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中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初治ALL患儿30例为ALL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二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入院前均无肝、肾疾病、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疾病史。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Ⅰ水平,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二组血清IGFBP-3水平。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LL组与健康对照组IGF-Ⅰ血清水平分别为(18.95±4.02)×106g/L、(34.12±7.86)×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9.412P<0.01);ALL组IGFBP-3血清水平为(1186.52±211.64)×106g/L,健康对照组为(2070.45±673.82)×106g/L,ALL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6.855P<0.01);ALL组血清IGF-Ⅰ与IGFBP-3呈显著正相关(r=0.745P<0.01)。结论IGF-Ⅰ及IGFBP-3可能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XIAP,Surv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4例AL患儿,其中初诊未治26例,治疗后完全缓解(CR)23例,复发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骨髓细胞XIAP,Survivin蛋白表达。对照组为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结果(1)XIAP,Survivin蛋白在初诊未治AL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0.008)和对照组(P<0.05,0.008),与复发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008)。XIAP在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P<0.05),Survivin在缓解期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08)。(2)初诊未治AL患儿XIAP,Survivin蛋白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初诊未治AL患儿XIAP,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r=0.923,P<0.001)。结论(1)儿童AL XIAP,Survivin蛋白高表达,提示二者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参与了AL的发生发展,为儿童A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2)XIAP,Survivin蛋白表达可能与AL的临床分型无关,有希望成为AL的诊断性指标。(3)初诊未治AL患儿XIAP,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XIAP,Survivin在儿童AL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先天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皮下结节、贫血、发热、肝脾肿大最为常见。本例曾先后误诊为荨麻疹、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检查可确诊。结论: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不明原因皮肤损害的婴儿应做骨髓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新生儿的血清和脑脊液(CS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0例PM新生儿和1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和CSFIGF-1水平。结果新生儿PM急性期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CSFIGF-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恢复期,血清IGF-1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而CSFIGF—1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均〈0.01),血清和CSF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GF-1是一种重要的神经保护因子,其水平的改变可能与新生儿PM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于发病d2-4行腰穿取脑脊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脑脊液MBP的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MBP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意识障碍组脑脊液MBP含量高于无意识障碍组。结论 脑脊液MBP含量可做为判断病毒性脑炎脑损伤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症的治疗作用;研究背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多为常规量强的松口服,但许多病倒无效。选用激素类型及剂量来提高疗效已成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疫治疗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地塞米松1~2mg/kg,每日1次静滴,连用7~10天减量,2~3周后改强的松。服渐停药。对照组为常规量强的松口服。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犯、血小板2次。结果治疗组34例,有效30例(88.24%),其中慢性型12例;对照组40例,有效22例(55.00%),慢性型4例。经过统计学处理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疾显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且对常规强的松口服无数者仍能获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的增殖活性。方法收集正常骨髓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每例取2~3张骨髓涂片以胶质银技术进行AgNOR染色。油镜下依细胞系列每类细胞计数8~100个细胞核内的核仁形成区蛋白(AgNOR)的颗粒数,求均值,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慢性再障骨髓细胞AgNOR均值显著低于正常骨髓组,依次以巨核、早中幼红、早中幼粒细胞下降最明显(P<0.001,P<0.05)。急慢性再障之间AgNOR均值也有显著性差异。单核及淋巴细胞无改变。结论AgNOR技术对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疗效判定及骨髓细胞增殖障碍机制的探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冬酰胺酶 (L asp)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凝血、抗凝功能影响。方法 对96例ALL患儿测定L asp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抗凝血酶Ⅲ (AT Ⅲ )及蛋白C(PC)。PT及APTT应用血凝分析仪测定 ,血浆AT Ⅲ及PC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L asp治疗后PT延长 18例 ,缩短 2 2例 ;APTT延长 2 1例 ,缩短 17例 ;AT Ⅲ活性降低 5 1例 ,PC活性低 2 0例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L asp对ALL患儿凝血及抗凝功能的影响是双向的 ,且导致抗凝功能障碍者比例高于凝血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的表达石太新,赵卫星,贾汝贤,张文林,秦志强以往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骨髓增殖状态的研究,极少涉及其增殖活性方面的问题。我们以能反映细胞rRNA转录活性的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技术,对小儿再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