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79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0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1.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使其发病过程更类似于人类的自然病程。[方法]SD成年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诱发出胰岛素抵抗模型。再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5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相对于正常组大鼠,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人类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该模型具有发病过程接近自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模型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12.
目的分析汉族联合垂体激素缺乏(CPHD)儿童PROP1及PIT-1基因突变及其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7例汉族CPHD儿童和50例身高正常的汉族成年人。分别取其外周血5ml,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ROP1基因全部3个外显子及PIT-1基因的全部6个外显子及其周围部分内含子。应用正反向引物对PCR产物进行直接DNA序列测。结果在7例汉族CPHD儿童中未发现PROP1及PIT-1基因致病突变;但检测出4个PROP1基因多态性,即27T〉C、59A〉G、109+3C〉A和424G〉A。结论 PROP1及PIT-1基因突变不是本研究7例汉族CPHD儿童的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913.
目的研究2例散发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norm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N orm oKP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Ⅳ型a亚单位(a-subunit type Ⅳ of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CN4A)基因的突变。方法研究对象为两例散发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儿童及50例正常儿童。分别取其外周血5ml,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SCN4A基因的全部24个外显子,应用正反引物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直接测序。结果 2例NormoKpp患儿均未发现SCN4A基因致病突变。但是,检测出6个SCN4A基因多态性864C〉T、1570A〉G、2289C〉T、4126A〉G、4539C〉A、4869A〉G。结论 SCN4A基因突变不是本研究中2例散发NormoKPP患儿的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914.
人乳腺癌细胞系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RUNX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5种乳腺癌细胞系和一种人类正常乳腺细胞系中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运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这些细胞系中RUNX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6种细胞系中,有两种(T47D、MCF7)呈高甲基化状态,并且这两种细胞系的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阴性。SKBR3中没有检测出RUNX3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但RUNX3 mRNA和蛋白表达阴性。结论:乳腺癌细胞系中RUNX3基因由于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失活,但尚有其它失活机制存在,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15.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UNX3,并在乳腺癌T47D细胞株中表达。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XhoI酶切,构建并鉴定pcDNA3.1(+)-RUNX3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质粒转染T47D细胞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RUNX3在T47D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UNX3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XhoI酶切,电泳后显示1.3kb的RUNX3目的片段和5.4kb的pcDNA3.1(+)载体片段。测序证实酶切片段与gene bank中登记的RUNX3序列相同,证实pcDNA3.1(+)-RUNX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转染pcDNA3.1(+)-RUNX3的T47D细胞RUNX3阳性表达。结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建立稳定表达RUNX3的T47D细胞系,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用的细胞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916.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髂内动脉局部灌注及全身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9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在TME术后应用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及全身化疗;对照组95例,在TME术后行全身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术后1,3,5年局部复发率,观察组分别为0%(0/98),2.5%(2/81),3.8%(3/79);对照组分别为1.1%(1/95),11.4%(9/79),16.2%(11/68)。术后1,3,5年远处转移率:观察组分别为1.1%(1/98),6.2%(5/81),12.7%(10/79);对照组分别为2.1%(2/95),24.1%(19/79),30.9%(21/68)。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9.0%(64/81),对照组为57.0%(45/79);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73.4%(58/79),对照组为52.9%(36/68)。除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外,两组3,5年术后局部复发率及3,5年远处转移率和术后3,5年生存率各相应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E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NOS)894G→T,-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9个教学医院ICU随机收集严重脓毒症患者117例,应用PCR-RLFP及PCR-SSCP方法检测eNOS 894G→T,-786T→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致病微生物,入ICU后24 h内急性心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7 d内SOFA评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致休克时间(从发生感染至出现休克时间)、休克持续时间、人ICU后7及28 d病死率.结果 eNOS 894 G→T基因多态性中基因型GT携带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较基因型GG携带者有增加趋势(87%vs 68.1%,P=0.071),且致休克时间明显缩短[1.0(0.1-6.5)d vs 2.0(0.10-27.0)d,中位数(范围),P<0.05].此类患者APACHE Ⅱ(24±7 vs 19±7)及序贯器官衰竭分析(SOFA)评分(9±3 vs 5±3)显著升高(P<0.05,P<0.001),7 d和28 d病死率显著增高(34.8%vs 0%,P<0.001;78.3%vs 23.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SOFA评分以及基因型GT为影响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高危风险因素.本研究未发现eNOS 0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 eNOS 894C→T(而非-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基因型GT携带者器官功能损害更加显著,并且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18.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脑梗塞与急性期脑出血的CT和MR表现。方法:对25例超急性期脑硬塞(均行MR检查,其中14例同时行CT检查)与32例急性期脑出血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检查)进行分析。使用美国GE公司CT机和1.5T超导磁共振机。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在磁共振DWI(弥散像)上呈明显异常高信号,CT未见明确显影;急性期脑出血CT用可明确诊断,MR信号复杂,需与CT对比分析。结论:对于急性发病的脑血管意久,建议同时行磁共振DWI与CT扫描,以鉴别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指导临床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19.
肌皮神经通常起自臂丛外侧束,向外下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沿途分支支配上述肌肉,然后在肱二头肌下部外侧穿出深筋膜,从肘关节上方浅出,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作者在解剖1例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侧肌皮神经在臂部行程中有变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0.
目的 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和阴性原发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03年lO月至2008年10月活检及会诊中83例ALCL.最后确诊为原发性系统性ALCL 74例,其中有8例未做ALK检测.通过分析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表达CD30、AL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D2、CD3、颗粒酶B/T细胞内抗原(TIA)-1的情况,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病毒小mR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结果 ALK~+ALCL 48例,ALK-ALCL 18例.ALK~+ALCL发病年龄明显较ALK~-ALCL年轻,中位年龄分别为18和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ALCL比ALK~-ALCL患者更多伴有发热症状(33∶4),常常是高热,并且总体存活率(80%∶71%)和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12.5个月)更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K~+ALCL更多原发于结内(81%∶56%).ALK~+ALCL和ALK~-ALCL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明显,多数病例呈弥漫生长,少数表现为结节状生长;66例ALCL中均可以见到标志性细胞,8例有灶状坏死,偶见黏液基质.ALK~+ALCL主要亚型是普通型(35例),其次是淋巴组织细胞型(8例),小淋巴细胞型(3例)和肉瘤型(2例)少见;ALK~-ALCL绝大多数是普通型(17例),仅1例是淋巴组织细胞型.ALK~+ALCL总是同时表达ALK、CD30和EMA;ALK~+ALCL的EMA表达率更高(100%:72%,P<0.05),ALK~+ALCL的T细胞标记(如CD2/CD3、CD43/CD45RO)的表达率较低,细胞毒性分子表达率较高(P>0.05).ALCL未检测到EB病毒感染.FISH结果显示4例ALK~+ALCL中1例ALK基因正常,1例基因断裂伴多拷贝,2例仅有断裂;1例ALK~+ALCL中ALK基因正常.结论 ALK~+ALCL与ALK~-ALCL在形态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