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4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300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684篇
内科学   501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2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92篇
综合类   1606篇
预防医学   576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523篇
  9篇
中国医学   726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明胶酶A基因表达对胃癌浸润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胃癌组织明胶酶AmRNA表达,结果:正常胃组织,癌旁和胃癌组织明胶酶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是8.3%,35.7%和83.3%,三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1%,和90.6%,无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9%和25.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明胶酶AmRNA表达定位于肿瘤浸润边缘的基质成分,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明胶酶A mRNA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检测明胶酶A mRNA有可能成为判断进民期胃癌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42.
胸腰段骨折如初期处理不当可致该段脊柱迟发性后凸畸形,从而致患者腰背痛甚至产生神经脊髓受压症状:双下肢麻木、行走不稳、大小便障碍。脊柱后凸畸形较大、症状较重者需行截骨矫形术。经椎弓根椎体或椎间隙截骨可有效地矫正患者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3.
寰枕关节脱位(atlantooccipial dislocation,AOD)是一种致命的损伤,最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包括寰枢椎在内的枕颈融合术,但患者术后头部转动受限,枢椎以下颈椎的退变加速,使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5,7,4′-三羟基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三羟基异黄酮处理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25、50、100μmol/L三组,以加DMSO溶剂为对照组,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胶原合成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三羟基异黄酮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100μmol/L浓度组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三羟基异黄酮作用后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三羟基异黄酮能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可能成为治疗瘢痕及纤维化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2月至2009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8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7~65岁。良性病变2例,腺样囊性癌13例,鳞癌11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腺癌4例,其他组织类型3例。1例行开胸探查术,33例行肿瘤切除术和气道重建术,根据肿瘤生长特征行气管环形切除术+端端吻合术或气管楔形切除术,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乳头状瘤切除术;另3例未行手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气管肿瘤组织类型及行不同术式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行开胸探查术1例患者术后第3d死于呼吸衰竭,围术期病死率2.94%(1/34),余33例术后康复出院。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5.29%(12/34),其中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4例及声音嘶哑2例。随访6个月~15年,随访率97.29%(36/37)。3例未手术患者均在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33例患者术后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95%CI(0.77,0.99)]、47%[95%CI(0.29,0.66)]和41%[95%CI(0.21,0.61)]。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鳞癌及其他组织类型(χ2=17.581,P=0.001)。患者行气管楔形切除术与环形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5%CI(0.34,0.91)]和77%[95%CI(0.44,0.9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886)。结论原发性气管肿瘤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远期生存率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6.
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TATs蛋白活化的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TATs蛋白活化的情况。方法: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①对照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纽;②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外源性重组CTGF刺激组。取0min、5min、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八个相点,时分别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blot检测各组之间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muscle actin,a-SMA)的变化趋势以及各时相点STATl、STAT2、STAT3、STAT4、STAT5、STAT6蛋白活化(磷酸化)情况。结果:在确定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a-SMA表达变化趋势以②-①组顺序递减的前提下(P〈0.05),用western—blot观测两组STATs蛋白活化情况,发现:STATl蛋白磷酸化水平以②-①组顺序递减(P〈0.01);STAT2-6均有不同程度的磷酸化,但不以②-①组顺序递减。结论:STAT1可能在CTGF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抑制瘢痕纤维化及挛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张懋  李振毅  童彦芳 《中国骨伤》2001,14(6):359-359
我院自 1990年 2月~ 1998年 2月 ,共收治手外伤住院病人 2 92例 ,其中 5 9例为严重损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深部肌腱、骨关节外露的创面 ,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 ,全部病例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 9例病例中 ,男性 38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16~ 47岁 ,住院时间最长 42天 ,最短 2 1天 ,左手 15例 ,右手 44例 ,伤情 :单指伤 13例 ,多指与手掌手背伤 46例 ,不规则伤 42例 ,脱套伤 17例 ;左手创面的置于右下腹部供区 ,右手创面的置于左下腹部供区。术后 14~ 2 1天断蒂 ,全部病例的创面在术中一期完全闭合。2 治疗方法2 1…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异体细胞外基质材料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对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随访3年均无不良主诉和复发表现.结论 异体细胞外基质材料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理想天然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空气与CO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效果,探讨空气膨腹介质下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10月109例胆囊良性疾病按本科手术日分为2组,分别施行空气气腹或c0,气腹LC,前者除使用空气气腹外,余均使用常规的腹腔镜手术设备和操作器械,比较2组手术并发症、疼痛反应、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等。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LC,无中转开腹、严重并发症发生。空气组无一例中转CO2气腹手术,与CO2组比较,空气组术后肩痛发生率低(X^2=4.097,P=0.043)、恶心呕吐发生率低(X^2=4.584,P=0.032)、视觉模拟评分低(t=-3.568,P=0.000)、术后排气时间短(Z=-4.287,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t=2.312,P=0.023)、住院费用低(t=-3.854,P=0.000)。结论 空气气腹LC安全可行,简易价廉,减少CO2排放,减轻CO2气腹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例胆总管结石行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8例行LCBDE留置T管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残余结石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T管留置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相对留置T管更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