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D2-40在肺的前驱腺体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及浸润性腺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AAH、AIS、MIA及浸润性腺癌组织各20例,每例肿瘤均有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D2-40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2-40在所有正常肺组织肺泡上皮中均100%(80/80)阳性,且呈胞质连续性强着色;在20例AAH、AIS和MIA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17/20)、50%(10/20)和45%(9/20),其着色强度呈微弱~中等,染色模式呈现不连续或不等间隔,其中MIA中浸润性成分阳性率为30%(6/20),贴壁成分阳性率为45%(9/20);20例浸润性腺癌中仅1例微弱着色,阳性率为5%(1/20)。统计分析显示,AAH、AIS、MIA中D2-40表达分别与浸润性腺癌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活检细胞学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诊断为对照(134例),光镜下观察521例乳腺肿瘤的针吸涂片。结果:在54例乳腺癌中,细胞学诊断正确者49例(90.7%),可疑者4例(7.4%),假阴性者1例。同期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者未见假阳性。结论:细针吸取活检对乳腺癌的定性和分级诊断均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胃粘液细胞癌合并平滑肌肉瘤一例孙咏梅石群立陆珍凤患者女,32岁。因上腹不适,间歇黑便2个月入院。入院后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小弯侧一隆起性新生物,约7cm×6cm,表面不平。活检病理报告:胃粘液细胞癌。遂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大部分切...  相似文献   
14.
胆酸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酸钠单独应用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2株卵巢癌细胞系(COC2、CAOV3)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2003年5~8月对经不同浓度的胆酸钠及胆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作用后的两株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变化,并行培养细胞的光镜、电镜观察。结果胆酸钠对两株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在50~150mg/L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并且在两药合用时此作用更明显;单用胆酸钠及两药联合应用均能随用药浓度而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G2/M期比例,并以两药合用更为明显;光镜、电镜结果显示:胆酸钠100mg/L组与全反式维甲酸10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相似,但两者合用时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在两株卵巢癌细胞中胆酸钠不但具有单独而且有协同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肿瘤的作用,胆酸钠能明显降低全反式维甲酸的用量从而减少其副反应,并且不降低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WH0出版的“造血和淋巴组织系统肿瘤分类”将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分为3种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 cell lymphoma,NKTC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其中,前两者为成熟NK细胞起源.后者属前体性NK细胞肿瘤。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后者其实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而非EB病毒(EBV)相关且表达CD4、CD56、CD123及BRCA-2等pDC表型的非NK细胞肿瘤。结外NKTCL是最多见的NK细胞肿瘤.本文对NKTCL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肿瘤,WHO(2000)将其定义为由形态比较一致的细胞形成的实性巢状和假乳头结构的上皮性肿瘤,常有出血及囊性变,通常为良性,偶尔可为恶性。SPT好发于青年女性,其发病机理及组织起源尚不十分清楚。最新研究表明由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连接素(catenin,cat)结合形成的E-钙黏蛋白-连接素复合体(E—cad/cat)对于胰腺上皮极性、完整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与SPT的组织发生有关。本文拟对SPT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组织起源、病理诊断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肉瘤一例石群立,严晓娟,马恒辉患者女,34岁。发现右乳房包块2周,于1991年6月17日入院。检查:右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4cm×4cm包块,界清,可活动,无压痛,质地中等。临床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乳房包块穿刺涂片检查见核大异型细胞及间变细胞...  相似文献   
18.
肝炎性假瘤一例报告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市210002)兰建云,石群立,沈国庆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9岁。因右上腹持续性隐痛20余天,于1993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发热、皮肤无黄染,无肝炎及肝炎接触史。体检,肝右肋下1cm,剑尖...  相似文献   
19.
骶髂骨透明细胞型骨肉瘤一例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市210002)杨含金,石群立,戴怀玉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2岁,因骶尾部疼痛1年,加重伴行走困难半个月,于1994年12月16日收入我院。1994年9月8日在外院X线检查左骶髂关节未见“异常”。半个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组织芯片及常规病理切片检测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在各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份淋巴瘤标本制成的组织芯片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同时选择10份鼻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常规标本与组织芯片进行比较研究,10份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在60份淋巴瘤组织芯片中,发生在淋巴结内者48份,淋巴结外者12份。B细胞淋巴瘤42份,T细胞淋巴瘤16份(外周T细胞淋巴瘤10份、NK/T细胞淋巴瘤2份、T淋巴母细胞瘤2份及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份),2份霍奇金淋巴瘤。42份B细胞淋巴瘤的瘤细胞均不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10份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8份表达穿孔素,9份表达颗粒酶B,阳性表达细胞均为非肿瘤细胞。芯片中的2份和常规10份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均见穿孔素和颗粒酶B过度表达。T、B细胞淋巴瘤与NK/T细胞淋巴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穿孔素和颗粒酶B是鉴定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的免疫标志物,可作为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性标志物;其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反映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机制。组织芯片技术具有高信息量、简捷、高效、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研究淋巴瘤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