模在解剖结构、组织材料和运动特性的不足,并提出利用等效材料制作四腔室心脏体模和基于容积-时间曲线控制模拟心脏全周期运动的可行性,以探究研制一种“结构仿生、运动仿真”动态心脏体模的可行性,从而为建立心脏CT成像质量定量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
【摘要】针对医疗设备电路板结构设计复杂,传统故障诊断方法过度依赖图纸等技术资料和维修专家个人技术经验,导致维修贵、维修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图纸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在未知电路图纸信息以及电路板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模拟电路板不同故障状态,采集各外部接口引脚电信号作为原始故障数据;对故障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划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基于单层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利用Python编程进行模型训练,系统输出训练过程准确率及损失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对电路板故障的诊断分类,准确率达89.99%,效率较高,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蛋白激酶D1(PKD1)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调节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0、10、20、30、40、50μmol·L~(-1)的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KD1蛋白水平变化。在AD细胞模型中分别过表达和干扰PKD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 L))、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 1/2)、磷酸化JAK激酶2(p-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的蛋白水平变化。过表达PKD1同时添加10μmol·L~(-1) FLLL32(JAK2/STAT3通路抑制剂)处理AD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cl-x L、P-JNK和P-ERK 1/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30μmol·L~(-1) Aβ25-35处理SH-SY5Y细胞,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分别约为70%和20%(P0.05),为构建AD模型的最适浓度。过表达PKD1抑制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ROS升高、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下调、P-JNK和P-ERK1/2蛋白表达上调;干扰PKD1,加剧Aβ25-35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过表达PKD1,P-JAK2、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上调;干扰PKD1,p-JAK2、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下调。FLLL32处理抑制PKD1对AD细胞模型的作用。结论 Aβ诱导SH-SY5Y神经细胞中P-JAK2、P-STAT3表达下调和P-JNK和P-ERK 1/2表达上调。过表达PKD1可通过上调p-JAK2、p-STAT3的表达抑制P-JNK和P-ERK 1/2表达,缓解Aβ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6.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脑白质脱髓鞘、血管性痴呆、脑梗死等严重的脑血管病变。CCCI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导致脑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弥漫性小动脉硬化和微动脉的玻璃样变[1-2],因此防治CCCI的关键是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本研究通过评估CC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观察高压氧治疗对CCCI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评价症状性烟雾病综合征(s MMS)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脑CTP检查的64例s MMS患者,对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区感兴趣区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并对症状侧与非症状侧各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及rMT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 MMS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灌注值比较显示:症状侧颞叶及基底节区rCBF值明显降低,rTTP及rMTT值明显延迟。亚组分析显示:对于单侧s MMS,额叶各CTP参数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症状侧颞叶及基底节区rTTP值、rMTT值明显延迟,而rCBF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症状侧基底节区rCBV较对侧明显增加。对于双侧s MMS,症状侧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rCBF值明显降低,颞叶及基底节区rTTP及rMTT值明显延迟。结论 CTP能够直观、定量地评价s MM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脑组织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相邻非责任节段失稳颈椎病患者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失稳节段的影像学变化。方法:2005年7月~2009年1月在我院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且术后随访36个月以上的43例颈椎病患者中,9例术前存在置换相邻节段失稳,男4例,女5例;年龄26~43岁,平均33.5岁。术前JOA评分为7~13(10.16±3.17)分,颈痛VAS为1~7(4.3±2.7)分。术前均经颈椎正侧位与屈伸动力位X线片及颈椎MRI证实存在手术相邻节段影像学失稳,但为非责任节段。C4/5置换、C5/6失稳1例;C5/6置换4例,其中C4/5失稳3例,C6/7失稳1例;C6/7置换、C5/6失稳2例;双节段置换2例:C4/5、C5/6与C5/6、C6/7各1例,均为头端相邻节段失稳。术后1周及术后3、6、12、24、36个月行JOA评分、颈痛VAS评分及Odom评分评估手术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6、12、24、36个月在颈椎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失稳节段、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及颈椎曲度。结果:术后1周JOA评分、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12、24、36个月JOA评分、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3个月时Odom评分均为优6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为77.8%;术后6个月优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12、24及36个月,Odom评分均为优7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3、6、12个月置换节段、失稳节段的活动度和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个月,失稳节段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术后各时间点C2~C7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假体松动、移位及下沉。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短中期临床疗效良好,能逐渐改善年轻颈椎病患者置换相邻节段的影像学失稳。  相似文献   
99.
李燕  刘娟  种玲玲 《人民军医》2010,(4):272-27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1岁。步态不稳、歪斜11年余。患者于1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步态不稳,症状轻微,独立行走无歪斜,偶伴头晕。此后逐渐出现行动缓慢、不能直线行走、频繁摔倒、双眼睑不自主颤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模糊、近事遗忘、记忆力明显减退,生活不能自理。查体:面部表情呆板,  相似文献   
100.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常见的损伤 ,上个世纪 80年代起我们采用哈氏或卢氏棒操作内固定 ,收到了一定效果。近几年随着内固定器材的发展 ,我们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 2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2例 ,男 17例 ,女 5例 ;年龄 2 1~ 4 5岁 ,平均 38岁。伤后 1周内手术 15例 ,2周内 5例 ,4周内 2例。损伤部位 :T10 1例 ,T114例 ,T12 8例 ,L16例 ,L2 3例。不全截瘫 16例 ,全瘫 6例。  X线检查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 11例 ,爆裂性骨折 8例 ,Chance骨折 3例。所有骨折患者CT扫描显示伤椎均有骨椎管狭窄或骨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