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病理组织学诊断图像报告已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广泛应用[1].我院病理科于1997年购置了病理图文采集分析系统装置,至今已打印彩色图文报告约84*!000份,实现了病理报告图文并茂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病理报告的质量和美观性,然而,要得到1张满意的报告,需注意诸多问题,在此与同道们一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2.
由于生物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以及价值的多元化,使医学、生物学、社会学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医学伦理学中有3个最基本的伦理学原则:患者利益第一、尊重患者、公正,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体现。患者利益第一这个原  相似文献   
83.
乳腺T细胞淋巴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乳腺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患者为中青年女性,年龄分别为37和31岁。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部分围血管分布,有明显嗜血现象,瘤细胞胞质少,核大、深染有异型,部分核扭曲,染色质细,见大片坏死,无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免疫表型:CD45、CD45RO、CD3、CD43均为阳性,而CD20、CD74阴性。随访: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半月和16个月死亡。结论:乳腺T细胞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84.
患者男 ,6 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粘痰 1个月而就诊 ,于 2 0 0 0年 2月 2 0日入院。CT检查示左上纵膈有一 2 5cm× 2 0cm巨大肿块 ,突向左侧胸腔。术中所见 :肿块大小约 2 5cm× 2 0cm× 2 0cm ,位于左上前纵膈 ,源于胸腺左下极 ,肿块包膜完整 ,血运丰富。病理检查 :椭圆形肿物约 2 5cm× 2 0cm× 10cm ,包膜完整 ,切面灰白暗红相间 ,质嫩 ,鱼肉状 ,部分呈囊性 ,重 1kg。镜下检查 :肿瘤由较单一的小圆细胞组成 ,瘤细胞核小而规则 ,圆或卵圆形 ,胞质少到中量 ,淡嗜碱性。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巢状 ,梁索状 ,癌细…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超微结构。[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电镜技术观察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果]肿瘤平均直径约7cm,有包膜。免疫组化结果:β-eatenin核阳性(13/18),E-cad阳性(0/18),α1-AT阳性(18/18),Vim阳性(18/18),CD10阳性(14/18),PR阳性(12/18),CKpan阳性(5/18),Syn阳性(3/18),CgA阳性(4/18)。电镜示肿瘤细胞内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及数量不等之酶原颗粒,少数瘤细胞内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β-eatenin异常核表达和E-cad表达缺失可能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发病有关: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起源于胰腺腺泡并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1995-01-2008-02关于中枢神经系统HPC分子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面的文献.选取21篇有代表性的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HPC是一种与脑膜相关的少见肿瘤,该肿瘤起源于毛细血管用围具有收缩功能的Zimmerman血管外皮细胞.组织学上具有特征性的鹿角状血管,丰富的网状纤维包绕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Vim-entin、C1334和Bcl-2.它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具有侵袭性,需要与其他肿瘤鉴别,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长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7.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2例H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影像、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HPC患者的发病年龄从18~66岁,中位年龄48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1。22例中,WHOⅡ级16例,WHOⅢ级6例。9例患者随访6个月到6年,其中3例复发,1例转移。HPC的CT和MRI常表现为单发肿瘤,呈分叶状,血供丰富,有血管流空征象,钙化及"硬膜尾"征少见。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34均为阳性,CD99阳性14例(64%),BCL-2阳性9例(41%),上皮膜抗原(EMA)阴性或灶性阳性。网状纤维染色后可见单个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包绕。电镜下可见单个瘤细胞周围包绕基板样无定形结构,细胞间无完整的桥粒和缝隙连接。结论:中枢神经系统HPC较罕见,易复发和转移,需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肾乳头状腺瘤(RPA)合并多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1例RPA合并多发性RAML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肾内肿瘤包括以梭形细胞为主的RAML与一境界清楚的RPA;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阳性表达HMB45、S-100、CD34,而CK7、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结蛋白(desmin,Des)表达呈阴性。RPA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其细胞阳性表达CK7、CD10和EMA,而HMB45、S-100、Vim、结蛋白则呈阴性。结论:RPA合并多发性RAML极罕见,其组织起源目前仍有争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3例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3例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别36、46和48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和盆腔包块。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相对单一的单个核滋养细胞组成,排列成片状和条索状的紧密细胞巢,常见广泛坏死区周围绕以存活的瘤细胞岛,形成“地图样外观”。免疫组化标记检查显示瘤细胞表达人体胎盘催乳素(hP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细胞角蛋白(CKpan)、CK18、上皮膜抗原(EMA)、表皮因子生长受体(EGFR)、上皮钙黏素、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el-CAM)和抑制素-α。结论: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起源于中间滋养细胞的肿瘤。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90.
李国立  刘福坤  石群立  黎介寿 《癌症》2001,20(11):1332-1332
腹膜播种作为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与最多见的术后复发方式而倍受临床关注.其发生机制多认为是浆膜脱落的癌细胞播种于腹膜形成转移灶,同时也有较少见的其它途径存在,我们最近手术时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67岁,因上消化道出血伴消瘦2周行内镜检查确诊为胃癌于2000年10月19日入院(病案号267341).入院时体检左锁骨上无肿大淋巴结,腹平、软,无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