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甲状腺内注射氟美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甲状腺内注射氟美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 0例 )予氟美松注射液 (5mg/ml,2次 /wk)甲状腺内局部注射 ,B组口服泼尼松 (3 0mg/d) ,治疗后 2wk、4wk、8wk比较其临床结果。结果 :8wk时A组治愈率为 90 % ,B组治愈率 1 0 0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2 5 )。A组疗程为 (5 6± 2 1 )wk ,B组为 (8 2±1 8)wk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甲状腺局部注射氟美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改善症状快 ,且可以缩短疗程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2.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32个间盘,通过该方法降低间盘内压,使突出部分回缩,缓解压迫,达到了治疗的目的。结果随访6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SF36评分显著增高,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症状,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中青年垂体瘤经鼻蝶术后尿崩症(D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肿瘤疾病诊疗中心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中青年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经鼻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出血量、原发肿瘤、术前及术后垂体功能、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肿瘤性质。结果 67例垂体瘤患者发生DI 23例(34.3%),非DI 44例(65.7%)。经单因素分析得出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切除肿瘤、术前及术后垂体功能、病理类型与术后D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所占比例高于非DI患者(P<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为术后发生D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的中青年患者,术后发生DI危险因素为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临床工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4.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雌二醇水平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加重;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吸烟者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不典型心绞痛及非特异性ST-T改变多于男性;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高于男性,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左前降支最易受累,女性多支病变多于男性(P〈0.05)。女性选择性介入治疗明显少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应加强对女性冠心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糖尿病大鼠皮肤损害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SD糖尿病大鼠4周时皮肤已开始变薄,8周时表皮厚度已明显低于正常大鼠[(0.016_+0.006对0.041±0.007)mm,P<0.01],各时间点G2/M期的表皮细胞比例显著减少.12周时在真皮层中微血管病变常见.与同时间点正常大鼠相比,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谷胱甘肽下降(均P<0.01),皮肤糖含量、AGE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局部高糖和AGEs的蓄积,可能是糖尿病皮肤损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米格列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餐前口服米格列醇片,5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参芪降糖颗粒,3 g/次,3次/d。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92%vs 81.25%,P<0.05)。治疗后,治疗组多尿、多食、体质量减轻、皮肤瘙痒等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 A1c、P2h PG、IL-6、TNF-α、IL-1β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67.
对莶草及其伪品进行了性状、显微、紫外光谱的鉴别比较,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京尼平和不同丝素蛋白( silk fibroin, SF)与壳聚糖( chitosan, CS)比例制备的SF-CS复合微球包载和缓释牛血清白蛋白( bull serum albumin,BSA)的效能. 方法 无机乳化交联法制备SF-CS微球,取其中SF:CS=1:1比例的微球包载BSA,并与单纯的CS微球进行对比,考察微球的包载效能和缓释效能. 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球直径,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微球表征进行分析,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率和累积缓释率. 结果 以m(CS):m(SF)为1:0. 5和京尼平0. 1 g或0. 5 g、m(CS):m(SF)为1:1和京尼平0. 05 g或1 g、m(CS):m(SF)为1:2和京尼平0. 5 g,制备的微球形态较为规则、圆滑,粒径分布在70~150μm. 以m(CS):m(SF)为1:1和京尼平0. 05 g,按投药量10 mg、20 mg或50 mg的BSA制备微球,包封率分别为(50. 16 ± 4. 32)%、(56. 58 ± 3. 58)%和(42. 19 ± 7. 47)%,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的结果证明SF和CS发生交联, BSA、CS和SF间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投药量10 mg、20 mg和50 mg组微球缓释结果显示,第1 天分别爆释总量的(30. 79 ± 3. 43)%、(34. 41 ± 4. 46)%和(41. 75 ± 0. 96)%,21 d累积释放(75. 20 ± 2. 52)%、(79. 16 ± 4. 31)%和(89. 04 ± 4. 68)%,以同样方法制备的BSA投入量为10 mg纯CS微球,第1天爆释总量的(39. 53 ± 1. 76)%,21 d爆释(83. 57 ± 2. 33)%. 结论 SF-CS复合微球比单纯的CS微球有更佳的缓释效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药物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102例下肢大隐静脉的解剖学定向测量与研究,为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统计102例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汇入类型,测量汇入处外径及汇入处到隐股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间距以及大隐静脉主干特别点外径,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大隐静脉以Ⅱ四支型、Ⅲ三支型和Ⅳ三支型为主,股内侧浅静脉与股外侧浅静脉汇入处外径最大,分别为(0.40±0.11)cm、(0.44±0.12)cm;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汇入处到隐股点的间距最长,分别为(4.76±0.38)cm、(2.55±0.28)cm;到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间距最长,分别为(12.94±0.65)cm、(12.81±0.65)cm;大隐静脉主干特别点外径越向上越粗。结论对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观测结果提示,对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进行结扎时,必须结扎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血管移植时尽量避免损伤大隐静脉主干,以隐股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解剖结构及位置关系来确定股内侧浅静脉与股外侧浅静脉汇入处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