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3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 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 BCR/ ABL 融合基因定量结果,分析患者在6个月达到 BCR/ ABL≤10%这一“最佳”疗效与换药原因、换药时分期、换药时血液学缓解状态、换药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因耐药或不耐受而换用二代 TKI 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16例(41.0%)和9例(81.8%);转用二代 TKI 时处于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23例(76.7%)和2例(10.0%);转用二代 TKI 时未丧失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和丧失 CHR 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16例(72.7%)和9例(32.1%);转用二代TKI 后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6个月达到 BCR/ ABL≤10%分别有23例(74.2%)和2例10.5%)。结论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 CML 患者改用二代 TKI 药物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两种二代 TKI 药物(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耐受而换药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因耐药而换药的患者;换药时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换药时处于进展期的患者;换药时未丧失 CHR 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丧失 CHR 的患者;服用二代 TKI 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42.
目的调查肾移植患者定期门诊随访现状,分析影响门诊随访依从性的因素,提出改善门诊随访依从性的对策。方法查看2010年1月-2012年12月614例肾移植患者的门诊随访登记表,结合中国器官移植登录系统登记的患者随访次数,根据国际肾移植指南对肾移植患者门诊随访次数的要求,统计肾移植患者定期门诊随访率。结果 614例肾移植患者中,3例(0.5%)患者出院后从未到门诊随访;61例(99.5%)患者1年之内能按时随访;58例(95.6%)患者1~2年内能按时随访;573例(93.3%)患者2~3年内能按时随访。结论地域、经济、身体状况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门诊随访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体系和多渠道的随访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和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建立肾移植专科-社区管理模式,才能提高肾移植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提高肾移植患者的人/肾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李嘉  危松青  王曼知  石家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498-1500, 1504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一氧化氮(NO)、乳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氧疗组和联合组,各45例。氧疗组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联合组在氧疗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和NO、乳酸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PaO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 < 0.05~P < 0.01),且联合组PaCO2明显低于氧疗组,PaO2、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氧疗组(P < 0.01)。2组患儿治疗后NO、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且联合组NO、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氧疗组(P < 0.01)。联合组患儿治疗后潮气量、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流量水平均明显高于氧疗组(P < 0.01)。联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氧疗组的77.78%(35/45),2组患儿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高流量氧疗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较好,能改善患儿NO、乳酸水平,提高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初步阐明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3例复杂核型AL患者为研究对象(复杂核型组),从同时间诊断的248例非复杂核型AL患者中随机抽取43例患者作为对照(非复杂核型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同期非复杂核型组比较,复杂核型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的血液学指标、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髓外浸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核型AL在AL患者中的构成比为11.7%(33/281)。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9.4%(19/32)和85.0%(34/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杂核型和非复杂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R率分别为47.6%(10/21)和79.3%(23/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核型复杂程度高和核型复杂程度低的复杂核型AL患者CR率分别为41.2%(7/17)和80.0%(12/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AL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62和462d(P=0.002)及256和769d(P<0.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复杂核型组和非复杂核型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25和741d(P<0.01)及293和939d(P=0.0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核型AL在AL患者中的构成比较低,一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但疗效及预后较差;复杂核型AL患者染色体复杂程度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桑杞清眩颗粒对高血压心肌重构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8只4周龄雄性WKY大鼠和16只4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WKY大鼠作为对照组(WKY),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和给药组(SQ+SHR组),每组8只。每组在治疗16周后处死大鼠,尾套法测量SHR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计算心脏重量指数;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来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结果与WKY组相比,桑杞清眩颗粒显著抑制SHR大鼠收缩压的升高、心脏重量指数的增加、抑制高血压引起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Bcl-2的降低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增加。结论桑杞清眩颗粒可以抑制SHR大鼠血压升高,减轻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聚集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建立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1.53±0.81)% vs(3.30 ±0.70)%,P<0.05]明显减少,顺铂作用下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2.19±0.37)% vs(3.20 ±0.29)%,P<0.05]明显减少;顺铂促进XPC缺失后的膀胱癌T24细胞自噬;XPC缺失后的自噬为非保护性自噬.结论 XPC蛋白参与调控膀胱癌T24细胞的自噬.  相似文献   
47.
应用电针刺激患侧下肢穴位的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3例进行治疗,治疗后步态变化、行走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提高,独立步行由治疗前0例提高到6例。提示电针刺激治疗下肢穴位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采取瑞士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学的表现,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取瑞士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对照组采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4±27.4)min、(159.4±43.5)m L,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痊愈89(74.2%),有效29例(24.2%),总有效率118例(98.3%),明显高于对照组105例(87.5%),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7例,发热11例,感染9例,并发症27例(22.5%)与对照组并发症30例(25.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士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肾结石疗效较佳,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燃煤型氟中毒大鼠睾丸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血清睾酮(T)与生精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探索燃煤型氟中毒对睾丸生殖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各染毒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建立雄性大鼠燃煤型氟中毒模型。分别于染毒4和6个月后以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各时间点每组处死大鼠5只。采用RIA法测定大鼠血清T水平;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iNOS活性;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雄性大鼠氟中毒模型。大鼠血清T水平在4和6个月时低氟组[(28.37±0.19)nmol/L、(14.68±0.36)nmol/L]、中氟组[(25.85±0.23)nmol/L、(9.08±0.31)nmol/L]、高氟组[(23.63±0.29)nmol/L、(4.89±0.54)nmol/L]较对照组[(29.77±0.43)nmol/L、(29.97±0.36)nmol/L]均降低(P0.05或P0.01),且各染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睾丸生精细胞AI在4和6个月时低氟组(8.83±1.64、10.40±2.70)、中氟组(17.24±3.96、22.20±3.96)、高氟组(44.21±7.85、49.60±4.77)较对照组(0.46±0.11、0.54±0.11)升高(P均0.01),且各染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睾丸组织iNOS蛋白表达的OD值在4和6个月时低氟组(0.073 3±0.008 5、0.108 4±0.012 6)、中氟组(0.142 5±0.027 2、0.207 7±0.020 4)、高氟组(0.527 5±0.079 1、0.717 3±0.065 6)较对照组(0.001 3±0.000 2、0.001 6±0.000 1)增加(P0.05或0.01),且各染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NOS蛋白表达量与生精细胞AI呈正相关(r=0.962,P0.01);血清T水平与生精细胞AI呈负相关(r=-0.744,P0.01)。结论:血清T水平改变和睾丸组织iNOS蛋白表达调控改变可能参与燃煤型氟中毒对睾丸生殖功能损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50.
于玮  余蕾  魏兰兰  刘英光  润琳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2):201-203,205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VSMCs进行培养传代,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收缩表型,即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取收缩表型的VSMCs进行AGEs孵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方法和蛋白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梯度及时间梯度的AGEs对VSMCs表型变化的影响。以AGEs干预的VSMCs作为对照,分别设AGEs+TRAM34组、AGEs+3-MA组、AGEs+PD98059组、AGEs+SB203580组、AGEs+LY294002组。采用RT-PCR方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K_(Ca)3.1 mRNA及蛋白表达、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选取第5代大鼠胸主动脉VSMCs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其中,α-SMA mRNA及蛋白均随着AGEs孵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任意浓度AGEs孵育后α-SMA随时间进展而下降。AGEs干预组12 h时的K_(Ca)3.1 mRNA、LC3 mRNA、K_(Ca)3.1蛋白、LC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6组;24 h时,AGEs干预组K_(Ca)3.1 mRNA、LC3 mRNA、K_(Ca)3.1蛋白、LC3蛋白显著上升,其他6组K_(Ca)3.1 mRNA、LC3 mRN、K_(Ca)3.1蛋白、LC3蛋白则显著下降,且AGEs干预组24 h时的K_(Ca)3.1 mRNA、LC3 mRNA、K_(Ca)3.1蛋白、LC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6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Es可促进VSMCs表型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换,但这一机制可被TRAM-34、自噬抑制剂3-MA、ERK1/2阻断剂PD98059、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和PI3K阻断剂LY294002所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