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78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164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目的 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和阴性原发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03年lO月至2008年10月活检及会诊中83例ALCL.最后确诊为原发性系统性ALCL 74例,其中有8例未做ALK检测.通过分析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表达CD30、AL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2、CD3、颗粒酶B/T细胞内抗原(TIA)-1的情况,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病毒小mR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结果 ALK~+ALCL 48例,ALK-ALCL 18例.ALK~+ALCL发病年龄明显较ALK~-ALCL年轻,中位年龄分别为18和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ALCL比ALK~-ALCL患者更多伴有发热症状(33∶4),常常是高热,并且总体存活率(80%∶71%)和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12.5个月)更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K~+ALCL更多原发于结内(81%∶56%).ALK~+ALCL和ALK~-ALCL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明显,多数病例呈弥漫生长,少数表现为结节状生长;66例ALCL中均可以见到标志性细胞,8例有灶状坏死,偶见黏液基质.ALK~+ALCL主要亚型是普通型(35例),其次是淋巴组织细胞型(8例),小淋巴细胞型(3例)和肉瘤型(2例)少见;ALK~-ALCL绝大多数是普通型(17例),仅1例是淋巴组织细胞型.ALK~+ALCL总是同时表达ALK、CD30和EMA;ALK~+ALCL的EMA表达率更高(100%:72%,P<0.05),ALK~+ALCL的T细胞标记(如CD2/CD3、CD43/CD45RO)的表达率较低,细胞毒性分子表达率较高(P>0.05).ALCL未检测到EB病毒感染.FISH结果显示4例ALK~+ALCL中1例ALK基因正常,1例基因断裂伴多拷贝,2例仅有断裂;1例ALK~+ALCL中ALK基因正常.结论 ALK~+ALCL与ALK~-ALCL在形态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22.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间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按AO骨折分型:A3型2例,B3型6例,C1型2例,C2型3例,C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6d。结果本组2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复查X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无成角畸形,未发现晚期塌陷导致的背倾、内固定松动以及骨折再移位病例。与健侧对比,握力减弱者1例,活动后疼痛者1例。根据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23.
近年来,口腔速释制剂因其服用方便、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独特的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Weyth—Scherer公司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高孔隙率的口服冻干制剂-Zydis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并有几十种品种上市。口腔速释制剂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由最初的冷冻干燥工艺到现在的固态溶液技术、喷雾干燥等,并加入了一些性能优良的辅料,进一步达到口腔速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4.
子痫前期及子痫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对子痫前期及子痫的诊治最为重要,也是目前产科研究最活跃的领域。近年来,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不断呈现对子痫前期及子痫诊治的新认识。近2年,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都在不断更新HDP的临床指南(clinical practical guideline),以期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25.
802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急症胃镜检查指征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开展、内镜器械不断完善,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技术的开展,成功解决了患者的痛苦;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内镜诊断和治疗802例上消化道异物,其中780例成功取出,现将内镜治疗中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6.
目的:确定血清组织多肽抗原(TPA)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诊断、预后判断提供实验数据。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60例胃癌病人及60例胃炎病人血清TPA。结果:胃癌病人血清T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病人TPA阳性率与胃癌的分期有较密切的关系。结论:血清TPA可做为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7.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EEG)特点,探讨与痉挛发作相关的EEG变化及其与发作间期放电、神经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皮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此11例患者均行术中皮层EEG监测30~60min,其中4例术前行颅内电极长程EEG监测。结果:8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基本对称的痉挛发作,发作期头皮EEG为全导高波幅慢波、尖波伴低波幅快波活动或广泛低波幅快波活动发放;另3例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痉挛发作,EEG为局灶性棘慢波发放。术中皮层监测5例患者为反复的、暴发出现的多棘波活动,2例患者见持续性的棘波、尖波活动,4例未见明显的癫痫样电活动。4例行颅内电极监测者发作期EEG表现,2例为“前导性”的高波幅棘波伴随20Hz左右的低波幅快波发放;另2例为局灶性低波幅快波活动并迅速扩散,无“前导性棘波”。手术切除“前导性棘波”或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消除发作。结论:在一部分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其痉挛发作可能因新皮层局灶的电发放点燃,颅内EEG如果存在前导性的棘波,这个棘波部位可能是促发痉挛发作的点燃灶。完整切除术中监测呈现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28.
目的:为探索三焦点牵张成骨的成骨方式及新骨改建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6只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组织及其邻近原骨组织,硬组织磨片,扫描电镜观察骨组织断面的超微结构,同时用硬组织磨片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分析。结果:牵张间隙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大量新生骨小梁,骨质密度好,中央区新生类骨质沿牵张方向排列,新骨与原骨边界呈骨性融合,在牵张区内有大量的荧光结合,并与周围原有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结论:山羊下颌骨三焦点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段可逐渐改建为具有正常结构的骨组织。  相似文献   
929.
目的:对于双重病理的癫痫患者,发作起源于新皮层还是颞叶内侧结构还不清楚。分析发作起源对于手术决策的制定非常重要。本文分析双重病理癫痫患者的颅内EEG。 方法:纳入11例诊断明确的双重病理的癫痫患者,术后随访大于24个月。MRI可见新皮层的局灶性损害及海马信号的变化。分析所有患者的颅内EEG资料。 结果:共记录到68次复杂部分性发作,16次部分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0次临床下发作。其中8例患者,除起源于新皮层病灶部位的发作外,还记录到独立起源于海马的复杂部分性发作或临床下发作。仅3例患者所有发作均起源于新皮层病灶周围。 结论:颅内EEG分析显示在双重病理的癫痫患者,独立起源于海马的发作很常见。是否切除海马是决定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0.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共识目的和意义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1],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XDRAB)是指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