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骨制松质骨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制松质骨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牙形角50°螺钉为实验组,牙形角38°螺钉为对照组。分别对骨制松质骨螺钉的抗拔力、抗扭转力、界面应力进行实验研究和摩擦系数、应变能密度因子等进行力学分析。结果研制的方头骨螺钉(牙形角50°)与一字槽骨螺钉(牙形角38°)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角度螺纹角抗损伤能力强,方头骨螺钉与周围松质骨组织嵌合紧密,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重组病毒载体,将较多细胞因子通过病毒载体转入种子细胞,提高细胞增殖及分泌基质能力,维持表型,延缓老化。方法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缺陷型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和缺陷性腺病毒重组载体。分别通过PT67包装细胞筛选克隆及293细胞扩增,获得假病毒上清液,经浓缩纯化后转染靶细胞结果成功构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Fas配体(Fas-Ligand)、绿色荧光蛋白(GFP)等逆转录病毒载体以及TGFβ1、人骨形成蛋白因子-7(hBMP7)、端粒酶、Smad3、Smad7等腺病毒载体,其中GFP-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在软骨细胞表达至2月。结论 通过有效的含目的基因重组载体转染种子细胞,延缓体外培养细胞的老化及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基质分泌,获得组织工程所需要的大量种子细胞,为组织工程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复合珊瑚材料的生长和成骨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尝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体外培养,以发现适宜的细胞接种密度以及复合物体外共培养时间.方法 分离犬BMSCs,成骨诱导后复合珊瑚继续培养,以无诱导BMSCs复合物为对照.进行黏附率、生长曲线、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蛋白(OCN)生物化学定量检测.结果 AKP和OCN检测均显示成骨诱导BMSCs-材料组显著高于无诱导BMSCs-材料组.复合物接种密度超过1.5×107/cm3时,黏附率显著下降;生长曲线示7天后BMSCs在材料上生长进入平台期,电镜示诱导BMSCs复合珊瑚7天后生长良好,且OCN从第7天开始表达.结论 诱导BMSCs-珊瑚复合物成骨活性高于无诱导细胞-材料复合物.复合物接种密度1.5×107/cm3,体外共培养7天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以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用于修复四肢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9例四肢骨缺损病例(良性骨肿瘤5例、骨缺损4例)。经病人髂前上嵴,穿刺抽取10mL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hBMSCs,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定向培养、扩增,应用第3代的hBMSCs与珊瑚复合,继续在体外培养1周后,手术植入骨缺损区。分别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和X线检查。1例病人在二次手术时,在原骨缺损区取出少量新生组织活检,进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结果患者术后X线检查显示,组织工程骨在原位形成新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局部形成正常松质骨组织。结论以自体hBMSCs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制成的自体组织工程骨可以修复四肢骨缺损,并且能够修复较大的骨缺损,但组织工程骨的临床成骨效果与植骨床血供密切相关,目前所使用的组织工程骨植骨方法具有一定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重组病毒载体,将较多细胞因子通过病毒载体转入种子细胞,提高细胞增殖及分泌基质能力,维持表型,延缓老化.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缺陷型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和缺陷性腺病毒重组载体.分别通过PT67包装细胞筛选克隆及293细胞扩增,获得假病毒上清液,经浓缩纯化后转染靶细胞.结果成功构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Fas 配体(Fas-Ligand)、绿色荧光蛋白(GFP)等逆转录病毒载体以及TGFβ1、人骨形成蛋白因子-7(hBMP7)、端粒酶、Smad3、Smad7等腺病毒载体,其中GFP-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在软骨细胞表达至2月.结论通过有效的含目的基因重组载体转染种子细胞,延缓体外培养细胞的老化及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基质分泌,获得组织工程所需要的大量种子细胞,为组织工程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成骨诱导犬BMSCs,将第2代细胞复合β-TCP后修复6只犬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缺损;6只犬以单纯β-TCP植入作为对照,术后4,12,26,32周分别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判断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诱导后第2代细胞已具成骨活性。4~26周X线片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增加,密度增高,对照组则材料吸收形成明显阴影区,只有少量骨痂。32周实验组骨愈合良好,有较多板层骨;对照组为纤维性愈合骨不连,骨密度检测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力学强度与正常下颌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β-TCP形成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相似文献   
18.
骨制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制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使用骨制松质骨螺钉和金属松质螺钉内汉字24例内踝骨折,根据术后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和X线检查综合判定疗效。采用非参数法(Wlcoxon)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骨制松质骨髓钉可用于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  相似文献   
19.
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下腹部横行腹直肌(TRAM)肌皮瓣的术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避免腹部并发症,扩大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TRAM瓣改进为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分离出腹壁下动脉穿支横行下腹部皮瓣(DIEP),用于21例乳房再造。结果 20例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双蒂穿支皮瓣病例全部成活;1例仅保留单侧穿支的皮瓣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疤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移植横行下腹部DIEP瓣再造乳房,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因保留了腹直肌及其前鞘,对供区的创伤最小,对肥胖者还能起到腹壁整形的作用。该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背景:考虑到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拥有丰富的皮肤毛细血管网,可能存在足够的成体干细胞用于组织工程。 目的:探讨真皮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的成骨潜能和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在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新鲜皮肤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以表面蛋白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作为分选标志,采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在体外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并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其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的表达。将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复合于珊瑚支架后修复小鼠颅骨缺损,术后6周通过组织学方法,术后24周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与结论: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细胞在皮肤中呈单个分散存在,位于真皮网状层。通过免疫磁珠分选可获得表达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的细胞亚群。体外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显示大量的钙结节形成,证实其在体外具有成骨分化能力。体内修复颅骨缺损6周后组织学结果显示在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复合珊瑚组可见大量新生骨形成;24周影像结果显示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复合珊瑚组的颅骨骨缺损组织基本完全修复。结果表明真皮来源的骨形成蛋白受体ⅠB亚型阳性细胞亚群拥有成骨的潜能,其可能是骨组织工程适合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