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毗啶联合金双歧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用柳氮磺胺吡啶和金双歧;对照组单独用柳氮磺胺吡啶。疗程为四周。结果:治疗组18例,完全缓解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16例,完全缓解5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2.50%。结论:金双歧对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 男49例, 女61例, 年龄(40.15±5.27)岁, 年龄范围为26~65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n=55)及内镜组(n=55), 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除开取石手术, 内镜组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情况、胆汁引流量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取石成功率[100%(55/55)]与内镜组[100%(55/55)]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手术耗时[(38.56±5.23)min]、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7.34±3.82)h]、住院时间[(6.12±1.06)d]短于腹腔镜组[(89.34±10.23)min、(44.23±4.76)h、(9.23±1.25)d]、出血量[(9.45±1.25)ml]及住院...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胆石病术后结石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68例胆石病术后再次出现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同时测量胆管远端生理狭窄段(NDS)长度、观察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憩室以及胆管的其他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NDS长度≥10mm者46例,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异常者42例,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有憩室者27例,胆囊管残端过长6例,放置T管后胆管良性狭窄9例。结论 胆石病术后结石复发与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异常、NDS长度过长、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有憩室、胆囊管残端过长、放置T管后胆管良性狭窄密切相关;胆石病术后再次出现结石首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取石。  相似文献   
34.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以"甲状腺乳头状癌碘131治疗1年后,剖宫产一畸形男婴1个月"来诊。三年前在我院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并于2009年1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术中可见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给予碘131"清甲"治疗。碘131治疗情况:2009年3月给予131I 100mci,10d后,碘131全身扫描(图1):颈前甲状腺组织残留,双肺见大量显像剂聚集,考虑肺转移;根据上次碘131全身扫描结果,同年7月给予碘131 120mci,碘131全身扫描(图2):颈前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评价同步放化疗对食道癌的疗效。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晚期食管癌5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奈达铂(NDP-奥先达)+放疗组(治疗组28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28例)。两组病例均采用目前标准放疗方案:放射源为医用直线加速器(6或10Mv—X线),常规分割剂量每日1次,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64~68Gv,治疗组患者在放疗期问每周给予NDP30mg/m2静脉滴注化疗,对照组按照计划给予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5.00个月(95%CI:42.19~47.81),生存率为76.67%,而对照组患者为38.50个月(95%CI:35.86~41.14),生存率为65.38%,生存曲线显示在放疗中给予奈达铂增敏组生存期优于单纯放疗组,经Log—rank检验,两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见3级或以上明显毒副作用;2级或以下毒副作用: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时应用放疗和敏感性化疗药治疗食道癌,可提高对肿瘤局部的控制效果,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合并WBC减少患者131I治疗后WBC的变化及其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57例临床确诊格雷夫斯甲亢并行131I治疗的患者,其中并发WBC减少者119例(WBC减少组),WBC正常者138例(WBC正常组).2组间年龄、甲状腺质量、24 h摄131I率、服131I剂量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t<0.972,均P>0.05).WBC减少组为在131I治疗前WBC连续2次<4.0×109/L,而正常组WBC在正常范围.测定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WBC,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同时用临床治愈、好转、无效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评价131I治疗效果.用SPSS 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数据.结果 ZWBC减少组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WBC分别为(3.49 ±0.43)×109/L、(4.06 ±0.98)×109/L、(4.20±1.04)×109/L、(4.37±0.93)×109/L和(4.88±1.20)×109/L;WBC正常组分别为(5.70±1.08)×109/L、(5.50±1.14) ×l09/L、(5.74 ±0.99)×109/L、(5.95±1.14)×109/L和(6.07±1.17)×109/L.正常组WBC计数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2,P>0.05),而减少组WBC计数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16,P<0.05).WBC减少组131I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中性粒细胞治疗前(1.59±0.46)×109/L,而治疗后1、3、6和12个月呈上升趋势(F=40.583,t=1.468~11.264,均P<0.05);而血小板治疗后6和12个月分别为(187.80±36.03)×109/L和(206.88±26.04)×109/L,高于治疗前(F=9.735,t =2.604和4.892,均P<0.05).WBC正常组淋巴细胞除治疗后1个月[(1.79±0.37)×109/L]低于治疗前[(1.99±0.63)×109/L,F=12.868,t=3.284,均P<0.05)]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判断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39,P>0.05).结论 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合并WBC减少患者,与WBC正常组疗效相似,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WBC可恢复到正常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治疗多采用骨髓抑制剂及放射性核素磷(32P),1985年开始应用anagrelide,1990年以后开始应用IFN-α.32P是治疗ET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其可能诱发白血病,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但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32P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接受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的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80)和恶性病变组(n=155)。比较2组早期和延迟显像中肺部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SUVmax变化率 ;以ROC曲线分析早期及延迟期肺部病灶SUVmax、RI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病变组早期及延迟期SUVmax均大于良性病变组(P均<0.001),且2组延迟期SUVmax均大于早期(P均<0.001)。恶性病变组RI大于良性病变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期SUVmax、延迟期SUVmax、RI及三者联合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645、0.697、0.722及0.727(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可用于定性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