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9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行性而成为当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检测循环抗体成本低、操作简单、受宿主免疫状态影响小、可行性强,但治疗后抗体可多年维持较高水平,疗效考核价值不高。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寻找治疗后消失较快的抗体,即短程抗体,以提高检测循环抗体的疗效考核价值。检测循  相似文献   
92.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简称间接血凝试验,IHA)是早已应用于诊断病毒、细菌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的方法。国外Kagan(1955)首先应用于动物接种曼氏血吸虫后的实验研究,国内自1959年以来先后均有报告,并已证实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优越性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由于试验用红细胞的致敏手续较繁,致敏后的红细胞抗原不能长期保存,因而使用上受到限制。 Bing等(1967)在不断改进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朱晓华  石佑恩 《医药导报》2005,24(4):268-27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FABP)DNA疫苗的辅佐作用。方法大量制备pVIVO2、pVIVO2 IL-12、pVIVO2-Sj14FABP质粒DNA。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12只,每只小鼠于免疫前1 d在右后腿股四头肌肌内注射075%盐酸布比卡因30 μL。A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μL,im;B组给予pVIVO2质粒DNA 100 μg,im; C组给予pVIVO2-Sj14FABP质粒DNA 100 μg,im;D组给予pVIVO2-Sj14FABP质粒DNA 50 μg 和pVIVO2-IL-12质粒DNA 50 μg,im。免疫30 d后,每只小鼠以(40±2)条尾蚴感染,感染45 d后,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结果C、D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4.11%和38.83%,减卵率为27.20%和40.27%,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30 d后小鼠血清IgG水平无明显升高,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pVIVO2-Sj14FABP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IL-12是一种有效的血吸虫病DNA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分别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300条免疫小鼠及正常尾蚴25条感染小鼠,对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水平和脾脏NK细胞活性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中针对SWAP和SEA的IgG抗体水平于4~12wk明显增高。提示体液免疫和NK细胞在宿主抗日本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钉螺运动生物学研究 Ⅲ.钉螺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挂丝法和干粉法研究了钉螺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螺龄钉螺吸附力不同,孵出第1d螺在玻璃板上吸附力最小,平均吸附力为0.084 5毫牛(mN),最小为0.056 8mN,随着螺龄增大,吸附力逐渐增强,野外成螺平均吸附力为13.271 7mN,最大吸附力为25.348 6mN。但以各螺龄螺头足部软体吸附的每mm~2单位面积相比,则以第7wk螺最强,为13.875 7mN/mm~2。软体单位面积吸附力,随螺龄增大,逐渐增强,到第7wk时达高峰,以后则逐渐减弱。解释了现场观察中“小螺”失散率明显低于“大螺”的原因。野外成螺平均吸附力是其平均体重的13倍,表明在江河洲滩上钉螺起动的水力学条件要比同体重的泥砂大得多,因而研究钉螺在江河渠系中扩散迁移规律时,尤其是起动规律时,钉螺的吸附力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 mRNA表达。结果 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促进宿主Th1反应,加强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血吸虫DNA疫苗保护性免疫效果,首先构建、鉴定和表达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Sj32)。实验结果表明:pCD-Sj32免疫BALB/C小鼠能诱导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力,减虫率为35.6%~44.4%,减卵率为39.4%~69.0%;100μgDNA一次肌肉注射,免疫后8周攻击感染组的效果好;CD8+T淋巴细胞、IL-2、TNF和INF-γ可能在血吸虫病免疫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pCD-Sj32能诱导宿主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能介导巨噬细胞产生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免疫效应。结果提示,pCD-Sj32有可能发展为新的预防血吸虫病的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98.
目的:检测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不同时间后的IgG抗体。方法:将10^6CFU疫苗采用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BABL/C鼠,分别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收集血清,常规ELISA法检测IgG抗体,同时设PBS皮下注射对照组。结果: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IgG抗体水平都于免疫后4周显著增加,免疫后10周达最高水平,并持续在较高水平至免疫后16周。疫苗免疫后10周静脉注射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静脉注射免疫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IL-6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该疫苗皮下免疫小鼠,免疫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缦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该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Si26或PHA刺激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5 清液中IL-6含量,结果:疫苗免疫尾缦攻击后,IL-6水平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发现IL-6于疫苗免疫后8-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IL-6可能与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无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