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细胞亚群、NK细胞、IFN-γ、IL-4,探讨急性ITP患儿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急性ITP患儿及20例对照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方法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IFN-γ、IL-4水平,并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ITP患儿CD3+、CD4+、CD4+/CD8+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1),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细胞百分比的改变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IFN-γ与IL-4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同时存在细胞因子紊乱,可能是Th1优势疾病,NK细胞与儿童急性ITP发病机制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四氢叶酸钙(CF)解救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6例ALL息儿123例次的HD-MTX+CF治疗,观察研究用药后患儿不良反应。结果HD-MTX+CF治疗儿童ALL时,不良反应发生按比例依次为胃肠道反应56.9%,骨髓抑制52.8%,感染37.4%,肝脏损害34.1%,皮肤黏膜损害32.5%。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轻型2例次,重型1例次,占2.4%。未发现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HD-MTX+CF治疗小儿ALL时,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大多症状较轻。个别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故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认识HD-MTX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给予及时适当的CF解救,防止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并且可避免过度解救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3.
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中80%以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用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儿童ALL的基本药物之一,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它显著提高了患儿的无病生存率;并可降低髓外白血病的发生率。但L—ASP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有的比较严重,直接关系到化疗能否继续进行和成功,甚至威胁到患儿生命。因此,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认识L—ASP的毒副作用,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儿童ALL的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2004年10月-2006年9月使用L—ASP联合化疗30例ALL患儿,现就治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检测小儿出血的常用指标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我们测定100例4岁半~6岁半学龄前正常儿童血小板计数及其形态和分布,出血时间,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束臂试验,报告如下。 方法与对象 男55例,女45例,4岁半~5岁,男21例,女10例;5~6岁男18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AL患儿骨髓细胞PCNA和VEGF表达,比较不同类型白血病、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治疗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的表达差别。选择同期住院15例非白血病患者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PCNA、VEGF在AL患儿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59,6.67 P均<0.05);PCNA在初治ALL中表达显著高于ANLL(t=2.681 P<0.05),VEGF表达无差异(t=0.970 P>0.05);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两者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PCNA和VEGF在儿童AL中存在高表达,以不同机制参与AL发生、发展,与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人生长激素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在COS 1细胞的瞬时表达及活性鉴定。方法 将重组pcDNA3 GHcDNA用脂质体转染COS 1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和培养上清中生长激素(GH)的表达情况 ,用Jurkat细胞增殖法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 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 GHcDNA转染的COS 1细胞分泌高浓度GH ,且具有明显的促进Jurka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pcDNA3 GHcDNA能够高效表达有活性的GH ,这对进一步研究GH体内过量表达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儿童过敏性紫癜15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158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2年随访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诱因:感染因素占64%,特殊食物引起占14.5%,药物引起占6.3%,花粉引起占3.2%;(2)初诊并发肾炎者占17.7%,有消化道症状者占44.3%,关节炎表现占36.1%;(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阳性3.2%,D-二聚体阳性10%,14例尘螨抗原阳性;(4)治疗及随访结果:35例皮疹反复,再次住院5例(1.6%)。随访2年内65例复查尿红细胞位相及尿蛋白定量符合肾炎诊断,加用雷公藤多苷片后3个月内缓解48例,1年内共64例缓解,1例诊断为肾病型紫癜性肾炎返院治疗。结论感染因素仍为HSP首要诱因,病情迁延慢性化与诱因未解除、变态反应持续有关,尿红细胞位相检测为随访肾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近年来对白血病的研究发现其与细胞凋亡有关。凋亡抑制蛋白XIAP、Survivin的抗凋亡作用尤其受到重视,研究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及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和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原发于头部皮肤的婴儿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石太新,梁国霞,申长静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多原发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婴儿期以头部皮肤原发者临床极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因头顶部肿块4月余人院。4个多月前发现左头顶部有一花生米大...  相似文献   
90.
本文105例 ITP 临床分析,就近年来有关 ITP 发病机理的探讨、骨髓象分析在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法的探讨作了重点讨论。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疗法,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强的松2mg/kg/日)。105例中痊愈74例(70.5%),好转25例(23.8%),未愈6例(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