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32篇 |
免费 | 286篇 |
国内免费 | 2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241篇 |
口腔科学 | 60篇 |
临床医学 | 550篇 |
内科学 | 411篇 |
皮肤病学 | 63篇 |
神经病学 | 92篇 |
特种医学 | 20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75篇 |
综合类 | 1261篇 |
预防医学 | 459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416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589篇 |
肿瘤学 | 1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64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14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55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慢性疼痛是OA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慢性疼痛存在与急性疼痛不同的发病机制,并常伴有情绪情感变化以及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边缘系统作为中枢与痛觉情感处理密切相关的部分,在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边缘系统结构中,杏仁核、海马、前扣带回皮质、伏隔核均已证明与OA慢性疼痛密切相关。深入对边缘系统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对机动卫勤分队成员基础心肺复苏考核结果的分析,提出机动卫勤分队成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依据战伤救治规则和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结合平时训练要求,制定基础心肺复苏再培训方法及考核评分标准,对114名参考人员采用抽签排序以确定考核顺序和考台。结果培训前,机动卫勤分队成员基础心肺复苏操作考核优良率和及格率分别为29.4%和56.9%,再培训后分别为87.9%和100%,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军医培训前后得分分别为(31.6±13.2)分和(49.9±7.2)分,护士为(39.1±10.6)分和(53.0±5.4)分,其他非临床人员为(26.8±10.6)分和(50.3±4.3)分,各类人员的考核成绩在培训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动卫勤分队人员定期再培训、再考核是提高机动卫勤分队战伤救治水平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85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PRISMⅢ评分将患儿分为低危组(PRISM评分≤3分)91例、中危组(PRISM评分3~8分)71例和高危组(PRISM评分大于>8分)23例。结果 3组间临床特征比较,2/3及更多的肺叶受累所占比例、2个或更多系统的肺外并发症所占比例、气管插管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实验室检查比较,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PA)水平降低,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D-二聚体(D-D)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中,我们发现2个或更多系统肺外并发症所占比例[OR=0.369,95%CI(0.161,0.848),P=0.019]、气管插管所占比例[OR=0.451,95%CI (0.215,0.945),P=0.035]、RDW水平[OR=1.358,95%CI (1.154,1.598),P<0.001)]与PRISMⅢ评分呈正相关,而PA水平[OR=0.8...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甲状腺切除术中双极电凝与钳扎止血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法在甲状腺手术止血中的应用及其替代传统的血管钳扎法的可能性。方法甲状腺(单侧)行次全和全切手术患者78例,其中38例采用双极电凝法,40例采用传统钳扎法。统计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引流量双极电凝组较钳扎组少。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中双极电凝组的手术出血量为(54±14)ml,钳扎组为(63±10)m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引流量双极电凝组较钳扎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钳扎组中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术后喉返神经麻痹并发症。两组均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结论双极电凝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腔内的结扎线异物,减少医疗费用并使局麻开展甲状腺手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关节镜保护套进行3D腹腔镜无切口与小切口直肠前切除术腹腔冲洗液培养结果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连续收治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病人,根据病人术前评估情况及病人意愿分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组和小切口组,分别实施3D腹腔镜下NOSES或小切口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收集术后病人腹水标本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并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 NOSES组共纳入有效病例26例,小切口组共纳入有效病例34例。腹腔冲洗液培养结果显示,NOSES组有2例病人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培养出细菌分别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及阴沟肠杆菌;小切口组有1例病人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培养出细菌为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两组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另外,NOSES组病人肿瘤距离肛缘距离、切除肿瘤最长径及pT分期均显著小于小切口组,但两组在病人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脉管神经浸润及pN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关节镜保护套建立标本取出通道后,NOSES手术不会增加腹腔内污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